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244章 朝廷平定關中後,當謀三川
    大明宮,浴堂殿內,偏殿。

    康承業謙恭地彙報着各項事務。

    李曄卻正思緒遊蕩,因爲他正有感慨,便是去年時,便在此地,康承業才只是個被刻意打壓的閒散宦官,有志不得逞。若按歷史進程走下去,也始終得不到大唐天子與朝廷的青睞,始終默默無聞。直至被派去河東爲監軍,在李克用父子麾下,才漸漸展露出才能;

    可如今,康承業已官至正三品懷化大將軍,得授岐隴兵馬都帥、京畿兵馬府僉事。而且他實際從朝廷處得來的權力,還大於了他的職事(李曄秉承製衡原則,幾位領軍都使職事相差不大,可當領兵出征,授予戰時權限時,就有大小統屬之別)。

    如今的康承業,可算得春風得意、抱負得逞,如雄鷹終能展翅在長空。

    李曄可以自豪的說,是他成全了康承業。

    當然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康承業也成全了他,幫他確立了朝廷如今一統關中的局勢……

    心有所念,李曄便道:“康卿可記得去歲時,也在這殿裏,你曾獻上的八字麼?”

    康承業恭敬回道:“凡與聖上所言,臣無不銘記在心,隻字不忘。”

    “先近後遠,由內而外。”李曄再次道出這八字來,感慨頗多,“我正是依從了你這八字,先除卻禁內閹患,整編京中禁軍,再驅逐賊寇,平復京畿各地,直至出兵鳳翔……一步步走來,實爲不易。可若沒了康卿這八字,失了輕重緩急,亂了步序,只怕也走不到如今的局面來。”

    “聖上如是言,臣惶恐。聖上之仁德懿範,見識卓遠,出臣百倍千倍不止,如何平復天下,中興天朝,更是早有韜略,不過借臣之口道出,臣如何敢貪功。”康承業謙虛應道,頓了頓後又道,“聖上今日再提這八字,可是在籌劃下一步動向?”

    李曄笑了笑,他其實只是有感而發,說些閒話,卻不曾想康承業一心要談正事。

    他只好問道:“說起下步動向,康卿可有高見?”

    “聖君面前,臣不敢稱高見。”康承業此時不謙虛了,直接道,“臣以爲,朝廷平定關中後,當謀三川。”

    李曄不置可否,只問道:“何以見得?”

    “臣以爲,三川易得,而關東難制,故而當先取三川。”

    康承業開始了他的陳述。

    “朝廷若兵出關東,過蒲津渡是河中,過潼關是河洛。僅從表面看來,朝廷集關中之力,取此二地並非難事,可其實,河中背後是河東,河洛上面是汴宋,朝廷若貿然侵犯此地,實則是置於了河東李克用與汴宋朱全忠的兵鋒之下。非是臣妄自菲薄,憑朝廷之力,尚不足以與河東或汴宋相抗,而一旦戰事不利,非但二地不可得,反會危及關中,後患無窮。是以臣言關東難制。

    “三川之地,山南有楊守亮,西川有王建,東川有楊復恭,梓南有顧彥暉,龍劍有楊守貞,洋州有楊守忠,昌普有韋君靖,峽路有成汭……正羣雄追逐、相互討伐之時,亦正可乘虛而入之際。除西川王建漸有坐大之勢,需嚴加防範外,其餘皆不足慮。是以臣言三川易得。

    “再者,自乾符年黃巢亂河南以來,歷經十數載,中原戰亂不斷,早已是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

    “三川土地肥沃,人口富庶,又兼具鹽茶之利,新近雖有動亂,卻時間不久,範圍有限,各地民生尚可維持。若得之,必於朝廷有所裨益。

    “二者相較,仍是取三川爲上。”

    李曄聽罷,點頭示意認可:“康卿所言,句句合我之意。”

    “謝聖上謬讚。”康承業又道,“三川雖是易得,但若要踏入三川,卻又是不易,朝廷需得有萬全準備。”

    李曄明白,康承業這是指關中與蜀地間山川相隔,蜀道艱險,來去不易……

    李曄問道:“依康卿看來,朝廷當如何籌備?”

    康承業答道:“將士、兵甲、糧草、輜重之屬,自不在話下,無需臣贅言。臣所言準備,意指朝廷兵馬入蜀前,當確保前途通暢,後庭無憂。”

    李曄已大致明白了康承業所指。

    不過他仍是要先問明白:“何爲前途通暢,何爲後庭無憂?”

    康承業答:“蜀道艱難,沿途多雄關險隘,此一去,必耗費錢糧無數,若再有關隘攔路,拖延時日,則所費錢財糧草,又增數倍。如此下來,恐是兵馬未至蜀地,朝廷已錢糧枯竭,不得不折戟而返。此所謂前途需通暢。

    “關中與蜀地間山脈縱橫數百里,前有秦嶺,後有米倉、巴山,重巒疊嶂,來去不便,兵馬一入蜀地,倉促間則極難返程,若關中有變,也唯有喟然嗟嘆。是以發兵三川前,必先確保關中無虞,此所謂需後庭無憂。”

    其實康承業所說,也是李曄時常所思。

    朝廷若真要出兵收復蜀地,遠不止磨礪兵馬、厚積民力這麼簡單,至少康承業所提到的“前途通暢,後庭無憂”,便是出兵的先決條件。

    如何才能做到前途通暢,又如何能後庭無憂,顯然不是一兩句話便能說明白的。

    恰好自鳳翔歸來,念及飛龍、順義二軍及其餘所轄人馬圍城勞累,下發賞賜後,朝廷便准許他們請假歸家,暫休息一段時日。李曄也給康承業放了長假,恩准他暫不用去兵馬府和軍營裏值差,利用這段閒暇時間將息。

    故而,李曄便讓康承業趁着閒暇,細細思考這個問題,有了全面的思考後,再書奏自己……

    李曄最後只再問了一個問題:“康卿以爲,朝廷若出兵三川,以何時爲最佳?”

    康承業當即回道:“越早越好,最遲不應超過來年三月。”

    接着給出了原因。

    一是謹防三川有變;

    二是擔憂關東的騷擾。

    故而越早越好。

    李曄未置可否,只道有勞康卿費心了,便放他回去休息。

    待康承業離開後。

    李曄也未再處理其他事務,而是屏退閒人,細細靜思。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