書接上集。上官雲英繼續講故事。

    第四、爲了抑制商人對農民的過度盤剝,制止高利貸,控制物價,改善財政,王莽在始建國二年下詔實行五均六管。所謂五均,即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城市。

    設五均司市場,管理市場。

    各城設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工商各業,向市中申報經營,由錢府按時徵稅。

    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評定本地物價,稱爲市平。物價高於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於市平則聽民買賣;五穀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滯銷時,由司市官按本價收買。

    百姓因祭祀或喪葬無錢時,可向錢府借貸,不收利息,但分別應在十天或三個月內歸還。

    因生產需要也可貸款,年利不超過十分之一。所謂六管,是由國家對鹽、鐵、酒、鑄錢、五均賒貸實行管制,不許私人經營;控制名山大澤,對採集者徵稅。

    從五均六管政策的內容看,如果認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的。

    但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須掌握相當數量的商品和貨幣,並且有強有力的管理手段。

    由於沒有這兩方面的條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賈來推行,反而給了他們搜刮百姓的機會,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壟斷性經營。

    由國營對鹽鐵等實行統管統制,早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再次實施自然不會有好結果,而由國家控制名山大澤,實際只是給主管官員增加了財源。

    最終,國家沒有增加收入,百姓卻加重了負擔,正當的商人和手工業者也受到打擊。

    第五、王莽食古不化,認爲改制後-切都要符合古義。

    於是掀起了空前絕後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築名,幾乎都進行了修改,而且還任意調整行政區劃和行政部門的職權。

    此後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間改了五次,最後又改還到原來的。

    官吏和百姓難以記住,所以每次頒發詔書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後注舊名。

    頻繁的改名給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厭惡。

    王莽失敗的原因:

    第一、王莽改制期間出臺的一些政策違背了客觀規律。

    如王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井田制重新分配。

    王莽着意於立即消除土地兼併,初意未始不善,但這一政策違背了當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規律,這就註定了它的失敗。

    結果,既沒有能力兌現無田者可按標準受田的承諾,又危及官僚大地主的特權利益。

    再如幣制改革恢復已被歷史淘汰的原始貨幣,直接違反貨幣發展規律,徒增貨幣流通的障礙。

    第二、改革過急過速,容易採取一些過頭的政策措施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會基礎。

    如王莽將奴婢改爲私屬,並禁止奴婢買賣,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奴婢問題。

    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爲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爲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還採取行政手段,對不恰當的改革措施強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如幣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輕換重,所鑄大泉,重不過12銖,只相當於五銖錢的2.4倍,卻要當五銖錢50枚用,所鑄重一銖的小泉,卻要與五銖錢1枚相等。

    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難以禁止盜鑄私錢。

    王莽只得實行諸如以私鑄錢死、一家鑄錢,五家坐之,沒入爲奴婢等嚴刑酷法來強行禁止。

    但是,政策強制對於經濟規律是無法抗拒的。

    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強制強化到何等程度,依舊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想當然的改革措施終究得不到貫徹,不切實際的亂改還引起社會的混亂。

    地皇三年,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王匡,廉丹等數戰不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隸、山澤、六管之禁,即位以來詔令不便於民者皆收還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滅亡。

    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

    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辯才和威嚴,但也有重大的缺點,諸如過度的自信,一味的復古以及猜疑部下等。

    王莽的行爲看來有些僞,也有些愚,但西漢的僞風並不始於王莽,他不過承襲此風而擴充之,結果以僞獲得名聲並篡位之後,得意之餘,乃至無往而不僞。

    他有他的理想,其新法是爲整個西漢政治作一通盤的改革,但因缺乏才能又迷信復古,事事行之以僞,纔會看來令人有愚的感覺。

    王莽是實際的失敗者,也是復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舞臺上所表現的一切,雖然最後都歸幻滅,但實在是不平凡的。

    即將王莽的優點全部用一個僞字掩蓋。

    王莽本身博學,禮賢下士,孝敬母親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對人越謙虛,而且自己與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終接近清貧,甚至王莽的妻子因爲穿着樸素出門迎客被認爲是僕傭。

    有人認爲凡是作僞之人,必然是有所圖的,而王莽代漢稱帝所圖達到之後卻並無改變,一生作爲如一,又如何能稱其爲僞?

    更重要的是,王莽改制成爲華夏國文化的一次重大轉變,在西漢及以前,凡是談論的人大多對社會現狀進行攻擊要求改革,至東漢及以後,玄學、佛學先後興起,都強調適應社會,而不再追求改革。

    王莽的行事,諸如恢復井田等,其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從先秦以來仁人志士的公意,無論成敗,都應由抱有此類見解的人士共負,而不是王莽一人之責。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