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王業不偏安[三國] >第9章 第九章
    六月的天氣是如此炎熱,沒有一絲風,甘霖拿手扇了扇,也扇不走臉上的紅暈。不過她看向劉備的目光,依舊靜水流深。

    “不知使君對令嬡的期望是什麼?要知道,下民與巫醫樂師百工賤業之人,也就只差了個在不在籍的區別。”

    “這一差也是天壤之別,不管如何說,你終究是個良家子。況且我敬重你的才識,並不在意你的出身。如果將來她們議親時,會因爲老師而受到詬病和排斥,那麼這些人本就會嫌棄我這個父親是織蓆販履之徒,沒什麼可說的。”

    劉備這番話說得十分誠懇,但甘霖還是搖了搖頭。劉備將眉頭擰得猶如嵌入兩根針,傻瓜也該知道他心裏攢着怒火,她鎮定地說道:“使君先不要急着生氣,聽下民把話說完。”

    “使君舉之茂才袁曜卿,他有一個天下聞名的姑表兄弟,使君不會不知道。兩年前蔡中郎屈死獄中,士人無不爲之哭泣。鄭公(鄭玄)聽聞其死訊,嘆‘漢世之事,誰與正之’!”

    袁渙的姑表兄弟即蔡邕,董卓秉政時,受到董卓的敬重,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後被拜爲左中郎將,隨天子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

    在董卓被誅殺後,蔡邕爲王允王司徒座上客時,不知不覺說到了董卓,還爲之嘆息。王允勃然大怒,將其收押交給廷尉治罪。

    蔡邕遞上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繼續完成漢史。士大夫大多同情並想要救他,可都沒有成功。儘管王允後來感到後悔,但爲時晚矣,蔡邕死在了獄中。

    劉備還沒有想明白甘霖爲什麼突然提起蔡邕,但他知道蔡中郎有一個女兒,據聞盡得父親真傳,頗有才名。她莫不是想要提議換個人選?

    劉備猜對了一半,甘霖確實是要提議她:“下民之才能,止在開蒙,對琴棋可謂是一竅不通。而蔡中郎之女蔡昭姬,博學多才、精通音律,只聽琴聲便知道是哪一根琴絃在波動,這世上還有比她更適合教習兩位女公子的人嗎?”

    君子六藝中有樂,樂中又以琴爲君子器。操琴弄曲,不光是士人君子的高雅象徵,也是表達個人情感和抱負的重要途徑。就連劉備都會撫琴,但是甘霖不會。一是她沒這個家庭條件學習,二也是沒天賦,學不會。

    與其在請甘霖之後,還要再請一個教琴的女先生,何不乾脆請一個蔡昭姬一步到位?況且她父親蔡邕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不光能給劉備的兩個女兒身價鍍金,也能給劉備本人的名聲鍍金。

    再加上蔡昭姬已經嫁過人,夫死父亡,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現實的好處多多,甘霖的這個提議很快就說服了劉備。

    他現在開始擔憂:“三年喪期未盡,蔡淑女恐怕不會輕易來此。曜卿雖與蔡中郎是姑表兄弟,但自董卓造逆以來,東西分別,已經許久不曾與蔡家來往。再者長安朝廷現已閉關自守,想要去長安請人,此事難吶!”

    這三個問題,同樣很現實。但這件事,在劉備沒有想到給女兒找先生之前,甘霖其實已經思考過很久。他不提,她也會找個機會主動談及蔡琰。

    興平二年,也就是在明年,關中連續的大旱導致□□,老百姓的日子已經很苦了!軍閥們還要爭權互相打來打去、縱兵劫掠,長安破落到“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羸者相食……無復人跡”1,逼得漢獻帝開啓東逃之路。屬國南匈奴也乘機作亂,自此蔡琰流落匈奴十二年,直到曹操統一北方,用金璧將老友的女兒贖回。

    如果說是憐惜蔡琰一代才女,想要提前阻止她的悲劇發生,那未免太過虛僞勢利!彷彿將人分出了個三六九等,因爲蔡琰有才,所以值得她花心力去救,旁的普通的被匈奴劫掠的婦女就雙手一攤、無能爲力了。

    可是甘霖的確無能爲力。

    而且她很清楚她現在想做的事,全部都要倚靠劉備的力量。問題很現實、很複雜、很困難,請蔡琰來也不是什麼天然的義理,因此必須要帶給他更多的好處,他纔會願意去做。一個教習女先生的分量,這哪夠啊!

    “蔡中郎死前尤恨,未能將漢史著完。其女繼其父書,傳其才,難道沒有承其遺志的想法?使君如若能給予支持和幫助,待漢史著成,您何嘗不是大功一件?此外,我聽聞蔡中郎家中藏書萬卷,若是蔡淑女能夠舉家來此,開設書館,我願奉紙供學子謄抄。再現熹平石經的舊事,難道不是美談一樁?”

    著書修史,可彰文治。開設書館,可攬士人學子。兩者的影響都極其深遠,對劉備的基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想到這裏,他就只會迎難而上了。

    “甘娘子所言甚是,不知對備方纔提到的三點難處,可有見解?”劉備看向甘霖的眼神裏充滿光亮,他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開始下意識地向她問策。

    見解她自然是有的,但獨攬風頭風光是風光了,也容易被人當成靶子。指出請蔡琰來有兩個戰略意義上的好處,已經足以彰顯她的能力,執行計劃上不宜再過多置喙。

    她說:“一人計短,衆人計長。使君帳下有諸多能人賢士,何不問之?”

    身爲上位者,劉備此時竟然向甘霖作了一揖:“既如此,備先告辭了。”

    甘霖回禮,陽羣嚇了一跳,手忙腳亂地也跟着回禮。她眯眼看了一會兒劉備的背影,先不管他是不是收買人心,這禮賢下士的姿態確實做得很好,難怪能得人。

    劉備回去後,立刻把陳羣、袁渙和簡雍召來,四個人先開了個小會。陳羣正襟端坐在席上,平心而論,著書修史和開設書館這兩件事從長遠來看都是極其有利的,但他開口卻是直言反對:

    “明公雖爲豫州刺史,然所轄之地不過小沛,屆時召來諸多賢士卻無處安置,難免促狹;且明公根基未穩,就先起赫赫賢名,羣恐木秀於林、風先摧之。不宜行。行,須先據有一州之地。”

    陳羣的考量不無道理,但他這樣一講,話題的重心被轉移到了該如何據有一州,這是劉備不願意見到的。

    劉備是陶謙上表的豫州刺史,只是遙領,名義上的豫州之主。只論名義,有一個比他更加名正的豫州刺史郭貢,乃長安朝廷任命。

    不論名義論實力,豫州共四國兩郡,梁國和潁川郡部分地區爲曹操所據,曹操和呂布正在交戰,局勢尚不明朗。郭貢有數萬人馬在豫州治所譙縣,陳國有陳王劉寵,潁川郡和汝南郡尚有黃巾軍,沛國南部地區爲袁術所把持。

    而劉備只佔據了沛國的一個縣小沛,兵力僅有一萬,勢力最多輻射到魯國南邊,要他怎麼去和以上這些勢力爭?

    名不正,實不行,先苟着吧。以此爲指導思想,劉備拍了板:“這兩件事不急着做,先想辦法把蔡淑女請過來。”

    他轉頭問袁渙:“我欲聘蔡淑女爲二女之先生,曜卿以爲可行否?”

    三年守喪,其實只有一年是要求完全帶孝,後面可以換成常服。且喪期之內,禁止淫樂、嫁娶,沒有說不可以離開祖地。況且蔡家的祖地也不在長安。

    但是想要以這個理由請蔡琰過來是很難的,傳信的人想要以此爲由入關也是很難的。畢竟劉備和蔡琰的關係八竿子打不着,他關東軍閥的身份又如此敏感。

    袁渙沉吟了一會兒,回道:“昭姬之姊貞姬嫁於泰山羊氏羊衜(dào),莫如渙尋個時機前去拜訪一趟。若能以貞姬的名義相請,事情易耳!”

    光和元年,因災異頻繁,靈帝召蔡邕等人至金商門崇德殿議事。但是在僅僅三日之後,蔡邕便被誹謗中傷,繼而下獄,被判棄市。後經中常侍呂強、尚書盧植等人極力上疏營救,才得以保全性命2。

    金商門之禍,看似是飛來橫禍,但其實由來已久。蔡邕常進直言,得罪了當時的權宦曹節等人。再加上他與泰山黨魁“八顧”之一的羊陟、“八廚”之一的胡毋班私交,深爲靈帝所忌憚痛恨。

    蔡氏和羊氏的關係遭此劫難,卻變得更加變得緊密。後來蔡邕逃亡江海,遊跡吳會十二年,往來依附姻親泰山羊氏。直到中平六年靈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專擅朝政,聽說蔡邕的名氣,於是強行把他徵召回朝。

    劉備聽了之後撫掌感嘆:“甚善!此事就有勞曜卿操持。”

    他說完之後也沒冷落陳羣和簡雍,繼續道:“陽家小郎現在軍中,那些個數算之事他從甘娘子多年學,也是懂的。三日之後,長文、憲和且隨我入軍召他相問。”

    甘霖用的數字符號,自成體系,書寫起來極爲方便。所以陳羣向劉備提議過,能不能把這套東西學來,然後在軍中和基層推廣使用。但無論是把一個未婚娘子頻繁請來,還是常常去登門其家,都多少不成體統。

    如今得知陽家小郎就在軍中,陳羣不免欣然。

    不過也幸好只是問些數字、加減乘除符號的漢隸對應和運算過程,要是再難一點,陽羣就只能兩眼無辜地望着你,然後說他也不知道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