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28章 驗看大明火器
    有志氣的人就是不一樣,將校堂的這幫人看着精氣神就讓人舒服。

    正常的教學工作展開後,下一步就是要把基本步兵戰術確定。

    三角陣型是朱由檢最心怡的體系,要是有可能,就用這個。不過再確定之前,還得看看目前的火器到底能不能適應這種戰法。

    安排御馬監王之心的人,從京營火器營裏把目前使用的火器種類都搬到了煤山。

    密密麻麻有過百種大小火器,看樣子都挺像回事,可崇禎卻沒膽子讓人現場試一下。

    “王太監、目前我大明軍營使用的火器都搬到這裏來了嗎?”

    “秉陛下、除了紅夷大炮等少數重炮以外,其它的基本上都在這裏了。”

    拿起一杆做的最像後世槍支的火槍,在手裏掂量了一下,扳了一下扳機,硬是沒有扳動,只能尷尬的放回原處。

    “這應該就是魯密銃吧?”

    “陛下、這正是魯密銃,此器最毒、打的最準,能打鳥!但就是做起來頗爲費勁,得花近十幾兩銀子才能做一杆。”

    所謂魯密銃就是火繩鳥槍,是從中亞土耳其那邊傳過來的,基本上有了後世槍械的樣子。有扳機、有木託、還有細長的槍管。不過這造價也太貴了一點!十幾兩銀子一杆,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一兩萬塊錢。一兩萬塊錢,弄一個這玩意,實在是有些划不來。

    “這火炮是佛郎機炮吧?”指着一門小炮,朱由檢問王之心。以照後世的記憶,佛郎機炮是後裝炮,這裏邊也就這門炮是後裝。

    “陛下、此炮正是佛郎機炮,能子母連發,很是好用,不過就是射不遠。”

    後裝炮的氣密性一直是個問題,直到很晚才得以解決,所以佛郎機炮在射程和威力上一直不怎麼樣。

    來到一門造型簡單且怪異的炮前,崇禎仔細的看了一遍,發現自己應該不認識這玩意,於是他問王之心這是個啥炮。

    “皇爺、這是虎蹲炮,能彎射,是戚少保的浙兵最常用的炮,能打近一里遠,算是一種臼炮。”

    曲射炮?這應該是迫擊炮的原型。這玩意炮身上有好幾個環,似乎是與炮架相結合調整射擊角度的,炮架的兩個抓手是虎爪造型,估計是爲了和虎蹲炮的名字相符。

    又看到了一個相當粗糙的玩意,就像一個鐵疙瘩一樣,有三個眼。這不會是傳說中的三眼火銃吧?

    “大監、這是三眼銃?”

    “正是,遼東兵士最喜用此器!這銃打着不遠,也沒啥準頭,不過能連發,衝陣的時候好用,火銃打完後還可以當鐵榔頭擊敵,騎兵最合用。”

    走馬觀花的把火器都看了一遍,整體印象很難說好。也就是遠看的時候,像個樣子,近前一看,一股濃濃的粗糙感。就這,估計還是大明火器中最能讓人看過眼的玩意了,品相太差的是不會出現在皇帝眼前的。

    留一杆魯密銃朕帶回宮裏把玩,還有把佛郎機炮和虎蹲炮送到萬歲山這裏的匠作坊,讓工匠們先看一下,剩下的火器全還到營裏去。

    這些玩意沒一個能用的!這是朱由檢看過火器後得出的結論。不過鳥槍、佛郎機炮、還有虎蹲炮,應該有改進的餘地。

    帶着一杆火槍回到宮裏後,崇禎就愛不釋手的一支盤玩。他自然不是因爲喜歡上了這玩意,而是在琢磨怎麼改進這東西,好讓它更合用一點。

    槍托要改一下,現在的槍托是手握式,對士兵的手部力量要求太高,還不方便瞄準。槍管沒有準星,可以加上去。扳機的彈簧太硬,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最好是弄出更合用的彈簧。槍管的厚度不均勻,製作工藝粗糙,還是分段式做出來的,現在的黑火藥裝上都很容易炸膛,不要說以後弄威力更大的火藥了。除了這些以外,其它方面改進餘地倒是不大。

    用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後世肩託式槍托的樣子,找了了小太監送到萬歲山上的那幾個工匠,讓他們按這個樣子,找一杆魯密統過來,重新設計槍托裝上。崇禎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能頂在肩膀上打槍,其它方面的改進得琢磨好了再動!槍支的內部結構和擊發裝置就先不改了,等想清楚了燧發槍的構造了再說。

    朱由檢腦子裏有一個改進火藥威力最簡單實用的方子,就是把白糖和黑火藥混合,儘管不知道具體比例,但這玩意驗證起來也不難。可眼下有一件特別令人發愁的事,沒有合適的火器能夠使用這種威力提升了數倍的火藥。

    黑火藥都能弄出炸膛的事,別說威力提升了的新式火藥。魯密銃、佛郎機炮,還有虎蹲炮,這些玩意都未必承受住,特別是在鑄造工藝無法保證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了。

    改進火器、改進鑄造工藝、改進火藥配方,這是接下來一段時間裏首要完成的工作,根據記憶,今年入冬後,清軍將再一次入關南下,在直隸、山東一帶劫掠。

    自己都穿越兩個多月了,可正事還一件都沒幹。既沒有找到快速掙錢的門道,也沒有弄出一樣頂用的武器裝備,沒有訓練出一個可以戰鬥的士兵,甚至連城防工事也沒做,感覺這兩個月就是在瞎忙!

    按後世的記憶,入冬之後的清軍入關並沒有對京城形成威脅,可這記憶未必靠譜,原有的軍事格局已經打亂,說不準這次就會出意外。不管清軍會不會大規模的攻打京城,準備工作都得提前做好。手裏邊起碼得有三四千能打、且指揮得動的軍隊纔行。

    如此短的時間裏建一支軍隊,還得能隨時拉出來作戰,沒有革命性的火器肯定不行。上哪兒去找能快速製造的革命性火器?這不是難爲人嗎?

    將校堂第一批學員連,是崇禎計劃接下來建軍的骨架。從一百來號學員和教官中選近一百人,然後再從京營和勇衛營裏調四五十號軍官,一個團級建制的部隊軍官羣就能湊夠。然後在京營裏選一些合格的士兵,同時在民間補充一部分人,就能建成!計劃是十月份的時候建一個團,然後十一月份左右的時候,再建一個團。靠着這兩個團四千人的兵力,面對入關的滿清,估計會稍微從容一些。滿清入關的主力,最多也就五萬人左右,多了四千能戰之兵,作用還是會有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