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夏文聖 >第八十六章:要打仗了?顧錦年落水之事,真相大白?
    寅時二刻。

    整個京都雖依舊張燈結綵,但各種喧囂之聲也逐漸安寧下來。

    隨着大夏詩會結束,京都也安靜了少許。

    詩會當中發生的事情,也逐漸傳開來了。

    顧錦年作千古詩詞,外加上道出驚聖文章,瞬間引來京都一片喧譁。

    百姓們震撼顧錦年的才華。

    尤其是一些女子,聽聞顧錦年七步作詩,瞬間傾慕。

    只不過,詩會當中,顧錦年辱聖之事,也惹來一些爭議。

    但無論如何,這是大夏詩會,以詩會友,主題還是比詩詞,所以這些爭議並不是很大,需要時間去發酵。

    不管怎樣,大夏詩會第一名,已經確定是顧錦年了。

    四首千古名詩,如果拿不到第一,那這個詩會也沒有必要存在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各國才子皆然有些絕望,如此盛大的詩會,雖然知道自己拿不到第一,可出了顧錦年這麼一個妖孽,大家都不想繼續參賽了。

    按理說,即便今日有人詩出鎮國,大家也會作詩幾首,就當捧個場也行,拿個第二第三都還不錯。

    可顧錦年就如同詩壇中的一輪太陽,懸掛在天穹之上,令他們無法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沒有一個人作詩,也不想作詩,一點意思都沒有。

    自己作出來的詩,別說捧場了,給人家顧錦年提鞋的資格都不夠,純純的丟人現眼啊。

    不過盛會結束後。

    才子們是盡興了,雖然沒有作詩,但最起碼也算是見證一番千古奇景,以後有吹噓的資本。

    但滿朝文武,各國使臣離開之後,卻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匈奴國運被削。

    孔顧兩家徹底撕破臉。

    陛下的選擇。

    這幾件事情都不是小事,身爲朝廷大臣,那個不是人精?這一點點的信息,可以讓他們產生無數想法。

    首先,匈奴國運削弱,大夏要不要進攻?趁此機會搶回邊境十二城?

    站在永盛大帝這個視角上,肯定是想發兵的,但現在的大夏能不能打仗?可不可以打仗?

    這些都是問題,而且都是極大的問題。

    他們必須要思考,這場仗能不能打,能打,爲什麼能打?自己有什麼好處?不能打,爲什麼不能打?打了自己有什麼壞處?

    這些事情若是不考慮清楚,等皇帝開口了,他們就不好回答了,給不出一個滿意的答覆,那皇帝可不慣着大家。

    尤其是,今日這些儒臣都被永盛大帝怒斥一番,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罵了幾句,可實際上影響很大。

    倘若過兩日朝會,陛下開口,要發兵邊境,往往都是儒臣率先開口,制止戰爭。

    可如果永盛大帝拿今天的事情說事,儒臣還有什麼好說的?自己影子都歪了,還有什麼資格說皇帝?

    還有就是,孔家與顧家的決裂,勢必會造成文武之間矛盾加強。

    這個倒沒什麼好說的,反正本來關係就不怎麼好,加強就加強,互相不慫。

    可最關鍵的是,陛下的態度。

    永盛大帝今日在詩會上,看似秉持公道,可實際上呢?其實還是在偏袒顧錦年。

    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什麼道理不道理,什麼誰受委屈不受委屈的?

    一切都是利益需求,儒臣幫孔家,說到底就是想要跟孔家扯上點關係,他們不在乎顧家是怎麼想的。

    顧錦年是武將集團,大傢伙是湊不到一起去的,真湊在一起,死的反而是自己。

    既然文武對立已經到了極端,那我肯定是推崇我方陣營的啊。

    就好比,假設方纔是在軍營裏面,孔宇要是敢說顧錦年提前得到答案作弊行爲。

    保證裏裏外外所有的武將都要開噴,指不定碰到幾個暴脾氣的人,拉着孔宇去外面好好教育一番,然後再讓孔宇重新回答問題。

    就是這麼簡單。

    陛下的態度,明顯偏向顧錦年,這就是一個不好的訊號,借顧錦年的事,敲打這些儒臣。

    大致意思其實仔細想想可以推算出來。

    陛下有起兵之意。

    此時此刻。

    大夏皇宮。

    養心殿內。

    永盛大帝立在燭火之下,背對着傳聖公。

    “聖上。”

    “這是老夫族人,在匈奴國獲取的軍事機密。”

    “而且族人發現,北方邊境時常有孩童消失,前前後後半年時間,已有三百餘人。”

    “此事邊境官員,知而不報,還望陛下明察。”

    傳聖公將一份奏摺遞了上來,關於匈奴的軍事機密。

    聽到此物,永盛大帝還是轉過身來,接過這份奏摺。

    他翻開一閱,過了一會,不由緩緩開口。

    “看來這些年,扶羅與大金,沒少援助匈奴啊,短短三年內,增兵五十萬,更是祕密訓練十萬鐵騎。”

    “這還真是不惜代價。”

    永盛大帝將奏摺放在一旁,所謂的軍事機密,其實就是敵方的動態,包括一些兵種數據。

    增兵五十萬,這不算很誇張的事情,匈奴人本身就善騎射,是天生當兵的材料,不僅僅是因爲體魄問題,大金王朝暗中的扶持也不少。

    整個匈奴國,人口差不多也就千萬,但這千萬人,除去老幼婦孺,壯丁約爲四百萬左右,一但發動戰爭,這四百萬人都能瞬間成兵。

    也就是說,大夏王朝若是與匈奴開戰,面對的就是四百萬兵馬。

    但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匈奴國的鐵騎,這纔是大夏王朝最頭疼的存在。

    騎兵太強了。

    他們生活在草原之上,天生善騎射,騎兵是匈奴國最大的底牌。

    如果不是大夏王朝擁有龍門大炮這種神物,只怕匈奴國就不止佔據十二座城了。

    龍門大炮數量稀少,倒不是因爲鐵礦問題,但具體是什麼問題,誰都不知道,這是大夏皇室最大的祕密。

    只有大夏王朝的大炮,才能稱之爲龍門大炮,威力是其他王朝大炮的數倍以上,在大規模戰爭上,起到極大的作用。

    先天破一切步兵陣,什麼鳳翼陣,一字長槍陣,迴風陣。

    這些陣法都是爲了防止騎兵衝撞。

    可面對大炮轟擊之下,什麼陣法都沒任何作用。

    但龍門大炮對於騎兵來說作用性不大,畢竟匈奴騎兵移動速度極快,外加上他們也不可能傻乎乎直接派騎兵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