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用奇招救大明 >第70章 多鐸看中朝鮮水師
    多爾袞的決定讓達素很失望。在達素看來,旺吉努那兩樁功勞算不得什麼,連一個敵人都沒幹掉,也配說是大功?無非就是因爲一次涉及到己方主帥,另一次則牽涉到對方主帥,就陡然變得重要起來。

    擒賊先擒王的道理,達素當然懂,可是朱慈烺不是活得好好的嘛,這就讓旺吉努戰績的成色大打折扣。相比之下,他率部消滅了明軍100多名水手,焚燬了對方一艘戰艦,如此戰績可謂前所未見,然而王爺卻只是賞賜點銀兩,這怎麼能讓人心服口服呢?

    不過,這種話不好當着大家的面說,達素只能強忍着。散會之後,他第一個氣鼓鼓地走出了大帳。

    多爾袞也看出達素火氣很大,可甲喇額真的空缺只有一個,給了張三,李四就會抱怨,總會有人不滿意,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旺吉努正準備離開,被多爾袞叫住了:“剛剛探馬來報,明軍先鋒楊國柱部正在向錦州方向移動,濟爾哈朗那邊有點喫緊,你立刻率本部人馬回援。”

    “遵命。”旺吉努喜不自禁:走進大帳之前,他還只是一個手下僅300人馬的牛錄額真,等到走出大帳,他就要率領本甲喇的1500人馬,返回錦州城外了,這算不算是“衣錦還鄉”呢?

    衆將離開後,大帳裏空落落的。

    多爾袞嘆了口氣:“難道咱們真的拿朱慈烺沒轍?”

    多鐸眼珠轉了幾轉:“辦法還是有的。”

    “哦?”多爾袞很感興趣:“你快說說看。”

    “我的辦法,說起來還得歸功於達素。他不是抓住了10來個明軍水手嘛,我已經審問過這些人,瞭解到不少內幕。原來明軍水師的頭領名叫鄭森,只有18歲,副頭領是鄭森的叔叔鄭鴻逵。全部水師都是從福建那邊調過來的,他們原本是鄭森之父鄭芝龍的手下。”

    “這樣啊。”多爾袞明白了:“南方人確實更擅長水戰。記得在《三國演義》裏,甘露寺招親時,劉備當着孫權的面說:‘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孫權不服氣,騎馬給劉備看。由此可見,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方人就佔據水上優勢了。朱慈烺這個水師選得確實好,可惜我大清興起於內陸,無人擅長此道,以致於現在受制於人。”

    “哥,你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嘛,我們未必就對付不了明軍水師。”

    “是嗎?”多爾袞一喜:“只要能壓制住鄭森,朱慈烺就蹦躂不起來了,可是我們好像沒有水師啊?”

    “我們確實沒有水師,更缺乏戰艦,可是我大清的屬國朝鮮那裏有啊。”

    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多爾袞想起來了:老弟說得一點都沒錯,朝鮮當年曾經跟倭國進行過激烈的海戰,水師是經過戰爭考驗的。

    若論起朝鮮跟大明、滿清的恩恩怨怨,就說來話長了。

    明太祖洪武年間(公元1392年),朝鮮半島發生了大變故:大將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建立了李氏朝鮮,簡稱李朝。

    隨後,李朝跟大明建立起了朝貢關係,200多年來一直和睦相處,往來的使節絡繹不絕。

    明萬曆年間(公元1592年),倭國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了侵朝戰爭,朝鮮史書稱爲“壬辰倭亂”。萬曆帝下令出兵援朝,明軍經過多年征戰,終於將倭軍趕出了朝鮮。

    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後階段的“露梁海戰”,大明老將鄧子龍和朝鮮名將李舜臣並肩作戰,攔截倭軍水師,取得重大勝利。不過,鄧子龍和李舜臣均在戰鬥中陣亡,令人惋惜。

    朝鮮對大明的幫助感恩戴德,此後兩國關係更加緊密。然而數十年後,這種密切的聯繫被崛起的滿清打斷。

    公元1627年,皇太極派兵入侵朝鮮,迫使朝鮮答應與後金結成“兄弟之國”。公元1636年,皇太極親自統帥10萬人馬進攻朝鮮,朝鮮國王李倧(廟號仁祖)率文武百官退守南漢山城,在歷經一個多月的頑強抵抗後,最終被迫投降。從此朝鮮成爲滿清的附屬國,斷絕了跟明朝的往來。

    按照雙方所訂立的協議,當朝鮮有什麼擺不平的事情時,滿清有責任提供幫助,一如當初明萬曆帝派兵幫助朝鮮抵禦倭國。相應地,滿清對外征戰時,朝鮮也有義務從旁協助。

    在朝鮮能提供的戰爭資源中,多鐸看中了朝鮮的水師。

    由於朝鮮是一個半島國家,三面環海,加之時常面臨隔海相望的倭國的威脅,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比明朝和滿清更重視水師。

    朝鮮水師以造型獨特的“龜船”爲主。40多年前,李舜臣充分發揮龜船的長處,率領朝鮮水師屢次重挫倭軍的船隊,威名遠揚。

    倭軍也有很多大船,未必比鄭森的戰艦遜色多少,而朝鮮水師既然能夠對陣倭軍的船隊,自然也能跟明軍水師抗衡。

    對於多鐸的建議,多爾袞是認可的,不過他也有疑慮:“朝鮮已經跟明朝往來200多年,歸附我大清不過才幾年時間,如果要它幫助我們去攻打明朝,未必會心甘情願,說不定會消極怠工。”

    “這個我也想到了。只要朝鮮出動水師,我們就派人牢牢盯着,由不得它不聽話。”

    “這個主意不錯,值得一試,我這就向皇上稟明此事。”

    ~~~~~~~~

    多鐸的主意已經對明軍構成了致命威脅,朱慈烺卻一無所知。

    這天,秦元濤走進中軍大帳:“啓稟大帥,老漁夫從錦州城外回來了,他帶着回信找到了我。”

    秦元濤說罷,將回信呈上。

    張航鬆了口氣。他一直擔心焦明的信裏有玄機,比如什麼難以察覺的暗記等,然而現在既然收到了回信,就說明以前的擔心是多餘的。

    想想也是,古代的諜報技術相對簡單,哪有現代這麼複雜。

    這時,朱慈烺想到一個問題:“老漁夫這一去一回,有五、六天了,時間有點長,敵人那邊不會有什麼名堂吧?”

    秦元濤搖搖頭:“應該不會。我問過老漁夫,他走得慢,從這裏到錦州得兩天,來回就是四天。他在錦州城外的那戶人家也就待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收到回信後,立刻往家趕。”

    “清軍接頭人這麼快就給焦明回信了?”朱慈烺沉思着:這點時間只夠接頭人向多爾袞報告一下,而且多爾袞應該很快就做了回覆,這樣的話,似乎不可能有什麼太複雜的安排。

    想到這裏,朱慈烺放了心,他跟上次一樣,將信封拆開。果然,信封底部的夾層,用滿文寫了四個字。

    可是,懂滿文的袁熙芸已經離開,朱慈烺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秦元濤表示:“這事不難,軍營裏懂滿文的人還是找得到的,我讓他們認一認這四個字不就行了?”

    “你這麼做就草率了。”朱慈烺提醒道:“如果有人認出了這四個字,情報不就隨之外泄了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