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帶着千億物資逃荒後我種田養嬌夫 >第245章 程錦讓高鐵送東西來了
    學校的名字是沈沫雪取的,楊芳華寫的“泰安女子護工學院”,學院旁邊是紡織作坊,紡織作坊旁邊是造紙作坊。

    整個東區,全部都是作坊和學院,沈沫雪已經擬定好,這一片後面還要蓋小學堂,職業學校……

    等等在這個時代屬於個人家傳絕活的,她都要想法子弄到學校來。

    這女子護工學院招人是從七歲到十八歲,可半工半讀,包提供工作崗位。

    如此一來,泰安城百姓中的青少年男女,都被兩所學院包攬了。男子進軍校,女子進護工學校。

    而帶動的是,這些青少年的家人們,他們爲了孩子能在學校安心學東西,會更努力地在泰安城紮根,在泰安城拼儘自己的血和汗,爲自己的孩子謀一個前程!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爲了孩子,做父母的都是願意付出一切的。

    當然,也有那種把孩子當商品用來交易的,只是那樣的父母,在災難來臨之初,就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或是易子而食;或是換得一斗米、面;或是幾兩碎銀就賣了;

    或是從山匪手中換命;或是在北蠻子的馬蹄來時,他們丟下了跑不快的孩子……

    而能帶着孩子活着來到泰安的,無一例外,都是那些拼命給孩子謀一條生路的。

    如那張憐和張威,亦是父、母皆餓死,連長姐都爲了弟弟妹妹能活下來,拿自己換了一碗糧。

    這個亂世,十室九空,而沒空的那一家,亦是殘缺了。

    人人皆經歷過生離死別,所以能活下來,並且大家發現在泰安還能活的挺好,活的像個人,皆無比珍惜這個機會。

    ……

    憐兒的年齡不夠,但因爲她哥哥在軍校,一直以來會幫襯兩兄妹的李奶奶,又進了造紙作坊謀了個泡樹皮的活。

    五歲的憐兒孤立無援地活着,每日去粥棚領兩碗粥,每半個月等哥哥放假能見她一面。

    其它的日子,她就在附近找野麻,可惜附近的野麻太少太少,她幾天攢的才能換到一工分。

    這天她失足掉到了泥潭裏,差點陷進泥裏淹死,幸好沈林松開着挖掘機經過,把她救了上來。

    看着這個已經嚇的不知道哭,一臉麻木的小女孩,沈林松問了問她的情況,把她帶到方氏那裏,跟着方氏紡毛線。

    也不知道是怎麼傳的?很快大家就都聽說了這件事,然後越來越多的人把不能進護工學院的小女孩,送到方氏這裏來。

    方氏來一個收一個,只要能幫她放羊,能幫她紡線,她都收下。

    等沈沫雪知道的時候,方氏這裏已經有了五十多個小女孩,每天圍着她,放羊、紡線、卷線……

    沈沫雪對大伯孃養羊紡毛線這件事,一直以來的態度就是“哄她不犯病”。

    這回認真去看了一下,發現大伯孃還真對紡毛線有了技術,紡出來的毛線織毛衣穿有點扎肉,但織毯子還是成的。

    她對目前有產出,能掙錢的產業都很上心。

    立即就讓胡二跟蕃人做起收羊毛的生意,然後又去薅小機器人羊毛:

    “你幫我在船艙找找,有沒有紡線機?”

    小機器人很無奈:“沒有!後世的高科技,早就一體化了。”

    “那就找個改良圖紙出來,我來改改變個紡線機。”

    “沒有!”

    “你找都沒找就說沒有!你是想我自己進船艙找嗎?

    對了,上次我進船艙時捏那個小零件,隱隱能感覺到你的位置,莫不是這東西能定位?”

    小機器人:“……宿主稍等,我來查詢七層書籍。”

    這才乖嘛!

    五分鐘後,沈沫雪進入船艙,在廚房的桌子看到一頁紙,捏的有點褶皺。

    不知道是因爲機器的手捏出來的?還是因爲小機器人太過用力的原因?

    紙上畫的是十八世紀日不落帝都的紡線機,沈沫雪看了一下,在船艙找找零件,能做出來。

    她找沈林松一起做的,凡是需要船艙的零件,如橡膠、齒輪這類,她就進船艙拿。

    但整體要用的木材,都是沈林松來打造。

    兩兄妹忙和了三天,終於打造出來了。

    送給大伯孃的時候,她一試用,就異常歡喜。不光效率極高,並且紡的線不易斷,還光滑。

    這個腳踏紡線機,比起她那個要用力手搖的,省不少力氣呢!

    招呼一羣小丫頭過來:“孩子們,以後可以剪更多的羊毛,來換工分!”

    ……

    沈林松替母親問,能不能在東區建一個紡線作坊?

    沈沫雪搖頭:“先等等吧!等泰安的百姓更多,人力夠用的時候再建。”

    眼下,就辛苦大伯孃當一回幼兒園園長,帶着一羣小丫頭放羊吧!

    不過看大伯孃的樣子,她很是樂在其中啊!沈林松說,自從小林濤進了軍營,母親就很孤單。

    有這些孩子陪着,他外出工作時,也不用擔心母親了。

    大伯孃已經好久沒犯病了,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養羊和紡線中,現在又投入到陪女孩子們說笑玩樂中。

    夏末時,程錦那邊的東西送來了。

    鐵器近萬件,有農具、武器、鎧甲、馬蹄鐵等等。

    這些鐵器與普通的鐵不同,又沒有鋼那麼好。沈沫雪看信才知,南山峯找到了煤礦。

    徐友清按她所說,用煤燒爐制鐵,不光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冶鐵的效率,還將鐵的品質提高了一大程。

    有雜糧數萬斤,除了縻子和麥豆,還有土豆粉、玉米麪、辣椒麪。

    信中也有說,土豆極易發芽,怕帶到泰安壞了,亦是按沈沫雪之前所教,將土豆製成粉條曬乾,又易存儲,又輕便。

    知道她需要種子,土豆和老玉米粒也帶了不少。

    沈沫雪一看,那些土豆果然都已經發芽,不敢耽誤,也不管會不會誤了時節,反正種下多少能收成一點。

    立即讓人送到官田那裏教租戶來種,一個芽眼切一小塊,拿草木灰拌了種下就是。

    土豆好種易活,貧瘠的土地也能有收成。

    到是玉米粒她讓楊芳華好好收進倉庫,等明年春天再種。

    除此之外,還有麻布、麻紙,說是商隊久久未去,他們在南山峯不好銷售,讓泰安城來售賣。

    本來說好來一千人就行了,護送這些貨物的卻足有三千人,並且都不回去了,就在這聽沈沫雪差遣。

    更讓沈沫雪高興的是,領頭的是高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