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土郎中(附錄拋棄世俗之學)
    土郎中

    >

    >纜鎮並不大,但上等的醫院便有二家:一家是纜鎮衛生院,另一家是縣裏開設在纜鎮的縣第二人民醫院。

    >另外私人診所也有七八家零星散在街上。

    >因此生意並不好做,尤其私人診所之間競爭更爲激烈。

    >但有一家卻生意盈門,那便是老木診所。

    >老木診所一不掛牌二不開大門,就診者須從繞道從後門進入,但慕名而來者仍是人滿爲患。

    >老木人稱土郎中,大名木林森衆人大多不知,年紀大的病人叫他土郎中,年輕的叫他木醫師,土郎中自稱老木,也產國掛過“老木診所”牌子,但很快便被迫摘下了。

    >土郎中祖上是開藥店的,他自小便在店中當學徒,學了不少中醫知識。解放後,進了當地人民醫院。

    >院長看老木人好用,也老實,便把女兒陶子許給他。陶子畢業於省醫學院,因此老木又在陶子手上學到了大量西醫知識。

    >到院長因公殉職時(死於手術感染),老木成了醫院副院長。

    >陶子只年了一個女兒木潔。後來,陶子在一次下鄉出診中染上不知名的傳染病,不治而去,那時老木三十九歲,木潔十九歲。

    >如果不是那次事件,老木便一直當他的副院長了。

    >新院長鄒曲星私下爲幾個應做絕育手術的婦女開了假證明,得了十萬元,結果被老木知道了。

    >鄒曲星暗中用錢想堵住老木的口,被老木一口回絕。

    >老木舉報了鄒曲星等人,豈知鄒曲星法力無邊,把責任全推到了手下身上,事件過後不但毫毛無損,反而升了官,進了到衛生局。

    >而老木這個舉報者反而遭了罪,不久被人找渣兒早退了,其實全是鄒曲星搗的鬼。那天,剛好老木五十歲生日,老木長嘆一聲說,五十而知天命,我該退出這是非之地了!

    >提前退休後,老木便在纜鎮舊街小弄裏開了一家“老木診所”。由於老木醫術高明態度好,鎮上人有了小病小痛,全找老木。在別處開了針水在老木處注射,老木一概不收費。

    >纜鎮人多是農民,收入並不高,最怕生病。老木深知鄉親們的苦處,因此有個用藥原則:少用藥,用準藥。在別處,醫個感冒也要化三四十元甚至上百,而在老木手裏也許只是一元或五角,一般不會超過十元。

    >老木常對病人說,人本身能製造藥,喫多了反而不好(老木從不說免疫能力之類的專業名詞,怕鄉親們聽不懂)。

    >待老木把外孫女也嫁出去時,老木又一次遭了罪,被同行參了一本,說他非法行醫,被人摘了牌子關了大門。老木一氣之下住進女兒家,索性歇了業。

    >只過了一個月安穩日子,病人得知老木在女兒家裏,又找上門來。老木深爲感動,於是又暗中開診,但一不掛牌二不開大門,讓病人繞道從後門進入,這樣,別人便無話可說了。

    >老木一生孤苦,六十歲時又找過一個老伴,但那老女人嫌老木出手太大方又走了。老木熱衷於做慈善事業,一生不知捐獻了多少錢。後來,進了公證處,把名下的財產全給了女兒木潔,自已什麼也不留,並且當場作了公證,女兒木潔從此無話可說了。

    >老木只用他的退休金以及少量的出診收入維持生活,老木常說平安是福,無財一身輕!

    附錄;

    拋棄世俗之學,道德經解讀(第19章)

    ▌道德經第19章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譯文

    杜絕所謂的聰明和巧智,人民可獲益百倍。

    拋棄仁與義的準則,百姓自然會恢復到孝慈的天性。

    拋棄機巧和利益誘惑,自然就沒有了盜賊。

    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其實都是文飾之物,不足以治理天下。

    所以有必要讓人民的思想有所歸屬,那就是迴歸純潔樸素的本性,減少私心,降低慾望。

    杜絕世俗之學,就可以無憂了。

    ▌解讀

    自然界的其它物種,都是順應自然在生長。

    而人類,因爲有了更高的智慧,從而改變了生存狀態,並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創造並發展了人類文明。

    無疑,人類是幸運的。

    但正是因爲有智慧,所以思慮就多,人的思想也變的越來越複雜。

    想的多了,腦子就容易亂。亂則生煩惱,生事端。

    智慧派生出了智謀,權謀,智巧,投機等多種利益爭奪手段。

    在利益爭奪當中,多少人窮思竭慮,費盡心機;又有多少人深陷泥潭,在苦苦掙扎着。

    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還是那句話:簡單才能更快樂。

    實際上,誰不想簡單快樂的生活?

    很多人其實並不願意爭來爭去的,都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但社會上總有一些智巧之人,喜歡興風作浪,一會兒推崇這個,一會兒又推崇那個。

    他們所擁有的話語權總會影響並左右大衆的思想,讓人被迫跟風,去追、去搶、去爭。

    如果不去跟隨,好像你就是邊緣人、非主流似的。

    這樣勢必就會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爲了利益,做出不軌的事情來。

    有炫富,就有笑貧。有攀比,就有利益之爭。有貨利就有投機,就有偷盜。

    而老子在很早時候就發現了,越是提倡、強調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價值觀,反而越會助長社會上的虛僞、攀比之風。

    自古以來,有多少所謂的大家,製造出多少所謂的聖言聖語,影響並禁錮着人們的心靈。

    很多所謂的大家、專家,他們所倡導的言論可能並非真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而是爲了自己能揚名立萬。

    老子說的“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實際上是一種很高級的智慧。

    過於強調仁卻有不仁,強調孝慈卻有不孝不慈,過於強調利益導致人心浮躁,難免生出禍端。

    但是,人是社會性動物,難免會相互影響,因此也需要一個統一的、大多數人認可的思想歸屬,大家都去遵從。

    最佳的選擇就是效法天道。

    尊重人性,讓人們迴歸自然本真的淳樸狀態,這樣的社會反而更和諧。

    如果人們大多內心安寧平靜,處於一種純潔樸素的狀態,不貪小利的話,還會有那麼多爾虞我詐和歪風邪氣嗎?

    社會的根基是普通民衆,而民衆所期盼的無非就是安居樂業。

    民定則國定,民安則國安。

    所以國家的治理,應效法自然的天道,無私公正,迴歸人性本身。讓人們充分釋放自己的活力和能動性,自然的成長。

    而不是通過各種條條框框,把人框在裏面,束手手腳。

    一個人工林和一個原始森林相比,哪個更茂盛,哪個植被多,物種更豐富?明眼人一看便知。

    所以老子說,杜絕世俗之學,少些教化,可以無憂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