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公 安 渡(附錄:《圓覺經》講記(十))
    公安渡

    一個個小島猶如明珠撒落在海里。

    小島的居民大多以打.魚爲生,風裏來,浪裏去,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但漁民們有一塊心病:小島上沒有學校,孩子讀書要到陸上纔行。每天接送不方便,讓孩子住校又怕不安全。

    於是許多漁民的孩子失了學。

    爲此,陸上的小學校長焦急如焚。

    此事讓公安邊防派出所的田所長知道了。

    田所長對手下說:漁民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一切都是人民羣衆提供的,現在羣衆有了困難,我們不應該袖手不管啊!

    田所長爲此專門召開會議,商議解決辦法。最後決定:每天早晚派二人駕駛所裏的公安艇接送小孩上學,務必使適齡兒童一個也不能失學。

    田所長和政委首先上場接送。

    小島一個個很分散,一接一送起碼要二個小時,但他們毫無怨言。

    此舉贏得漁民拍手稱讚。

    外出捕魚的漁民回來後,紛紛把最鮮最大的魚送到派出所表示感謝。

    田所長動情地對手說:“我們只爲羣衆做了這麼一點小事,想不到……”。

    田所長熱淚盈眶。

    此舉還促進了派出所工作的順利開展,漁民對民警執行任務十分配合,聯合破獲了好幾起偷渡和販毒大案。

    從此,接送孩子成了派出所的一項日常工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派出所的人換了一茬茬,但接送孩子仍是依舊。

    後來,一次刮颱風,民警小李爲了救落水兒童,被海浪捲走了,時年25歲,剛結婚十個月。

    小王的妻子沒提其它任何要求,只求追認小王爲烈士。

    由於不確定的變故,小王的烈士沒有批下來,只追認爲中共正式黨員。

    小島的漁民聞知此事,大叫可惜!於是集資在渡口立了一塊碑,正面大書:公安渡,背面記載了派出所民警幾十年如一日接送孩子以及小王犧牲的事蹟。

    渡口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公安渡每天都在上演民警接送孩子這樣平凡而偉大的場景。

    附錄:《圓覺經》講記(十)

    1

    威德自在菩薩的疑問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威德自在菩薩對佛陀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您爲我們廣泛地解說了如何方便地悟入圓覺本性的法門。由於聽到了您的圓滿言教,衆生不必通過修學就可以獲得佛法的利益。

    可是,世尊啊,就好像一座大的城池有四個門,人們可以從東、西、南、北不同方位進入城中。同樣,一切菩薩成就菩提及莊嚴國土,也不是隻有一條路好走。

    因此,借今天這樣的機會,我想請求佛陀爲我們大家開示一下,都有哪些通往解脫的途徑?修行的人大略可以分爲幾種?以便今天與會的諸位菩薩和末世衆生,在追求大乘果位的路上迅速獲得開悟,自由地遨遊於如來大寂滅海中。

    威德自在菩薩請求佛陀爲大衆宣講的主題是:

    (1)修行中的方便法門有幾個階段?

    (2)修行人可以分爲哪幾類?

    2

    佛陀的解答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佛所說的“無上妙覺”是遍滿十方的,從中可以產生出一切佛的微妙法和一切凡夫的世間法。從無上妙覺的角度看,一切都是“同體平等”圓滿覺性的流露。因此,一切外表各異的修行法門其實本質上並沒有差別,只是因爲權巧方便、隨順衆生的緣故,纔會表現出無量無數的形式。

    不過,圓覺修法,依循衆生根性的不同,可以分爲三類,也就是: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三者分別代表了念、定、慧。奢摩他,是心對境時保持寂靜狀態,專注於止息妄念,相當於天台宗說的“止”;三摩鉢提,是心處於定的狀態;禪那,則更進一步,不但修靜,還有思慮的功夫,重在修慧。

    如果諸位菩薩,獲得了悟入清淨圓滿覺悟,以清淨圓滿覺悟心爲指導,以求取寂靜作爲修行要務,由澄清一切妄念,息滅諸種雜染,漸漸觀察到有心識煩惱的躁動。

    由於菩薩已發大乘清淨心,知道當前這一念就是圓覺妙心的顯現,從而智境現前,於是“身心客塵,從此永滅”,幻化的身心再也不是束縛,這樣就能從內心發出“寂靜輕安”,真正體會到圓覺境界的本來清淨、無所束縛、輕安快樂。

    由於身心處於寂靜狀態,因而十方世界一切佛心,在寂靜狀態下得以呈現,就如同照鏡子一般,明朗清晰,了無雜染。由於這種方法堅持不理會一切識境所起的幻化之相,一心專注於觀察淨覺圓滿的寂靜之相,因而給他取名爲“奢摩他”,也就是止息妄念。

    一位武士前往寺院請教佛法,禪師端坐法堂,厲聲說:“把弓箭刀槍通統放下再進來”。武士聽話地將身上的刀劍器械悉數放下,正準備進屋,不料禪師還是那句“把弓箭刀槍通統放下再進來”。

    武士懵了,環顧自身,實在沒有什麼武器了,於是,一臉無辜地對禪師:“尊敬的禪師,我身上確實沒有任何武器了。”

    禪師搖搖頭說:“你放下的只是身上的武器,可是你的內心仍然充滿着殺機,何不把心裏的弓箭刀槍也一起放下呢?”

    武士聞言,恍然大悟。

    禪宗寺院往往在禪堂裏掛着“一聲喝下息狂心”的牌子,告誡大家“止息妄念”、“息心是菩提”。的確,讓心見善思齊、見賢嚮往,讓心擁有正義和美,讓心清淨自在,讓心不爲外境所左右,那麼,我們就是心的主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