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565 宰執天下 (二合一)
    “下官拜見元輔!”

    隨着前排官員聲音的傳播,站在後面遠處的官員也意識到了沉憶辰的到來,瞬間如同浪潮一般擴散開來。除了僅有的幾位緋袍大員跟勳戚,承天門外參與正旦朝會的大明百官,全部向沉憶辰俯首行禮。

    說實話,當見到這一幕場景的時候,連沉憶辰自己都下意識的愣了一秒。畢竟以往不是沒有參與過正旦朝會,可包括“三楊”在內沒有任何一位內閣首輔,能得到文武百官的如此禮遇。

    正式從制度上面確定了“掌文淵閣事”,把內閣首輔這個職位提升到了無比接近宰相的位置。

    這便是宰執天下的權勢!

    望着這番壯觀的場景,忠國公石亨的臉色異常難看,這本應該是屬於自己的威儀跟排場,現如今卻讓沉憶辰享受到了百官“臣服”。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自己跟沉憶辰之間的威望差距越來越大,細究起來同樣在京師守衛戰中挽狂瀾於既倒,退敵於千里之外,對方還揹負着“弒君誅王”的罪名,爲何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忠國公石亨想不明白是爲什麼,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參與正旦朝會的路上,陳青桐的言語其實已經解釋了這個原因。

    不管沉憶辰在官場有多麼聲名狼藉,不管他對於皇家做過怎樣“背主求榮”之事。但至少他從始至終,沒有虧欠過百姓蒼生,沒有欺凌剝削過任何底層官員將士。

    就好比看待于謙那樣,人人覺得他是一個沒有絲毫情商,不懂變通的老頑固。但其實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困境中遇到這樣一個人,而不是那些圓滑精緻利己之輩。

    沉憶辰同樣如此,對於絕大多數官員而言,至少在家國天下面前,他不是一個佞臣!

    “諸位同僚客氣。”

    短暫的愣神之後,沉憶辰面帶微笑的拱手朝在場官員躬身回禮,絲毫看不出位極人臣的傲慢跟架子。

    這點也是沉憶辰跟石亨最大的區別之一,哪怕坐到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只要沒有惹到沉憶辰雙方出現無法調和的矛盾,他對待任何人都是文質彬彬,把“禮賢下士”四字展現的淋漓盡致。

    對於沉憶辰這番姿態,京師的百官還算是比較熟悉,從各州府趕到紫禁城覲見皇帝的地方官員,很多就感到有些意外跟驚喜了。

    “看起來沉閣老挺平易近人的,還以爲年少居高位會盛氣凌人呢。”

    “元輔向來禮賢下士,早年間在我們山東治水期間,一直跟民夫同吃同住,放在京師大員中誰能做到?”

    能明顯說這句話的是山東布政司官員,他臉上充斥着一股驕傲的神情。

    沉憶辰山東治水留下的盛名可謂是源遠流長,並且各項水利設施四五年過去了,依舊穩如泰山發揮着極大作用。再加上問罪了魯王府跟一種豪強劣紳,曾經壓在百姓頭上的苛稅,如今也減輕了許多許多。

    要知道山東本就是孔孟之鄉,繁華富饒之地,只要沒有水患禍害跟官紳剝削,百姓們完全可以過上十分富足的生活,相比較幾年前橫屍遍野的模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治水,元輔派了徐侍郎來到河南督造堤壩,算起來也過了好幾年太平日子。”

    這位官員口中的徐侍郎就是徐有貞,被沉憶辰舉薦爲工部侍郎發揮自己的專長,前往河南布政司全面督造黃河堤壩。要知道明朝北方水患最嚴重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山東,另外一個就是河南。

    如今這兩個地方的水患得以緩解,才讓大明扛住了小冰河時期的溫度驟降,內部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民亂。

    “如此看來,沉中堂真乃治世能臣。”

    “先帝慧眼識珠,選中元輔爲託孤輔國大臣,可保大明無憂!”

    各種稱讚、羨慕、驚歎的聲音不絕於耳,相比較州府地方官員,在場的京官們臉上神情就有些複雜,特別是傳統文官集團跟言官清流。

    他們是看着沉憶辰一步步走到了權傾朝野的地位,對於他很多言行舉止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你要說沉憶辰是個標準的竊國權臣,可他從始至終沒有爲自己謀求過什麼私利,更不是在家國危難之際明哲保身之輩。

    但反過來說沉憶辰是個什麼輔弼之臣,單單弒君、誅王、逼宮其中任何一件,就能把他宣判“死刑”。

    只能說沉憶辰是個複雜的人,是非功過可能真的得由後人評說了。

    沉憶辰與在場衆官員客氣的打過招呼,就在準備前往內閣偏房等候入宮的時候,趙鴻傑不知何時悄摸摸的站在了他的身後,輕聲說道:“向北,我有些事情要與你訴說。”

    聽到趙鴻傑這句話,沉憶辰停下了自己的步伐,朝着旁邊空曠的地帶邁了幾步後纔回道:“鴻傑,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盯梢石亨的錦衣衛傳來消息,正旦朝會前夕他會見了很多文官,恐怕是想要掀起什麼對你不利的風浪。”

    “我已經知道他想要做什麼了。”

    沒有任何的意外跟驚訝,沉憶辰臉上神情十分平靜。

    “你知道了?”

    相比較沉憶辰的平靜,趙鴻傑反倒是有些意外,要知道盯梢的錦衣衛都是昨夜才傳回消息,難道說向北的情報能力還能超過錦衣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嗯,現在不方便多言,有時間再跟你解釋。”

    幾乎就是沉憶辰話音落下,上朝的景陽鍾就“鼕鼕冬”的敲響,朝廷百官聽到鐘聲後立刻排成文武兩隊,準備分別從左右兩道掖門入宮。

    不過這個時候文官隊伍中,很多官員把目光放在了沉憶辰身上,原因就在於誰應該成爲這個文官之首,第一個踏入承天門的左掖門!

    要知道景泰朝期間文官排序,最開始是于謙加了少保銜位列文官第一,後來景泰帝朱祁玉刻意制衡打壓,變成了吏部天官王直爲首,禮部尚書胡濙排在第二,內閣首輔陳循第三,兵部尚書于謙反倒成爲了第四。

    現在改朝換代,吏部天官王直跟內閣首輔陳循已經乞骸骨告老還鄉,新任天官李賢是沉憶辰一手扶植上位,自然不可能位列在他之上。

    至於于謙在不斷削權邊緣化下,已經逐漸回到了兵部尚書原本的高度上,文官中唯有禮部尚書胡濙,能在資歷跟身份上壓沉憶辰一頭,權勢上卻要弱上幾分。

    明良帝登基以來,胡濙基本上不跟沉憶辰硬碰硬,各種妥協退讓出現了“王不見王”的場景。正旦朝會是新君即位後最爲重大的一場,禮部尚書胡濙不可能缺席,必然得與沉憶辰分個尊卑高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