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集。程咬金繼續講故事。

    秦穆公接見了九方皋,派他去尋找好馬。

    過了三個月,九方皋回來報告說:“我已經在沙丘找到好馬了。”

    秦穆公問道:“是匹什麼樣的馬呢?”

    九方皋回答說:“是匹黃色的母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馬牽來,一看,卻是匹純黑色的公馬。

    秦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找來對他說:“壞了,您所推薦的那個找好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麼能懂得什麼是好馬,什麼不是好馬呢?”

    伯樂長嘆了一聲,說道:“九方皋相馬竟然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嗎?這正是他勝過我千萬倍乃至無數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的內在素質,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視察他所需要視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包含着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

    等到把那匹馬牽回馴養使用,事實證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好馬。

    秦穆公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啓發,他派人到各處去廣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門下來。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程咬金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程咬金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很多時候,你會通過各種渠道,聽來很多道理。

    對於這些道理,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理解了,其實不然。

    這只不過是一種產生於大腦的虛幻印象而已,這種印象,遠遠不如自己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來得深刻。

    良寬禪師自小就到外鄉修行學道,修行參禪,離家幾十年都沒有回過家鄉。

    有一天,家鄉來了一位親戚求見良寬禪師。

    見面以後,親戚告訴禪師說:“您的外甥平時賭喫玩樂,不務正業,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邊緣。家鄉的父老都希望禪師能發個慈悲,回去教導您的外甥,勸他回頭,重新做人。”

    良寬禪師就回到暌違多年的家鄉。

    外甥見到舅舅回來,十分高興,就留禪師在家過夜。

    良寬禪師在俗家過的這個晚上,一直參禪打坐,沒有睡覺。

    第二天早晨準備告別離去時,良寬禪師坐在牀邊穿鞋,卻一直系不好草鞋的繩帶,兩手一直髮抖,外甥見狀上前幫助舅父把帶子繫好。

    良寬禪師這時慈祥地說:“人老了真是一點用都沒有。所以年輕的時候,就要把想要做的事統統做好。”

    說完以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自此以後,外甥再也不生活浪蕩、花天酒地了。

    良寬禪師是一個聰明人,他沒有給外甥講述那些大道理,而是營造了一種氛圍,讓外甥親眼見到,一個人,尤其是一個老人,有多無奈。

    讓自己的外甥體會到,老人們不再有年輕人那般的精力,很多事情都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了。

    這時候,外甥自然會從中有所體悟。

    輕與重,大與小,早與晚,很多時候不在於接受一方的悟性,而在於施者能否真正的放下。

    不執於教,而後得教。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程咬金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程咬金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

    晉獻公寵妃驪姬,欲廢掉太子申,改立驪姬之子奚齊爲太子,重耳畏懼逃亡,隨行賢士多人,介子推即使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

    重耳無糧,飢餓難忍。

    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

    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爲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裏,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

    當重耳喫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

    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將來即位後一定重加封賞介子推。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犒賞功臣時卻唯獨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願邀功請賞,而是帶着母親隱居到了綿山。

    人們讚賞介子推的行爲,同時也對重耳表示不滿,於是有人在重耳門上掛了封信,信中寫道: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爲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

    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

    晉文公便親帶廣衆人馬前往綿山尋訪。

    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

    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

    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

    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裏,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

    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在介子推的屍體前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程咬金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程咬金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0?2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