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綜]母儀天下 >第38章 馬皇后
    三日之後,大朝會上,朱元璋直接宣佈,遷都大都,將大都命名爲北JING,應天爲南JING,而鳳陽爲中都,爲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寢。

    遷都這種事情,顯然打了不少人一個措手不及,之前的時候,朱元璋已經透出了口風,說是準備定都應天了,因此,不少人已經打定了主意,趁着這個機會撈上一筆。

    要知道,當初徐達攻佔了大都,他手底下的人可是撈了不少,但是其他人可沒遇到這種好事,北方那邊連年軍閥戰亂,不少蒙古貴族早就偷偷溜走了,別說留下多少次財富了,不弄個滿地雞毛就不錯了!

    之所以大家都沒想到朱元璋會遷都大都,也是因爲連年戰亂,北方人口數量比南方不知道下降了多少,有的地方,那真是走出去百里,都看不到什麼人煙,朱元璋原本還打算等到天下太平之後,就直接強制移民呢!

    朝堂上固然有人提出了異議,但是應天本來作爲都城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要說大家對這裏有什麼了不得的感情,那根本就是騙人,所以,就算是想要反對,都沒什麼理由。何況,朱元璋還將應天這邊當做了南都呢!這其實也算得上是慣例了,漢唐的時候,長安和LUO陽就是東西二都,到了宋朝的時候,開封是東JING,洛陽就是西京了,至於遼國,金國,還有後來的大元,都城也都是好幾個的,什麼上都,中都的,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因此,到最後,大家也只能認了,以朱元璋的摳唆,估摸着到了大都那邊之後,雖說可能會重建皇宮,但是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想要從中弄點什麼好處,可就不容易了!

    遷都自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別的不說,北元還在那裏虎視眈眈,那位至正皇帝據說如今算是又開始振作起來了,還琢磨着奪回大都呢,總不能這個時候文武百官一塊遷過去,直面北元的兵鋒吧,所以,總要等到那邊戰事有了結果,起碼得讓北元那邊死了入關的心纔行。

    很多時候,行政強制命令根本比不過利益誘惑,現在要是強行讓人遷移到北方,那麼,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一個個只會抗拒不已,不知道中間要鬧出什麼名堂來,而現在呢,朝廷已經明確表示,要遷都大都,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什麼地方是京城,附近的地方被大量開發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於許多人來說,這裏頭就充滿了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就是朝中的文武官員,他們先行動了起來,以朱元璋的小氣,雖說到時候肯定會根據爵位賜下宅邸,但是這個大小佔地面積可得不到什麼保證,尤其現在大都那邊建都的圖紙還沒有下來,所以,賜下來的宅邸在什麼地方也不能保證,說不定到時候還得自個擴建改造,所以提前囤積一批磚木石料肯定是不虧的,另外就是,土地這類的不動產。田產留在南邊,雖說可以留下不少下人在南邊守着,回頭租子直接折成銀錢送過去就行,可是總不能家裏喫的糧食蔬果肉類全靠採買吧,一大家子那麼多人,這花銷可就大了,所以,在京城附近重新購置產業是必須的。

    因此,凡是肯定自個會跟着遷過去的文武官員,一個個立馬派人帶着錢財,要麼快馬加鞭,要麼乘船通過運河或者是沿海北上,趁着消息還沒有完全傳開,趕緊購置佔據房產田產,回頭等那邊反應過來了,可就沒這種好事了!

    第二個反應過來的就是那些商人,其實比起官員來說,商人嗅覺要更加敏銳一些,只不過比起這些官員來說,他們很多時候需要觀望風向,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等到確定了消息之後,就有許多商人直接組織商隊往北邊去了。

    朱元璋這邊卻是樂見其成,大都那邊他已經去過了,當初蒙古人的財產都被沒收了,這裏頭自然包括了大量的房產田產,朱元璋自然不會將這些捂在自個手裏,這些本來就是打算一部分拿出來賞賜,一部分拿出來出售的。

    與此同時,朱元璋直接派出了劉基,又帶了一批人過去勘察地形,準備繪製圖紙,重新建造皇宮。元廷的皇宮一點也不符合中原的審美,所以,重建是必然的事情,至於元廷的皇宮,也就只能暫時住着,之後當做別宮罷了。

    至於建造皇宮的問題,舒雲表示,乾脆還是對外招標好了。

    有的時候,勸說朱元璋其實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舒雲直接表示,天下戰亂多年,百姓需要修生養息,再專門徵召徭役,難免會給百姓造成負擔,而直接對外招標,找那些商人就簡單多了。不算徭役,都算工錢,在招標的時候就得說清楚給那些工匠的基礎待遇,如果出現傷亡,必須撫卹,傷亡超出一定的限度,就要追究責任,說白了,責任下放,就將朝廷從僱傭的一方,變成了裁判。就算出了什麼事情,也跟朝廷沒什麼關係。

    至於那些商人是否同意的問題,這就更不用說了,一方面,這事是虧不了的,包給這些商人,其實要比朝廷自個做省錢,起碼這裏頭少了許多漂沒還有那些官吏做手腳的空間,而對這些商人來說,能夠承擔建造皇宮,爲皇宮提供材料的任務,這就是個活招牌,就算是賠錢也得繼續做啊!

    至於工匠不足的問題,朱元璋自然是想要搞專門的匠戶,但是,這種事情,看着沒問題,似乎是代代都是鐵飯碗了,卻杜絕了階級流通的可能性,工匠的後代一輩子都是工匠,當兵的後代一輩子都得當兵,這其實是很坑人的,明朝中後期糜爛,很多就跟這些規矩有關係,逃戶不要太多,還有人專門利用這裏頭的漏洞,盤剝匠戶,侵吞軍屯,喫空餉什麼的。

    朱元璋覺得可以將不法官員一個個幹掉,爲此制定了堪稱讓人不敢當官的法律,問題是有幾個皇帝能有他這麼強硬的,能夠一直堅持執行這樣的法律呢?這不是開玩笑嘛!朱元璋說百姓可以扭送官員進京告御狀,實際上呢,民不與官鬥,這早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規則了,成本太高,哪個百姓能付得起這樣的代價!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元璋是個理想主義者,偏偏他還是個皇帝,是個非常強勢的皇帝,這就有些糟糕了。

    不過,舒雲呢,一般情況下,不會從別的地方考慮,只會跟朱元璋算經濟賬,比如說軍戶的問題,世世代代從軍的話,按照這個時候的生育率,不用多少年,九邊就要增加不知道多少男丁,問題是,朝廷有那麼多軍屯的土地給他們耕種嗎?沒有那麼多土地,憑什麼養活這麼多軍人呢?

    朱元璋被那個滾雪球一樣的數字弄得目瞪口呆,他當然沒有多考慮戰損的問題,但是在他看來,就算有多少戰損,也折不了多少,但是,真要是一代代繁衍下來,說不定真要給後代子孫留下無法解決的難題。別的不說,宋朝那會兒的廂軍禁軍就是前車之鑑啊!光是禁軍,隨隨便便就號稱八十萬,每年都要將朝廷的財政拖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