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雙面太子爺 > 第314章 新造神運動(三)
    朱慈烺剛走,蓬萊知縣秦世英立即開啓馬屁模式,說道:“殿下果真大才,真乃天人下凡,過耳不忘,也不知道離開天庭有多久,還記得如此真切,真真是了不起。”

    到得晚間,朱慈烺正要喫個便飯,然後休息,哪知道登萊兩府的一衆官員又巴巴的趕來過來,朱慈烺無奈,只得下令讓衆人一起用膳。

    哪知道王廷試連連擺手說道,“殿下您自用就行,微臣等人已經用過了,今天在蓬萊縣中看了一整天的蟠桃,就在附近隨便吃了點。”

    朱慈烺是知道他們嫌棄自己喫的差,如不了他們的法眼,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前世的朱慈烺就是個普通人,不可能天天大魚大肉的。

    這一世的朱慈烺雖然是皇太子,可是遇到個勤儉節約的皇帝老爹,也是個更節儉的人,比一般的官員都不如,因此兩世的爲人養成的都是勤儉節約的習慣。

    這在喫飯上就體現的更加的淋漓盡致,就是個非常普通的三菜一湯,只有一個肉菜,其他的都是素菜,這樣的飲食,那些官老爺們哪喫得慣?

    於是他們早早的就自行去吃了飯,然後才磨磨蹭蹭的來到了朱慈烺這裏,主要也是想打聽一下明天蟠桃的分配方案。

    這個纔是他們最感興趣的,畢竟成仙和強身健體,那是所有人都想要的,現在機會就擺在自己的面前,如何的能輕易放棄。

    但是呢,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那樣的話顯得太難看,畢竟大家都是要臉面的,太直接也不符合他們這些官僚的性格不是。

    於是還是官職最小的蓬萊知縣秦世英起了個頭,“殿下果真是天人下凡,無所不知,算無遺策,今天殿下離去之時說的話真是滿含哲理,尤其是那歌曲,真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朱慈烺聽了秦世英的話心裏也甚是高興,眼眉都笑眯了,可仍然忍住笑,緊繃着臉說道,“秦知縣過譽了,股可擔不得如此誇讚。”

    見到朱慈烺接話,王廷試趕忙說道:“殿下太謙遜了,您離開之時唱您親自寫作的哪首歌是在是太富有哲理了啊,微臣是欽佩不已啊。

    朱慈烺笑道:“這首歌曲名叫《好了歌》,這可不是孤寫的,孤也是聽人傳唱的,覺得歌詞清新脫俗,又朗朗上口,便強記於心了。”

    ”哦,原來真相既然是這樣的,只是不知這《好了歌》是何人所作?聽起來倒也是個明得事理之人啊?”登州知府吳維城也是趕緊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

    朱慈烺回道:“好叫諸位大人得知,還記得我在夢裏離開天宮之時,在那南天門見一道士在唱歌,當時只覺得那詞甚有意味,便記了下來。

    哪知道,後來醒來竟還記得清清楚楚,因此,今天一時感懷,便忍不住唱了出來,以博一笑。

    至於這首詞的真正的作者,據那守衛南天門的天神說,是一個叫名叫曹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的神仙所做。

    這說起來,也是個淒涼的故事,這曹雪芹曾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待到他日有空,容孤再細細於諸君分享。”

    衆人聽了都是連聲道好,兵備道宋光蘭聽到朱慈烺的話,也急忙說道:“不料殿下夢中也竟有着這許多的奇遇,也真真是奇了怪哉,看來殿下果真是天神轉世啊?”

    這馬屁就拍得有些露骨了,不過衆人也不以爲忤,反而一個個紛紛叫好,大加稱讚,認爲宋光蘭說的有道理,讓他一個赳赳武夫一下子就成爲了焦點。

    朱慈烺也是急忙說道,“可不是嘛,想那些日子,孤每日裏朦朦朧朧,南柯一夢。夢中經歷萬水千山,醒來時卻芭蕉冉冉,日光依舊。

    再回首,幾何爲歡,浮生若夢,方知天下最癡父母心。可笑這世人一半嚮往神仙,一半則留戀人間煙火。

    而我等凡夫俗子,有父母,有家人,放不下,不能了,了不了。孤自從醒後以來,每每憶及這《好了歌》便唏噓不已,真不知道是周莊夢蝶還是蝶夢周莊?

    山東登萊總兵官張可大見狀又不失時機的說道:“太子殿下天縱奇才,稚子之年便懂得這許多,可不是常人所能及的,正如宋大人所說的,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慈烺笑道,“諸君來意,孤也知曉,只是天機不可泄露,諸君明理如此,福源寡薄,與這蟠桃沒有緣分,明日喝點蟠桃水就好。”

    衆人一聽大失所望,心想太子殿下這是怎麼了?難道我們這些日子服侍的不夠周全?還是哪裏惹太子殿下生氣了?

    衆人一時是摸不着頭腦,可是又不敢言明,只能懵懵懂懂的,滿腹心事沒處說,只能唯唯而已。

    朱慈烺知道這些人還不死心,便說道:“本不該與你等訴說,奈何孤已經看到了你們的明理,如今便冒着被天譴責的危險,便可與你等言語一二,只是回去以後萬勿外傳。”

    衆人心裏雖然不相信,但是也不敢駁了朱慈烺的興致,只是頻頻點頭,像個磕頭蟲一般的點頭應是。

    “大家也不必憂心太甚,俗話說,‘命如華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其實我在聽到這些祕聞的時候,也是大喫一驚。

    可就待孤正欲細細問詢,只見到夢裏的仙人大喝到‘魂兮歸來,反故居些。’隨後將我一推,我瞬間跌落到天空裏,正大驚之際,哪知不消片刻便已在人間醒來了。”朱慈烺繼續的胡說八道。

    衆人聽得是一愣一愣的,心裏想道,你這又何必呢,不想給我們,就直說,還裝神弄鬼,你就是現在說我們也不想知道了,何必還要弄虛作假的。

    朱慈烺知道他們不相信,便說道:“提醒諸君一句,孤近日已經窺破玄機,這蓬萊之地,不日將重啓兵刀之禍,諸君能離開就想辦法離開吧。”

    衆人哪裏能信,只以爲是朱慈烺爲了不讓他們喫蟠桃而忽悠他們之言而已,於是心下憤憤,不過面上還是高興地說道:“謝太子殿下點撥,小人等銘記於心。”

    得,眼見自己本來還想着要大費口舌的事情,就這麼愉快的辦好了,朱慈烺心裏也甚是高興。

    哪知道登萊兩府之地的官員卻因此記恨上了朱慈烺,尤其是那些武將,在朱慈烺離開之後,朱慈烺在巡撫衙門裏的這些話也被刻意地流傳了出來。

    也沒有任何人把這當一回事,反而有好事者將這當作奇聞來傳,時間就這樣慢慢的度過,直到第二年的吳橋兵變之後,蓬萊陷入兵禍之中。

    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起兵反叛,登萊之地被陷入戰火之中,多少人喪生於這次的災禍,尤其是當時在場的一衆官員,大都沒有好下場,很多人都死於非命,大家才知道朱慈烺的先見之明。

    尤其是崇禎四年(1631),張可大晉升右都督(正一品)。十月,僉書南京左府兼督池河、浦口二軍。

    可惜還未赴任,發生“吳橋叛變”,張可大率兵平叛,戰敗,殺其妾陳氏,於官署太平樓的牆上寫道:“某年月日,山東總兵張可大盡節於此。”然後,自縊身亡。

    據說,張可大在自縊之時,在城樓上大聲喊道:“卑職好後悔啊,悔不該不聽太殿下的的金玉良言啊。”

    張可大是在太平樓上大喊三聲“悔不該不聽太殿下的的金玉良言”,然後慨然赴死,張可大臨終之時的大聲喊叫,也傳遍了在場的所有人的耳裏。

    直到這時,大家才明白,太子殿下看人是多麼的準確,那些當初他說的沒有福源的人,大都在這場變亂裏被殺死了。

    而這些人如果當初聽太子殿下的話離開,那麼也就不會死了,看來這些人果真是些福緣淺薄之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太子殿下果真不是人。

    是的,真不是人,太子殿下真乃神人也,也就是在這次事變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北上,自發的前往天津衛,去投奔那個料事如神,可以預知未來的皇太子朱慈烺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