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崑崙一黍 >第367章 衆生信願回
    趙黍一路西行南下,見到了太多人間慘狀,但他都沒有出手干預,只是冷眼旁觀,讓世人自取禍福。

    瑤池國覆滅在即,百相王卻依舊沒有現身,這多少也在趙黍的預料之中。

    趙黍與百相王註定會有一戰,與其浪費心思在瑤池國,不如專心應對這場生死交鋒。

    又或者說,從一開始,百相王就不曾將瑤池國放在心上。他從來都只是拿瑤池國來滿足自己的享樂之慾,國家興亡、臣屬散盡、百姓受難,這些對於百相王而言,都是無關緊要之事。

    趙黍與百相王只交手過一次,兩人根本談不上熟悉,可是行走在凋零衰敗的瑤池國,趙黍透過世間萬象,隱約窺見百相王其人心境。

    與千尋大蛇那無法饜足的貪慾不同,百相王要求萬事萬物順應自己心思運行,如果有人悖逆自己的意願,他的應對辦法十分簡單,就是將其消滅摧毀。

    即便趙黍經常說,仙道是獨私成就,可是像百相王這樣,獨私之心膨脹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還是頭回見識。相比起同樣獨私之心十分旺盛的梁韜,百相王內心根本容不下任何事物,完完全全只有自己。

    或許這也能解釋,爲何當初梁韜登壇飛昇,百相王明明身在瑤池國,也要不遠萬里前來攪局。

    對於百相王來說,他與梁韜一同被世人看做崑崙頂峯,這就等同有人超出自己獨私之心所能囊括的範疇,百相王註定是容不下能與自己相提並論的梁韜。反之,梁韜自己也是明白這一點的。

    而趙黍的出現,更是大大動搖了百相王的獨私之心。趙黍斬斷他的一條手臂,不僅是重創其形體,而是先動搖了他的心境。

    這種事對於百相王是絕不可忍受的,一個內心只容得下自己的人,當然不可能接受失敗。

    在趙黍看來,百相王的強大,正是因爲他這份不容外物的獨私心境,並且伴隨百相王本人過去不斷勝利,將心境打磨得堅不可摧,反過來也讓百相王修爲法力不斷精進。

    所以相比起修仙之法講究存神煉氣、性命雙修、次第精進,百相王看似體魄強悍,實則更加註重心境打磨,最終達到心勝於物、超凡入聖的境界。

    在大多數修仙之人看來,百相王的修煉之法簡直是不可理喻,但趙黍確實能領悟出幾分精妙之處。

    也正是因爲此等獨欲之心不斷膨脹,所以百相王一身高深修爲所呈現的,並非是呼風喚雨、策動陰陽的大法力,而是同樣堅不可摧、唯心獨運的強悍肉身。

    只要心境不失,此身便不毀不滅、萬劫不磨,這與趙黍的通達天地、冥契造化全然不同,可以說是近乎相反的兩面。

    看着禍亂不息的都城,趙黍如今總算是明白,爲何洞丹元君說如今的百相王難以殺滅。因爲百相王的獨欲之心難容外物,相應的,外界之力幾乎不可能傷害百相王之身。

    地肺山一戰時,百相王心境尚有破綻,而且這個破綻恰恰是因爲見證梁韜登壇飛昇,百相王自知不足之時所暴露,這才使得受仙家法力加持的趙黍能夠將其重創。

    可這些年百相王時常閉關,心境磨練恐怕越發堅定深厚,當年趙黍策動三災尚且不能穩佔上風,何況如今?

    且不說百相王本就窮兵黷武、爲禍日久,他的獨私之心無有休止地膨脹下去,終有一日要讓天地傾覆,僅憑這一點,趙黍也要斬他。

    只是即便如今趙黍修爲法力可謂通天徹地,竟然也找不出能夠對付百相王的辦法。

    好在洞丹元君曾提醒趙黍,讓他前往西荒河源羣山之地拜謁龜山仙母。

    離開瑤池國都城,趙黍獨自一人向西而行,沿着江河逆流而上,來到河源羣山之地。

    羣山雪峯人煙絕跡,生靈亦是罕見,就連草木也漸見稀疏。儘管西荒羣山高可接天,清氣盈沛,卻因爲生機稀絕,反倒沒有修仙宗門安置於此,只有個別修士與大妖的洞府。

    可即便如此,趙黍沿着江河逆流而上,還是會在兩岸偶爾見到瑤池聖母雕像石刻,其中大部分已被破壞,其餘也因爲羣山雪峯的狂風吹拂,變得面目模糊、難以分辨。

    上古之時,江河氾濫、洪波不絕,瑤池龜山仙母曾在西荒河源之地,開闢洞天蓄納江河之水,以免下游衆生受到波及,此等無上功德,龜山仙母受萬民頂禮膜拜絲毫不爲過。

    趙黍沒有急於趕路,一路上見到龜山仙母,都會虔誠揖拜、拂去冰雪塵埃。洞丹元君讓他拜謁龜山仙母,卻沒有說具體去何處,也沒提如何拜謁,想來又是一番考驗。

    對此趙黍沒有耍任何心機,既言拜謁,那便精誠虔心,敬謝瑤池聖母救世之功,禮拜龜山仙母傳法大德。無論是出於世間衆生一員,還是玄門仙道後學,趙黍都理應恭敬。

    站在一個個雕像石刻之前,趙黍能夠體悟到歲月在天地山川留下的痕跡,這些雕像石刻承載了古往今來無數信衆的精誠信願。

    可無論是瑤池聖母還是龜山仙母,面對千百年來的凡人信仰,又有多少切實迴應呢?在趙黍看來,恐怕是少之又少的,這些雕像石刻並無分靈降附,西土萬民就是單純朝着一堆毫無靈性的土石頂禮膜拜而已。

    趙黍放開形神,他能夠感應到無數信衆的虔誠祈求,或求康健延年、或求生兒育女、或求家業興旺……千百年歲月積累,紛紜萬象呈現在趙黍眼前,不由得他有絲毫迴避。

    但趙黍也沒有迴避,他就是默默觀照,信願就像落在山間的積雪,在漫長歲月中凝成冰川,隨後又融化成雪水,沿着山形地勢向下流淌,滋養衆生萬物。

    “原來如此。”

    趙黍方纔的疑問得到解答,西土萬民信奉瑤池聖母多年,並未獲得切實迴應,就算再虔誠,長年累月的付出沒有獲得回報,人心也終將散亂無憑。

    然而在西土之上,萬民信奉瑤池聖母也偶爾會有靈驗事蹟,除卻妖鬼精怪冒名顯弄,其靈驗事蹟恐怕就是衆生信願的自行迴向而生。

    也就是說,真正福廕護佑衆生的,反倒是衆生自己。

    這種情況不會憑空出現,趙黍可以肯定,這就是龜山仙母所施展的大法力。

    領悟到這一點的趙黍,不再盲目行走。積雪爲冰、冰融成川,不止是天地造化之功,也是龜山仙母留給世間衆生的指引,能夠領悟其中奧妙,便知自覺自省,而不必一味在雕像石刻前跪拜叩首。

    一念通明,趙黍隨便尋一處石窟神龕坐下,形神與河源羣山自然相合,心念隨冰雪江河水汽流轉。真靈宛如一粒燦燦放光的黍珠,沿着江河滾滾而下,行經萬里、融匯萬千氣象,最終匯入大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