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夏文聖 >第一百二十三章:我尋清風去,昔年化龍歸,悟聖道,赴家宴!
    顧錦年這招恩威並施,使得大夏京都不少官員不由稱讚。

    畢竟他們已經做好顧錦年嚴懲這三萬讀書人的後果了。

    卻沒想到,顧錦年在關鍵時刻放了他們一馬。

    這一招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眼下的問題不是解決這三萬讀書人就可以結束,而是天下悠悠之口。

    如若顧錦年嚴懲這三萬讀書人,想來後果會很嚴重,而且會加劇矛盾。

    現在就好很多了,該罰的罰,該放的放,以德服人。

    只不過,顧錦年最後一句話,卻耐人尋味。

    他要赴宴。

    誰都知道,孔家家宴,必然是一場鴻門宴,顧錦年過去,只怕討不到好。

    雖然他才華無雙,可架不住各路大人物聚集。

    說錯一句話,或者做錯一件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

    城門之上。

    楊開聽到顧錦年要赴宴,不由出聲。

    “世子殿下,此番孔家家宴,只怕有些麻煩,文景先生已經說過,替你前往家宴,世子殿下安心悟道即可,沒必要奔赴宴會。”

    楊開望着顧錦年。

    地位越高,其實越能知道孔家有多可怕。

    所以他不希望顧錦年前往孔家,免得顧錦年又惹來一些麻煩。

    “此番赴宴,我心意已決,楊大人的好意,本世子心領了。”

    顧錦年開口,前往孔家赴宴,他已經想好了。

    去做一個了結。

    說完此話,顧錦年擡頭望了一眼天穹之上的聖罰。

    而後凝聚聖尺,沒入聖罰之中。

    當下烏雲消散,不過這並非是化解聖罰,而是一種壓制,將這異象壓制住,只是早晚還會降下。

    如何化解,就不清楚了。

    聖罰消失,顧錦年也離開了城上,直接走出京都。

    三萬多讀書人望着顧錦年,一個個沉默不語。

    只是走了一會,顧錦年忽然止步,隨後長長吐了口氣,望着未知的前方,緩緩出聲道。

    “我尋清風去,昔年化龍歸。”

    他開口,道下自己的心意,緊接着運轉道法,御風而去。

    顧錦年想要行萬里路,悟知聖立言之道。

    他不想有太多牽掛,也不想被人監視着,魔道強者給了自己三枚令牌,倘若當真有危險的話,這三枚令牌足夠自己化解危機。

    再者,自己掌握聖器,孔家也不希望自己有半點損傷。

    對於安危方面,顧錦年沒有任何一絲擔憂。

    而隨着顧錦年離開後。

    京都也逐漸平靜下來了。

    很快。

    這件事情也飛快傳遞出去。

    相對比三萬讀書人聚集京都,顧錦年重新定義儒道之境的事情纔是天下讀書人關心之事。

    以德凝氣。

    算是無聲的巴掌,狠狠打在天下讀書人臉上。

    顧錦年敢用德設立第一境,倘若他沒有德,也不配讀書,算是自毀前程。

    雖然依舊有部分聲音充滿着不服氣。

    可大部分的聲音的的確確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顧錦年答應赴宴,喧譁之聲確實少了很多。

    三日後。

    整個大夏京都安靜下來了。

    有部分聲音,但不多。

    而更多人則是好奇,孔家家宴,全天下人都知道,顧錦年此番前往孔家家宴,必然會引起一場爭鬥。

    如此,所有人都期待着。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顧錦年悟道。

    知聖立言,對於尋常讀書人來說,或許不是什麼大事,可顧錦年乃是儒道天驕,他的知聖立言,想來會很不一般。

    可具體如何,還是要等顧錦年悟道結束。

    此時。

    一處山脈當中。

    一道身影緩緩出現。

    是顧錦年的身影。

    這裏距離京都一千五百里,三天的時間,顧錦年走到了這裏。

    這三天來,他逐漸感覺到聖罰即將要落下,即便是自己有玲瓏聖尺也難以壓制。

    對於這個聖罰,顧錦年並沒有畏懼,因爲心中無愧,也不懼這種聖罰。

    而這三天的時間,顧錦年也明白玲瓏聖尺的作用。

    自己重新定義儒道第一境後,玲瓏聖尺也多了一種能力,可以凝聚德尺,倘若往後再遇到讀書人,可以德尺削人才氣,當然如果對方有德行,作用不大。

    能對付一些心懷不軌之人。

    並且,隨着自己的儒道境界越強,影響就越大,重新定義儒道境界,對於後世讀書人來說,他們要以德凝氣。

    而對於當代讀書人來說,他們已經越過了這個境界,不受到影響。

    可如若顧錦年成爲大儒,可以徹底影響到整個大夏王朝,到時候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無論是大儒還是凝氣境的讀書人,都必須要重修第一境。

    倘若不重修,那這輩子也別想更上一層樓,甚至還會跌落境界。

    而如若自己成爲了半聖,可涉及整個東荒,如若自己成爲了聖人,整個天下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這些事情,顧錦年並不是特別關心。

    眼下,他更需要關心的則是立言。

    他需要感悟,獲得諸多感悟,才能去立言。

    立什麼言,顧錦年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可他需要發自內心去立言,得上蒼感應,否則只是空喊幾句口號沒有任何作用。

    古今往來有多少讀書人?編幾句逼格高的言論還不容易?

    但能得到上蒼認可嗎?

    顧錦年的立言,則是橫渠四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言,震古爍今,可力壓一切,使自己超脫在上。

    但問題來了。

    什麼叫做爲天地立心?

    如若做不到爲天地立心,又怎麼來後面三句?

    橫渠四句,並非是並列關係,而是連貫之言,只有爲天地立了心,纔可以爲生民立命,再去繼承聖人之學,最終利用這些學問去開創萬世之太平盛景。

    否則,就是空喊口號罷了。

    高山之上,顧錦年望着青山綠水,眼神當中充滿着疑惑。

    過了半個時辰後。

    他帶着這些疑惑,繼續前行,與光同塵。

    兩日後。

    顧錦年來到一縣,縣內三千戶,人口不算多,北靠羣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