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140章 若朕算的不差,顧彥朗時日無多(大章)
    楊復恭的領軍名聲,也有楊復光的光環加成。

    在這個時代,人們都相信將門無犬子、兄弟齊上陣的……

    想當年黃巢破潼關、入關中時,草賊氣勢正盛,許多大唐藩鎮都已改換大齊名號,接受了黃巢的委任,此時楊復光不過一小小忠武鎮監軍,卻能“說服”忠武節度使將兵權交與他,由他領着忠武軍率先殺回關中。

    隨後楊復光改這支軍隊爲“忠武八都”,直接掌控了這支軍隊。

    再隨後,楊復光縱橫捭闔,聯合各藩鎮軍圍剿黃巢,像如今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們,如李克用、朱全忠、王重盈、李思恭、李茂貞、王建等,當年都是聽楊復光指揮,在楊復光的號令下奔走。

    楊復光有這般能耐,他的兄長楊復恭還能差到哪裏去?

    除非那王建真有通天的本領。

    想到這裏,不少人開始同情韋昭度的遭遇,看來非是韋昭度無能,實是王建太過彪悍。關於韋氏子弟在王建帳下效力的傳言也再次傳開,去往韋府拜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

    ……

    延英殿內。

    也因爲神策軍兵敗之事吵得不可開交。

    有人主張向劍南增兵,有人堅持認爲不可。

    李曄沒有下任何決斷。

    單憑一個兵敗的消息,還不足以下決斷,得等更多消息傳回京城,瞭解了此次兵敗的前因後果後,纔能有針對的採取措施。

    又四日後,張綰回京。

    李曄立即召見。

    “都是那奸賊顧彥朗,表面上奉承國老,贏得了國老的信任,背地裏卻派兵偷襲鹿頭關,截了我們的後路,才致使神策軍敗走金堂……”

    張綰永不會忘記那日綿水岸大軍敗逃的慘狀,人馬互相踐踏,哀嚎聲直上雲霄,江面浮屍堆疊,地上流血漂櫓……楊復恭又急又惱,幾度欲拔刀自刎……

    原來。

    楊復恭自佔領鹿頭關後,見成都府裏的田令孜只一味拖延,不可信,又想起自己離京時曾許下半年平復西川的誓言,毅然決定兵出鹿頭關。

    鹿頭關屬東川界內,當初神策大軍至,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不敢輕試兵鋒,遣使來求和,願意主動讓出鹿頭關和通往成都平原的道路。

    此時神策軍又要出鹿頭關,楊復恭擔心身後有變,也對顧彥朗許以高官厚祿,以買其忠心。顧彥朗則表現得極爲恭順,並主動將東川軍全部調回梓州邊境,以示絕無二心。

    楊復恭於是放心領神策大軍出關,只留下兩千人駐守鹿頭關。

    神策軍出鹿頭關後,沿綿水直下,剛入金堂境內,便探得王建的主力正囤聚銅官山至綿水一線,欲憑此地利與神策軍決戰。

    楊復恭早有防備,令神策軍在金堂北紮下營來,準備一戰定勝負。

    其實,自神策軍開赴劍南後,王建便一直與楊復恭書信往來,勸告後者不要涉足西川;而等神策軍佔據鹿頭關後,王建的書信裏便已不是勸告,而是警告:一旦神策軍敢出鹿頭關,禍亂西川百姓,他將集西川十五州之力前來討伐。

    楊復恭只覺得可笑之極、荒唐之極。

    賊王八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扯虎皮拉大旗,狗屁的十五州之力!據他所知,王建實際能調動的不過邛、眉、蜀、雅區區幾州人馬罷了。

    而且原西川節度使是陳敬瑄,現任的西川節度使是楊守亮,什麼時候輪到他賊王八來做西川的話事人了,誰封的……

    雙方於金堂南北對峙。

    互相試探了十來日後,見對方多爲守勢,少有主動進攻的舉動,楊復恭斷定王建兵力不足,便親領神策軍主力沿綿水推進。

    並於九月二十一日與王建主力遭遇。

    隨即展開了第一次決戰。

    大戰一天一夜後,神策軍小勝,王建部主力全部縮回至銅官山一帶。

    楊復恭大喜,正要領軍繼續決戰,卻從後方傳來消息,顧彥朗派兵偷襲了鹿頭關,並阻斷了神策軍的後路。

    此危急時刻,楊復恭沉着應變,做出了一個主將應有的決定,那便是斬斷後路,集全軍之力先攻破銅官山,置之死地而後生。

    只可惜他未能如願拿下銅官山。

    在神策軍的洶涌攻勢下,王建選擇固壘堅守,尤其是長期跟隨王建的親騎軍(王建的親兵),以及他來西川后選勇猛之士組建的決勝、威信、左射等都,個個驍勇異常,常殺出營壘主動攻擊神策軍。

    而待神策軍攻勢稍退,王建又派人大肆散播鹿頭關已失的消息,動搖神策軍軍心。

    終於,神策軍大敗……

    說及此處,張綰牙關緊要,臉色慘痛無比。

    李曄並不受此情緒干擾,只問道:“顧彥朗爲何助王建?”

    “那奸賊反覆無常,準是暗地裏得了王建的好處,便貪財忘義,背刺我軍……”

    這樣的說辭顯然不能取信李曄。

    若顧彥朗只是一味貪圖名利,難不成楊復恭奉朝堂詔令出征,許下的功名利祿,還比不過一個沒有名分的王建?

    張綰也留意到了天子的不悅。

    事已至此,他也不敢隱瞞,只有道出了神策軍缺乏糧草,於是四下裏去東川各州“借糧”,此舉引來了顧彥朗不滿,曾多次向楊復恭致信訴苦……

    估計王建正是瞅準了這個機會,才私下裏勾通顧彥朗,併成功說服了東川軍倒戈……

    李曄也不確信張綰猜測的是否就是實情。

    真實的情況,王建與顧彥朗是如何勾結在了一起,並給神策軍設下這個大圈套,可能只有這二人才知道。

    他只知道,神策軍敗了,也葬送了收復西川的大好局面。

    而楊復恭難辭其咎。

    他佔盡優勢,爲何就不能安撫住顧彥朗?

    又爲何要輕信顧彥朗?

    爲何就不能拉攏田令孜、陳敬瑄一道對付王建?

    王建能說服顧彥朗反水,他又爲何不能暗中挑撥那些新附王建的西川各州刺史倒戈一擊?

    甚至,他都沒能管教他的楊家兒郎們,以致神策軍孤軍深入……

    自此戰過後,王建聲威大振,再難撼動他在西川的地位。

    李曄儘量不將他心底的惱怒表現出來,再問張綰:“楊國老目前身在何處?”

    “已繞回至綿州後方。國老深負聖恩,寧死不退,一面整頓軍隊,一面催促楊守亮前來合會,要與王建與顧彥朗再戰……”

    張綰停頓片刻後又道,“不敢有瞞聖上,臣主動請命回京面聖,乃有肺腑之言,欲親啓聖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