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山村棋王(附錄:《寶積經》23)
    山村棋王

    永安溪邊有個小山村。

    依山傍水,七八十戶人家,棋風甚盛。

    村中棋藝最出衆者要數矮三丁,本姓丁,排行第三,人長得不高,故人稱矮三丁。

    矮三丁棋藝高超,尤善使雙炮,山村無人可敵,人稱棋王。

    棋王還有一個壞習慣,一般情況下,右邊的車絕對不動,除非你棋藝超過他。

    說起這個習慣,還有一個故事在前後呢!

    棋王早年是一個標準農家把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侍候老爺子似的。

    豈知到了棋王娶妻的年齡,竟連遭敗運,種稻發瘟,種麥顆粒無收,養豬生病,做生意虧本。

    。。棋王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長嘆道:人生如棋,難測也!

    於是沉湎棋中,不思進取,錯過了娶親佳期,成了大齡光棍。

    一天,棋王逛市,與一老者對弈,那老者善使雙車,但連下十八盤,敗了十五盤。

    老者長嘆:你善使雙炮,小女善用雙馬,炮馬聯合,天下無敵!

    怎麼你女兒也會下棋?

    你若有興趣,可到寒舍一訪。

    棋王隨老者來到其家,與其女馬蓮大戰三十局,竟不能分出高低。

    同時瞭解到馬蓮同前夫剛離婚,正待守閨中,頓生愛意。

    經老者撮合,二人成了夫妻。

    此後,夫妻二人,馬炮聯合,天下無敵。

    不久,老者亡故。棋王爲了紀念他,以不動用車以示敬意。

    棋王娶了馬蓮之後,家業大旺,馬蓮甚有經營頭腦,小家侍弄得令人妨忌,棋王口出大言:遭

    到嫉妒也是一種幸福,因爲我有值得人家嫉妒的地方。

    從此,棋王棋藝大進。

    美中不足的是馬蓮未能生育,一查原因,竟是棋王和馬蓮都有病,已喪失生育能力。

    棋王大哭了三天,罷棋三個月。

    後來收養了一個女兒,取名丁飛萍。丁飛萍長大後,也很喜歡下棋,尤擅用兵,出神入化,令

    人防不勝防。

    丁飛萍六歲時,棋王捲入一場偷樹風波,被長駐村中的林業工作隊抓走關進了黑房子。

    馬蓮連夜來同工作隊隊長車靈光理論,因爲棋王是無辜的。

    車靈光一邊笑臉相迎,一邊關上大門上了保險,眼露虎狼之色,霎時撲向馬蓮。

    馬蓮躲到八仙桌後,大叫救命!

    誰知道:天不靈,地不應!

    忽然,馬蓮看見桌上置有一棋,於是計上心頭。

    馬蓮強作笑語:車隊長,咱們來用棋賭一回,如果我輸了,今晚便服了你;如果我贏了,對不

    起,馬上放了我丈夫出來。車隊長,怎麼樣?

    車靈光不是本村人,不知馬蓮底細,當下大喜:好!今晚你死定了!

    於是二人大戰十局,車靈光七敗三和,輸得心服口服,當夜放了棋王。

    後來有人傳,車靈光精通雙車走法,而馬蓮殺敗了他,棋王不動右車是爲了不忘這件事,這種

    傳聞也有道理。

    後來,丁飛萍長大,愛上了一個愛走圍棋的小夥子車黑白。

    棋王夫妻死活不肯,原因倒不是車黑白不愛下象棋,因爲車黑白的老子就是車靈光!

    車靈光是大仇人,大惡人!

    棋王下了死命令:若要娶走我女,必須同時具備二個條件一是棋藝超過我,二是車靈光死後。

    學棋難,學圍棋改學象棋更難!車黑白痛下決心,拜師學藝,盡力超過棋王。

    要車靈光死更難,因爲他身健如牛,再活二十年也不難,難道我要等二十年不成?

    一年後,車黑白與棋王大戰了十局,一勝九和,險勝棋王!

    棋王長嘆:後生可畏,小子你纔是棋王!

    這時,車黑白的妹妹車紅象大哭來報:父親被車撞傷,危在旦夕!

    棋王大叫:快,去看看他!竟忘了車靈光是大仇人、大惡人。

    衆人趕至,車靈光已迴光返照,口不能語,但雙目未瞑。

    棋王將丁飛萍、車黑白拉成一起,又用手指了指馬蓮,然後點了點頭,於是車靈光閉上了雙目

    ,面目安祥,徽露笑容。

    一笑泯恩仇!

    天下事竟會如此!

    這樣,車黑白順利娶走了丁飛萍。

    附錄:《寶積經》23

    第二十三期

    我空觀、法空觀、緣起觀,是菩薩正觀真實的三個角度。爲了加深對空的理解,使得空義更加明瞭,佛陀就“空”的深層含義,進一步對迦葉進行了強調。

    菩薩的真實正觀

    複次,迦葉,真實觀者,不以空故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故令法無相,但法自無相;

    不以無願令法無願,但法自無願;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故,令法無起、無取、無性,但法自無起、無取、無性。如是觀者,是名實觀。

    菩薩真實觀察事物,並不是用空的三昧定力施加在事物上而令諸法成爲空,而是說一切諸法本性自空;

    也不是以無相三昧力,令事物顯爲無相,而是說一切諸法本來無自相;也不是以無願觀力而令事物無願,而是說一切諸法本自無願;

    不是人爲地將無起、無生、無取、無性施加於諸法上,令其無起、無生、無取、無性,而是諸法自身無起、無生、無取、無性。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來觀察,便是真實正觀了。

    從法空到人空

    複次,迦葉,非無人故名曰爲空,但空自空,前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當依於空,莫依於人!

    以上說的是諸法空性本來現成,沒有任何人爲加工的痕跡。法空這樣,人空的道理同樣如此。並不是說以無我觀力,先滅去了人,才說我空,而是說空是自性空。

    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之中,前際是空,後際是空,中際也是空。應當依於本然如此的空性修行,真實地觀察到過去我不可得、現在我不可得、未來我不可得,於三世中求我不可得,真正地依於空性,而不是依於人的主觀臆斷。

    接下來,佛陀從多角度進一步指出了菩薩應有的正確的觀空態度。

    菩薩應有的正確的觀空態度

    若以得空便依於空,是於佛法則爲退墮。如是,迦葉,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