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生支、支又生支、支支岔岔從北向南,遍地結聚。先由巴山主脈生出煙峯樓,煙峯樓東支而生682米的蠶絲山,蠶絲山東延又生出雲臺山穴脈,並過雲臺山來龍向東南生出博樹埡,博樹埡繼續延伸,在東南生出702米高的高成山……”

    “……高成山往前向正南發出支岔,東西各生劉家坡和靈城巖爲止。煙峯樓主脈南下到五里子,東生小支至玉粉牆埡。在東西對峙上,正好與高成山成爲龍虎砂……”

    “……從五里子主脈向西南延綿百里生出露絲山,露絲山往前到嘉陵江邊的主脈生出了鳳凰山,支脈生出了紅廟子。而從五子裏往前正南發出一大支龍,到雙婭向東再生髮龍脈趙家山,與東發的劉家坡形成關口對峙……”

    “……主脈往南繼續生髮出蓋陽山;蓋陽山在陳家坡又分三支:西南到引鴻寺,東南到靈山,正南在大盤龍;在大盤龍以北又生西南支脈大山,往東生出小盤龍,中生出傘蓋山,西生出玉臺山而結穴……”

    “……嘉陵江如一條玉帶緊緊纏繞着它。在小盤龍的盡頭平原處、嘉陵江的北岸便產生了具有2300年曆史的巴蜀重鎮――閬中,史志描繪它是‘間水遷曲,經其三面,縣居其中……”

    “……中龍東發,藉着它的脈氣,古人建了一座座省城縣市。河南西南部的南陽從戰國時就已被置縣。秦嶺、大巴山二氣在此聚結,白河隨山而轉流貫東西……”

    “……在這座城池的東邊有桐柏山起發,北邊則有熊耳山和方城山、伏牛山,南邊有湖北大洪山的支龍應山,西有武當山。這樣,南陽建城的地理取向,便是以熊耳、方程、伏牛山餘脈做爲所依的玄武,以桐柏山餘脈爲青龍,以武當山和丹江口水庫爲白虎,以應山餘脈爲朝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在大格局上,它卻承啓了洛陽龍脈之氣脈,不僅因爲洛陽在北,南陽在南,而且洛陽的伊水乾支流和流經南陽盆地的白河,都源於伏牛山北麓……”

    “……此外,龍脈之氣由西北而向東南生髮,同在大巴、秦嶺的幹脈上。而洛陽在承氣接脈上,因它處在河南西部,更靠近大巴山和秦嶺的東段,比南陽更領先一步……”

    “……洛陽爲中龍置建的古都之一,周成王當時營造了洛邑。戰國時改稱洛陽,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

    “……秦時置縣,爲三川郡治。漢後歷爲河南的州、府、路。東漢、三國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和五代唐,先後定都於此。新莽、唐、五代梁、晉、漢、周、北宋、金,都以它作爲陪都。東漢時有太學生2萬餘人,明帝在此修建了白馬寺。置建這座帝都,歷代都注重了它的王氣……”

    “……從地理上看,發於崤山山脈的北邙山支脈,以東西走向西起東三門峽,東到伊洛河岸便止住停行了。由於北邙山的氣勢所在,東漢及北魏的王侯公卿們,都把死後的墓地選在了城北展開的黃土臺地上,所以有‘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之說……”

    “……在水的支流合攏上,源於伏牛山的伊水,經過240公里的行程,在堰師縣的楊村附近流人洛河;源於西北的踱水,東南流經舊縣城東以後流入洛河;源於淹池縣東、新安縣北的澗水,東流經新安縣至洛陽西北折向東南匯入洛河;源於華山南麓的洛河,東南流經盧氏縣折向東北,與伊水一起在楊村匯成伊洛河,成爲黃河下游南岸的一大支流……”

    “……黃河、洛水自古是中國的發祥地,因此這塊土地始終被視爲天下的中心。作爲帝都,在洛陽選址的地理模式,既不同於長安,也不同於閬中。雖然藉助了邙山主脈之氣爲來龍而北依,前面以伊水以南的龍門山爲朝案……”

    “……但東、西沒有閬中的砂山合圍之勢。它左右所借的是躔水和澗水,將東、西流水視爲青龍、白虎,北邊的邙山當作玄武,南邊的伊水看成朱雀,加上有龍門山做朝山,洛陽城的格局才達到了自然天成的境地……”

    “……伊、洛、躔、澗四條支流匯於洛河,並在都城中心川流而過,一來形成了交匯的水口,二來將邙山的脈氣關攔在了洛陽城中,成就了一方吉地,不同的只是‘四神相應’模式在洛陽城起了變化……”

    “……洞察洛陽城的演變過程不難看出,雖然都址有所變遷,但借水在城中川流的形勢基本沒變。尤其是隋唐城,把帝都置於洛水兩岸,把城廓一分爲二,仍運用了長安和咸陽置都的方法,以水爲天河,也將洛陽擬爲了紫微宮……”

    “……初建洛陽時,儘管谷水較弱卻流經城中,東周王選址仍選在了谷水與洛水的交匯處,稍偏西南。漢晉魏時遷址到了東北的金村、漢太學洛水的對岸,偏邙山和龍門山,看中的是洛水和伊水的迂迴,擴大了都城的明堂……”

    “……隋唐時代又將城遷臨近周王城的邙山來水與洛河交匯處,並使其佈於洛水兩岸。明、清時代,把都城置於洛水北岸的來水交匯處,這時形勢宗選址的結果,既讓它北接了邙山的氣脈,又令伊洛朱雀水在前翔舞,且對正了龍門山,使這古城坐落在了龍穴的聚結地……”

    “……洛陽城在漢魏時,南北九里,東西六裏。堪輿家們把它稱爲‘九六城’,所取軸線也爲東西向,與長安相類似。儘管當時它是一個長方形的城廓,可不論長安和洛陽誰是帝都,誰是陪都,九六都代表了皇帝的地位和尊貴……”

    “……洛陽的龍穴之地說完,咱們再說黃河南岸、河南中部偏北的另一古都——開封。五代梁開平元年就被置爲州,後來的晉、漢、周及北宋等在此建都……”

    “古城開封的最大地理取向是:嵩山之中嶽脈氣由西南而來;橫貫山西的沁河從西北來,在北岸的黃河入河處交匯,開封與沁河匯人黃河的水口在一條直線上,西北的來水與西南的來龍,正好使開封處於它們的交點上……”

    “……加上黃河在正北蜿蜒東流,便使開封具備了一個較大的風水勢局。於是,它以嵩山之脈爲朝山,以黃河做依託,成就了這座歷史都城。相鄰的鄭州之所以成爲中原最大的樞紐,與它置於山與水的氣交匯聚處有很大關係……”

    “……中條幹龍的北支在渤海和黃河聚結終止前,在山東的中部盤踞,形成一個巨大的龍穴,從而產生了兩大名城泉城濟南和以孔聖人聞名天下的曲阜……”

    “……泰山乘着中幹中支和北支的氣脈,從東平湖東岸躍起,向東北延伸達200公里,並生出魯山、徠山和沂山……”

    “……由於泰山的雄偉高大和特異,並對應着北斗,在五嶽中爲首,有‘泰山北斗’之稱。它的神祕和氣勢,驚得衆多皇帝到此封禪,其氣脈伸延到四面八方……”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