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求生記 >第三百四十三章 米魯之亂(下)
    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某一人發達了,或是手中掌握的權力足夠大,就會產生一種野望,因爲圍繞在周圍的所有人都順從着自己,久而久之就會給自己造成一種錯覺,真把自己當根蔥了,如果頭腦還算冷靜的話,就會低調一點收斂一點,如果長期生活在這種野望中的人,把自己擡升到一個“救世主”的角色,到了那時離死期就不遠了。

    不管你是皇帝還是國家政要,還是一方諸侯,社會黑老大,富可敵國的商人還是手握重兵的將軍,如果沒有對自身的定位把控,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個粉墨登場的小丑而已。

    看看當今的某些名人,主播,互聯網大佬,行業專家,房地產暴發戶等這些人,有些人被吹捧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帝,在這樣一個鈔能力的時代,連平時說話做事都用上帝的視角指點江山。

    閒話不說,迴歸到大明弘治年間,上一章說道小仙女米魯,確實長的很迷人,用美貌迷惑了許多人爲其賣命,加上古代人人要做皇帝的美夢,從原本的家屬內部爭鬥,發展到起兵造反,硬生生把一起狗血的家庭醜事,演變成能載入史冊的西南大叛亂。

    米魯之亂剛開始時只不過是米魯、阿保、隆暢之間幾個土司的紛爭,規模並不算大。扯旗造反之後,米魯聯繫了很多土司共同起兵,其聲勢越來越大。朝廷希望土司之間相互制衡,卻不希望發生動亂。米魯殺死隆暢後,又率軍圍攻隆暢的妾適烏生的兩個兒子。面對米魯之亂,時任貴州巡撫並總督軍務的錢鉞一開始想當和事佬,代表朝廷出面,安撫各個參戰的土司,希望各土司罷兵停戰,但收效不大。

    本以爲朝廷能在這些土司中間,起到一個最高法院的角色,結果人家沒有鳥你就很尷尬了。

    朝廷在雲貴這些土司眼中就是狗屁,因爲在土司看來,什麼巡撫、總督還有設置在當地的各種衙門,都是依附當地土司活命,翻臉又能如何,照樣被捱打,還得點頭哈腰討好這些土司。無奈之下,貴州巡撫錢鉞、貴州總兵官曹愷、貴州鎮守太監楊友率軍數萬征討米魯。雙方交戰一年多,本來互有勝負。這一戰後雙方偃旗息鼓,章子俊是穿越過來的人,當然知道最過幾年後,戰事又起,米魯率軍攻打平夷衛,貴州都司發兵增援,都指揮使劉福卻接受了米魯的賄賂,故意延緩出兵。結果貴州的援軍在阿馬坡時,中了米魯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而後米魯率軍攻打普安州和安南衛,並使用詐降之計引誘楊友,楊友貪功冒進,中了米魯之計,米魯襲擊了盤江大營,楊友戰敗被擒。至此,明軍數萬軍隊在兩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少量兵馬固守普安州,保普安州不失。史料記載明朝戰死的將領包括貴州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人。朝廷在貴州一帶的文臣武將,幾乎被一網打盡,由此可以看出,朝廷的損失是非常慘重。

    當初明朝爲了統治這些地區,當然不能任有土司無法無天,這些地區畢竟也是明朝正式的行政區域,故而朝廷會在這些地區設置一些官職,由吏部派遣一些官員去上任,除了加強統治外,採取一切手段,逐漸奪取土司的權力,這些官員稱爲流官,這種制度也叫做改土歸流,又規定了許多的措施來加強,以抑制土司的權力。

    而現在朝廷在桂林大藤峽圍剿山賊被轉移視線,來一個雷聲大雨點小收場,更加關注起雲貴的米魯叛亂。朝廷沒有讓章子俊去平叛,而是調用了兩廣巡撫陳金,升任雲貴巡撫總督剿匪。章子俊當然不會自己去送人頭說,我有大炮火槍,攻打個山寨平亂什麼的小菜一碟,而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另一個因素就是在桂林西南的古田,時局很是不穩,有壯民起事的苗頭,還有,貴州都勻苗民也有起事的苗頭,這些章子俊都知道,不出一年這兩地就會起義造反,所以說,章子俊不想攙和這種鎮壓的爛事,正在上奏摺回朝交差,有些事如果自己去做了,可能會快速做好,也不用動用許多人力物力,還能免死許多無辜的生命,可是反過來看,這樣做了會擋了其它人的官路、利路、財路、名聲之路,不管過程如何慘烈,最終朝廷還是平亂了,這就是結果,既然結果朝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就沒必要去冒頭。章子俊目前最關心的是西北方的邊關,大明朝的滅亡就是北方女真的強起,加上百年來西北韃靼蒙古不斷地侵犯擾邊,朝廷不得不每年開支出巨大的糧餉兵員去守衛,所花費的人力物力造成國家的凋敝,富強不起來,最後丟了江山。

    章子俊要求回京城述職,就是說任期已滿,當初答應朝廷的事也以做到了,目前廣西不缺鹽、不缺糧,民生已經得到了改善,關於自己走後,將要發生古田壯民起事及都勻苗民起事等,就讓繼任者取背黑鍋了,加上都勻苗民又不在廣西,而是在貴州,想管也管不着。章子俊急着要跟朝廷交差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劉吉致仕,這位人稱“劉棉花”的內閣首輔總算退下來了,大家都知道劉棉花跟章子俊、徐溥、趙文博、劉健、馬文升、王恕這些朝中大佬有矛盾,而章子俊長期被壓制跟這位內閣首輔有莫大的關係,目前得到的官位,論資排輩也該輪到了,就說當初加封章子俊爲文華殿大學士時,劉吉堅決反對,文華殿大學士雖是個虛職,卻是許多文官做夢要的頭銜,就說章子俊沒有修過書,當不起文華殿大學士銜等等。

    先不說憲宗時期,就說當今皇上即位後,因大開言路,任用品行高潔的徐溥、劉健等人進入內閣,罷免了萬安、尹直等人後,前朝閣臣只留下了劉吉,而內閣最講究的就是按資排輩,早一天入閣便是前輩,所以劉吉一直穩居內閣首輔之位,而且善於見風使舵,眼見新帝朱祐樘是個想辦點事的主,便總在徐溥、劉健上書的奏章後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竊取名聲,沽名釣譽。久之後就跟徐溥、劉健鬧上了矛盾,

    因爲劉吉也曾在朱祐樘還是太子時,提督翰林院官員爲朱祐樘講讀,朱祐樘即位後劉吉就升爲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等到負責修纂的《憲宗實錄》書成,又晉升爲少師,劉吉雖然久居高位,權勢顯赫,本人卻毫無作爲,儘管朱祐樘不喜“劉棉花”,但劉吉多智數,善附會,自緣飾,銳於營私,時爲言路所攻。居內閣十八年,人目之爲“劉棉花”,以其耐彈也。但從成祖朱棣設立內閣起,歷來就最講究論資排輩,所以劉吉擔任首輔顯得順理成章。然而劉吉留戀權勢,始終沒有辭官的意思。

    先說弘治後的第一彈,庶吉士鄒智與御史姜洪的聯名彈劾。結果萬安和尹直被罷免,劉吉卻因禍得福,不僅毫髮未損,反而被任命爲內閣首輔,成爲明孝宗最寵信的重臣。

    劉吉一看苗頭不對啊,於是暫時藏起狐狸尾巴,一本正經處理政務。老奸巨猾,唯恐遭責,從不直抒己見。每次會議,都先請徐溥和劉健提出建議,待仔細掂量確定建議合理後,才簽名上報。於是,新內閣勤政高效的美名傳遍朝野,劉吉也儼然以一貫正確自居。

    第二彈,爲避免科道官這些棉花匠反覆來彈,劉吉有意拉攏示好紀監部門。他多次建議朝廷給予各級科道官超常待遇,尤其應該對有才幹的各級科道官不拘等級授予重要職位。不料,科道官們是“老虎拉磨----不喫這一套”,該升遷升遷,該彈劾彈劾。左庶子張升彈劾劉吉納賄、縱子等十大罪狀,御史曹璘以“近日星隕地震,金木二星晝現,雷擊禁門,皇陵雨雹,南京內園災”爲由,奏請“罷斥大學士劉吉等,以消天變。”御史歐陽旦、南京給事中方向、御史陳嵩等“相繼劾吉。”

    劉吉惱羞成怒,先指使心腹言官反誣張升詆譭大臣,將其外貶。繼而新老舊賬一起算,“數興大獄”,將彈劾過他的鄒智和方向抓捕囚禁,遠貶外地。把姜洪貶官後,又與宦官裏應外合,將南御史姜綰等人逐出朝廷。這場大清洗使得臺署空閒,彈劾者不寒而慄,朝廷內外官員見到他,唯有低眉順目,沒有人敢正視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