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快穿:千古風流人物 >第四百零四章成爲辛贊後,辛棄疾氣吞萬里壯志酬(三十一)
    (三十一)

    再這樣下去,她也擔心辛棄疾槽點滿滿。

    萬一,後世之人提及辛棄疾首先想起的不是文彩斐然詞華夢筆,也不是挑燈看劍金戈鐵馬,而是嘴賤手也欠。

    那她絕對是難辭其咎。

    他人或許是口若懸河的君子,只動口不動手;或許是勇猛無比的鬥士,只動手不動口。

    然而在辛棄疾那裏,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言辭和行動結合起來。

    以尖刻的言辭挑釁對手後,又以強大的實力將對手擊敗.

    誰讓辛棄疾嘴皮子溜,武力值還高。

    容許她靜靜的懺悔片刻。

    “祖父,此言差矣。”

    蓀歌冷笑,故作威嚴,聲音惡狠狠的警告“你最好給我閉嘴,再不謹言慎行不知天高地厚,回去我就罰你跪在祠堂前,手抄孝經一百遍,讓你知道祖父的威嚴不容挑釁。”

    她不管,她就是這個是絕對的權威和主宰。

    辛棄疾笑而不語,好看的眉眼在日光下越發的柔和。

    蓀歌挑挑眉,自得的回到馬車上。

    馬車停下,辛棄疾看着宏偉壯觀的宅院大門,栩栩如生的石獅,言不由衷道“這就是祖父說的受苦了?”

    “這苦,可真別具一格。”

    蓀歌一本正經的點頭“祖父心裏苦,年紀大了,怕孤單。”

    “興致勃勃去住客棧,卻被不留情面的攆出來。”

    “人老了,沒用了,就容易被欺負。”

    “你可得替祖父做主啊。”

    辛棄疾無言以對。

    這苦,讓他受。

    天知道,科考前的客棧有多雜亂,想要一桶熱水都排不上隊。“祖父,孫兒年輕,不怕喫苦。”

    “日後,若還有這種苦,請交給孫兒喫。”

    辛棄疾義正言辭,聲如洪鐘,勢如利劍。

    下一秒,就衝入了宅子裏。

    沐浴更衣用膳,辛棄疾就像是餓了八百年,端起碗筷根本放不下,喫的又急又快,可偏偏依舊不顯粗魯。

    飯後稍稍消食後,就回房睡得昏天暗地。

    這一覺,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期間,蓀歌都忍不住前去探鼻息了。

    有的人還活着,就是睡得有點兒死。

    放下心來,蓀歌繼續有條不紊的安排接下來關於數月甚至數年關於燕京的部署。

    她的計劃不一定絕對成功,因此還需做兩手準備。

    待辛棄疾醒來後,蓀歌直截了當的將自己的預想告知辛棄疾,並允許辛棄疾參與燕京各項議事。

    辛棄疾雖年少,但有些素養是需要耳濡目染自小養成的。

    她手中傘早晚是要交到辛棄疾手中的,成長的越完善,她越放心。

    幸好,辛棄疾沒有讓她失望。

    在一切安排妥當後,蓀歌與辛棄疾騎着馬匹,離開了新興的繁華燕京。迎着灼熱的夏風,燕京的喧囂壯麗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田野的簡樸和無拘束。

    歸途別於來時路,見聞也大相徑庭。

    奔赴燕京時,哪怕路有黑店謀財害命在先山匪攔路劫財在後,但仍然相對安寧熱鬧。

    那是官道,

    官道再險,亦有度。

    回城時,選擇路過的都是窮鄉僻壤。

    不,也許有些地方曾經是熙熙攘攘的繁華小鎮,然而如今卻變得冷清蕭條,只有少數人煙稀少。偶爾會有聲音傳來,但這些聲音要麼是兇猛野貓的嚎叫,要麼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嘆息。

    蕭條寂靜。

    比蕭條寂靜更可怕的是陰森和絕望。

牆壁上尚存乾涸已久的血跡,荒草掩映之下,顯露出累累白骨。

    蓀歌也無法確定,這些白骨究竟是經年累月分解,還是鳥獸啃食乾淨了。

    這就是金人入侵,朝廷不作爲的結果。

    類似的小鎮,無獨有偶,層出不窮。

    辛棄疾的面容愈發堅毅冷峻,少年郎在一座座廢棄的城池和一具具枯骨的磨礪下,迅速成長。

    責任感和使命感,充斥心中。

    這是讀萬卷書不能帶來的蛻變。

    必須得行萬里路親眼得見。

    最開始,少不更事的辛棄疾還會鼻頭泛酸的刨坑葬屍骨。

    可後來,他發現,是葬不完的。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無辜的百姓,有的死在了戰火下,有的死在了天災下,有的死在了人心險惡下。

    衣不裹體食不果腹。

    “祖父。”

    野地裏,點燃一簇篝火。

    蓀歌席地而坐,辛棄疾則筆直的站着,聽着四面八方不絕的烏鴉叫聲。

    “祖父,我明白了。”

    “身上肩負責任,不僅僅是驅逐金人克復中原,更是守護千千萬萬的無辜百姓。”

    “盛世之下,無辜百姓既沒有錦衣玉食也沒有高官厚祿,他們都更像是盛世裏普普通通求生的螻蟻,沾染了盛世的餘暉,能喫飽穿暖闔家平安就是畢生所求。”

    “再多的,他們也不敢求了。”

    “就算求,也求不得。”

    “可一旦天災人禍亂世至,遭受傾覆之災的依舊是這些底層最普通最無辜的百姓。”

    “上位者,當守國當護民。”

    “不對,不是螻蟻。”

    “底層百姓更像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生不息的野草。”

    “他們脆弱,又頑強。”

    “民在,國在。”

    蓀歌往火堆裏添了一把柴,靜靜的聆聽着辛棄疾的感悟和心得。

    “祖父,若大業成夙願現,我願俯身盡我之力撐起千瘡百孔傷痕累累的百姓。”

    “若前路艱險壯志難酬,那我願一生都與金廷抗爭。”

    “山可移海可平,此志不改。”

    辛棄疾立姿挺拔,目光堅定,神色嚴肅。

    言語中流露着一往無前的決心和勇氣,絲毫不見猶豫和遲疑。

    這一刻,蓀歌漸漸理解,後世人爲何會說辛棄疾是一座青山了。

    無論風雨如何,始終屹立不倒。

    辛棄疾,從不曾愧對良知和責任。

    不老青山,應如是。

    篝火靜靜燃燒,跳動的火光映照在辛棄疾臉上,明明暗暗。

    不變的是那如炬的目光,比火光還要耀眼奪目,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少年郎,終於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人生百態後,被打磨的熠熠生輝。

    如晨光明珠,如刀鋒利劍。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