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226章 談何表率天下
    李曄並不想真的出兵河中。

    除了張濬所分析到軍心、兵力的緣故,更重要的,是持續數月的鳳翔戰事已耗盡了關中的物力,錢財或許尚可支持,但倉庫裏只剩下了最後的應急糧,急需休養,絕支持不起下一場戰事了。

    李曄支持無農爲先,一再強調蓄養民力,爲的正是長遠考慮,而不是涸澤而漁,以致水乾、魚絕、漁夫亦亡。

    但也正因爲如此,越是不能戰,李曄越得做出全力開戰的模樣。

    方有可能以武力威服河中,迫使後者不得不做出妥協,最終不用訴諸戰事。

    也正好可藉機試探一下,朝廷征服鳳翔後,再加上大義名分所在,能有多大的威懾力……

    所以,除李曄本人以外,幾乎所有人都信了天子將武力收回河中鹽池。

    其中自然也包括四方藩鎮。

    就在京中塵囂又起,各軍忙於調度之時,終於有人按捺不住,主動來京城參見天子。

    第一個來的卻是韓建之子韓從允。

    雖然天子詔令中並未提及華州或蒲津渡,但朝廷大軍出征河中,必過蒲津渡。等到朝廷大軍兵臨蒲津關下時,天子再下一詔令,收回蒲津關,也不過是順手牽羊的事。

    且韓建自得蒲津渡不足一年,已不知斂聚了多少財富,幾乎全歸功於鹽利,凡來往蒲津渡的鹽船,他一律課以重稅,每船十貫至五十貫不等,名之曰“擺渡錢”。而天子此番興兵河中的藉口,也正是收歸河中鹽池,似乎很有必要將他的蒲津關一併收歸。

    韓建如何看不清這層利害?

    故而連忙派其子爲使,來京城中勸阻。

    因有了先前的交情,韓從允到達京城後,先私下裏拜訪劉崇望,探探口風。可探來的結果卻並不如意,天子不聽任何勸阻,執意興兵,且兵馬府幾位武將正得寵,也極力慫恿天子出兵……

    韓從允入宮。

    面見天子後,先是一番極力頌讚,言天子剿除鳳翔逆賊,平定關中騷亂,文治武功,四海稱頌,云云。

    韓從允能想到的溢美辭都說完了,可擡頭,卻見天子正冷眼打量着他,並不回聲。

    似乎他上次參見天子,得來的也是這樣冰冷的眼神,教他心裏直打哆嗦……

    韓從允有些不知所措,只得將臨行時父親教授的言辭搬了出來:“聖上聖明。今宇內動盪不安,豺狼遍地,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流離失所,困苦難言……”

    又是這套拿百姓困苦做擋箭牌、來勸止戈息兵的陳詞濫調。

    李曄不耐煩地打斷道:“韓大帥(韓建)有此仁心,顧憐百姓疾苦,何不去徐泗勸說?聽聞那裏正兵荒馬亂,哀嚎遍野,百姓十去七八……正可體現了他的慈悲。”

    韓從允越發侷促,許久後方糯糯回道:“聖上乃天下之主,可表率天下。若聖上止兵,四海之士無不仰望追隨,兵戈亦止。”

    李曄冷笑回道:“韓押牙(韓從允官職鎮國軍都押牙)太瞧起朕了吧。依朕看來,你們一個個都很有主意,何曾將朕的旨意放在眼裏過。既如此,朕又如何表率天下?”

    韓從允不知如何回覆,唯有磕頭請罪。

    因爲他來京城勸阻,不正用行動印證了天子的話,他們這些藩鎮並未聽從天子旨意行事。

    所以又何從談起天子表率天下。

    ……

    韓從允方去,陝虢、河陽的信使又至。

    陝虢防禦使王珙乃王重盈之子,河陽節度使張全義是朱全忠的附庸,而王重盈近來與朱全忠走得很近,這二地派出信使來爲河中說情,絲毫不意外。

    對待這二地使臣,李曄更沒必要客氣。

    他拒絕了二地使臣的參見,讓殿中省派一宦官出去傳達口諭即可。

    口諭中,李曄回顧前番征討鳳翔時,陝虢、河中二地兵犯潼關,有援助逆賊宋文通之嫌,如今朝廷欲收回河中鹽池,這二地又來阻止……李曄問他們,爾等既爲大唐臣屬,朕之臂膀,爲何一意與朝廷爲難,與朕做對?莫非當真是要效仿那宋文通,做大唐的逆賊不成?

    李曄在口諭中點名河陽信使,讓他回去轉告張全義,後者曾爲草賊,追隨巨寇黃巢爲禍天下,罪孽深重,朝廷非但寬恕了他,還賜名全義(張全義本名張言),便是希望能全其忠義,重新做人。再觀他如今行徑,接連與朝廷相抗,莫非還要做賊不成?

    兩地信使得了如此嚴厲的聖諭後,片刻不敢逗留,連忙回去傳信了。

    ……

    李曄的狠話多少起到了點效果,至少華州、陝虢、河陽再不敢派人來京城勸阻。

    當然,放狠話的前提是能狠的起來,否則便成無能狂怒了。

    兵馬府的調度效率極高,不足十日,各軍均已召回全部士卒。除留監門衛戍守京城,其餘赤顏、順昌、定都三軍共一萬一千人,次日便逐批發往同州。

    此次沒有調集民夫,也沒有發放開撥錢。

    李曄有心做出真實的戰前動態,無奈錢糧有限,只能先省下了。

    好在此時禁軍風氣已不同先前神策軍,朝廷也從未在錢餉上虧待過大家,所以軍中幾無怨言,將卒們都老老實實聽從上方指令,開撥前線。

    上萬人行軍,自是聲勢浩大,煙塵滾滾,已無需刻意營造。

    一時間,黃河兩岸風雨飄搖,戰雲密佈。

    而鄧筠部同州兵已先發至蒲津關下。

    韓建既不願打開蒲津關、放同州兵馬入內,又不敢舉師抵禦、以抗王師,唯有兩面求和,一面再遣人來勸阻天子,一面數次派人去蒲州(河中節鎮治所)勸說王重盈……

    終於,在李曄隨最後一支部隊抵達同州時,河中的信使趕來參見。

    李曄這次很有耐性,耐心地聽完河中信使的訴苦。

    諸如河中有多少功勞,剿滅黃巢,克復兩京等;再如河中有多不容易,四周強藩環視,內部驕卒難制,前節帥王重榮便死於部將之手,卻依舊爲朝廷慘淡經營鹽池,不辱使命;再如河中有多忠心,每年都向朝廷貢獻精鹽五千車,從未缺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