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557 內憂外患 (二合一)
    “元輔,你是說阿剌知院?”

    李賢深受“沉學”經世致用的觀念影響,不再像以往朝廷文官那樣眼界只放在大明腹地,對於邊疆蠻夷的局勢一無所知。

    當沉憶辰說出轉移“內部矛盾”四字,李賢就立馬意識到蒙古汗國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便是傳言中正在一步步與也先走向決裂的阿剌知院。

    “沒錯,正是阿剌知院!”

    沉憶辰點了點頭,從漠南蒙古班師回朝之後,他一直通過定襄伯郭登跟遼東都司,關注着蒙古汗國內部的一舉一動,試圖找尋到內部瓦解的可趁之機。

    早在前任皇太子朱見濟薨逝前夕,沉憶辰就與兵部尚書于謙還有儀銘三人,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辯論。那便是從定襄伯郭登那裏得到軍情奏報,天聖汗也先毒殺了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雙方產生了巨大的間隙,整個蒙古汗國都存在分崩離析的可能。

    當時的沉憶辰嗅到了插手的時機,立馬聯合兵部三尚書議事,打算利用韃靼部勐可的蒙古大汗招牌,去出兵策反阿剌知院,

    畢竟蒙古曾經是一個輝煌的帝國,朱元章、朱棣等等一衆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沒有能完成對其的徹底征服。甚至更往前朝說,強漢盛唐滅匈奴突厥,也是靠着內外兼施分化敵國,最終才完成了征服擴張。

    想要徹底征服蒙古這個遊牧民族,使其分裂逐個擊破,是成功率最高,也是傷亡最小的一個方案。

    只不過當時沉憶辰的想法,遭受到了儀銘的強烈反對,麓川那便靖遠伯王驥的戰役還沒有結束,《宗藩條例》頒佈引發的大明諸藩抗議沒有平息,就這麼貿然挑起跟蒙古的戰火風險太大。

    要知道明英宗朱祁鎮雙線作戰的操作,差點沒導致大明亡國,景泰朝的國力跟財富,遠遠沒有恢復正統朝時期,接受了仁宣盛世“遺產”的程度。

    再來一次土木堡之變,誰還能站出來扶大廈之將傾?

    沉憶辰跟儀銘兩人都有着各自的理由,互相無法說服對方,只能把決定權上疏給皇帝決策。結果這封奏章卡在了司禮監沒有批覆,原因在於景泰帝朱祁玉把精力跟朝廷資源,全部放在了冊封皇太子大典上面。

    後續就是冊封大典沒辦成,皇太子朱見濟卻意外薨逝,這封奏章再也沒能等到景泰帝的決策。直至沉憶辰擔任內閣首輔,處理朱祁玉病重期間積壓的政務,無意間看到了自己當初的上疏,剩下的只有唏噓不已。

    “元輔,看來也先選擇兩敗俱傷的方式冬季犯邊,必然是與阿剌知院的矛盾到了臨界點,只能用跟大明的戰爭來緩解內部壓力了。”

    這一刻李賢算是徹底理解沉憶辰,爲何會說出兵迎戰反倒是幫了也先。

    要知道現在隨着大明的戰線北推,廣袤的漠南蒙古上建立起五座圍城與遼東連成一線,北直隸地區基本上已經不再直面韃虜的鐵蹄。

    冬季犯邊存在着很大的風險,戰馬的死亡率也會遠遠高於秋季膘肥體壯的時候,掠奪不到足夠的物資補充,別看也先造成了大明邊軍數千人的傷亡,事實上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

    轉移內部矛盾最好的方式是尋找一個強大的敵人,大明對於蒙古而言,就是那個強大的世敵!

    “本閣部估計也先不僅僅是面臨着阿剌知院復仇的壓力,還有這些年目空一切引發的蒙古諸部不滿,真是自食其果。”

    沉憶辰用着感慨的語氣說出這句話,自己與也先算是多年的老對手,在沉憶辰的眼中也先還處於瓦剌太師的階段,完全可以稱得上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梟雄,差點沒復刻當年大元的輝煌。

    但是很可惜,也先只能稱之爲梟雄,不能稱之爲“英主”的原因,就在於他有着一股骨子裏面的傲慢自大。

    】

    明史用了五個字評價也先稱汗後的狀態,那便是“恃強,日益驕。”

    主宰一切的權勢腐蝕了也先,讓他不再把蒙古諸部首領跟部下放在眼中,視其爲奴僕一般的對待。特別是阿剌知院身爲瓦剌貴族,不遵守契約給對方“太師”的頭銜還能忍,可你爲了以絕後患,還毒殺了對方的兩個兒子,就讓人心寒並且自危。

    雖說草原遊牧民族信奉強者爲尊,但畢竟不是什麼原始社會,基本的契約精神跟道德觀念還是有的。也先如此背信棄義,終究會遭人唾棄,可能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纔會悍然起兵進犯大明。

    “那元輔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賢不善於軍事,自然得遵循沉憶辰的意見。

    “撥付兵馬跟物資到邊疆積極備戰,等到蒙古汗國內部矛盾爆發的那一刻,便是大明北伐的那一日!”

    沉憶辰說這句話的時候,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

    古往今來歷代中原王朝統治者,沒有一人不想斬獲封狼居胥之功,這可以說是帝王的最高榮譽。

    沉憶辰雖然稱不上統治者,但是大明事實上正處於他的掌控之中,前些年督軍遼東鎮守漠南,就是爲了等待着揮師北伐的那一天到來。

    也先如今給了這個機會,不管是自己還是大明,都不能錯過!

    感受到沉憶辰的戰意,李賢臉上卻浮現出凝重的神情,他喃喃道:“可是元輔,大明現在的狀況,真的能竭盡全力揮師北伐嗎?”

    聽到李賢這句話,彷彿如同一盆冷水澆熄了沉憶辰的內心火焰。

    是啊,蒙古汗國內部矛盾重重,大明又何嘗不是如此。

    先不說老生常談的軍費問題,單單大行皇帝還在二十七個月的喪期,新君又尚且年幼,貿然出兵就會遭受到朝野內外的阻力。

    另外揮師北伐想要一舉平定蒙古,勢必得舉國之力,曹吉祥跟石亨這兩個野心勃勃之輩還沒處理,到時候前方打得如火如荼,後方說不定同樣硝煙四起。

    最後便是沉憶辰一直謀劃的壓制整個士大夫階層,完不成這件事情之前,那麼整個滅國戰爭的成本將全部轉嫁到百姓身上,苛捐雜稅將會壓得民衆喘不過氣來。

    無法贏得民心的戰爭,就無法贏得最終的勝利,沉憶辰主導的內閣還面臨着垮臺的風險。

    “治大國如烹小鮮。”

    沉憶辰再一次默唸出這句熟悉的話語,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能切身體會。

    “本閣部會與兵部於少保商議,先行調撥遼東班軍返回原駐地鎮守。另外號令宣大邊軍馳援漠南,哪怕此刻無法全面北伐,也絕不能讓也先佔據絲毫的便宜!”

    就算面臨着困境重重,沉憶辰依舊在局勢允許的範圍之內,做出了對蒙古跟女真的反擊準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