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白蛇開始,我有模擬器 >第189章 一個普通人
    孔子的憤怒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這不是說孔子不憤怒了,只是把憤怒壓制了。

    爲了把這種憤怒壓制住,孔子直接進行了三天的齋戒。

    並且進行了沐浴,換上了自己的官服,纔去找了魯君。

    這裏不得不說說齊國的情況。

    齊國現在的首相是田恆,他的祖上陳完是陳國的王室子弟,不過因爲被謀害,來到了齊國當官。

    貴族這個身份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很容易當官。

    當時齊國的君王齊桓公更是讓陳完當卿。

    相、卿、大夫,這是春秋官員的地位高迪的區別。

    陳完拒絕了齊桓公的打算,當了一個大夫,這不是他沒有野心,也是初來乍到,不適合成爲衆矢之的。

    陳姓在齊國也是大姓,爲了避姓,陳完就改成了田完。

    經過幾世的打拼,田氏在齊國逐漸壯大,並且聯合了新貴族滅掉了舊貴族。

    更是到處田完這一代,當了三代的國相了。

    之前鮑牧殺死了齊景公,就有他在幕後首肯的緣故。

    現在田恆再次殺死了齊簡公,這是一點都不掩飾了,直接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

    在這件事情上,伏海倒是沒有什麼感覺。

    他有前世的記憶,對古代起義的案例都瞭解不少,不要說纂位了。

    這件事情說到底,就是齊國本來的王族沒有足夠的實力,被臣子上位了。

    物競天擇,幾乎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這時候是春秋。

    周禮當中,對臣子和王侯之間的身份關係,規定還是很嚴苛的。

    就是你作爲臣子的,是不能夠對王侯動手的。

    你可以把持朝政,但不能對王侯動手,特別是弒王。

    孔子作爲重新編纂《禮》這本書的人,對於這個情況更是看重。

    如果田恆不受到懲罰,只會讓這種情況更加普遍的出現,並且國家之間更加混亂。

    孔子在沐浴後,就去找了魯君。

    伏海爲了跟上去看看動靜,用神魂控制了跳蚤,跟了過去。

    孔子其實很武德充沛都,他在找到魯君後,就請求魯君出兵討伐

    田恆弒君之罪。

    魯哀公其實沒有完全掌控魯國的權力,在魯國,有三個最大的家族。

    孟孫氏、叔孫氏、以及季孫氏。

    這三者都是以前魯國君王的子嗣,如今在魯國也算大族。

    爲此,魯君在聽了孔子的建議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讓使者去把這個建議告三這三個氏族的族長。

    而孔子在聽了這句話後,卻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臣知有魯君,不知有三家。“

    這意思是做個人吧。

    你是君王,沒必要和這些氏族進行商討。

    但最終還是三個氏族一起討論後,才讓魯國派出了使者,並且聯繫了晉國和魏國這些國家。

    伏海從頭看到尾,發現孔子做官的話,反而有些不知道變通。

    說的有道理,但不太適合。

    就魯國來說,大部分的貴族,其實都和魯君有關係,國事就是家事。

    但伏海在看完後,又有一點理解孔子。

    可能孔子就是想真正的看見君王能行駛自己的權力,從而讓整個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明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當然,這是他的猜測,需要在見了孔子後,才能知道孔子是不是這麼想的。

    這裏說回齊國的情況,在孔子把爲什麼不能不懲罰田恆的話說給魯君和三家聽後,他們也意識到了不能開先河。

    於是乎,聯繫了其他的國家後,紛紛派遣使者譴責。

    田恆自然也恐懼這麼多的諸侯討伐,就把曾經侵佔魯國和衛國的土地還了回去。

    對於晉國,乃至吳國和越國,想盡辦法討好。

    哪怕是國內的百姓,田恆也花錢讓百姓滿意,最後還空出了國相的位置,緩和了衆諸侯進攻的想法。

    而魯國和衛國在得到好處後,卻沒有再進一步對齊國動手。

    孔子在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穿好了官服,打算再次去見魯君。

    然而,

    在即將出門,踏出門檻的那一剎那,他還是停下了腳步。

    孔子最終還是把自己的衣服給脫了下來。

    這麼一件衣服,被他摺疊好放進了專門放衣服的箱子當中。

    換好常服後,孔子好像認命了。

    孔子的弟子很多。

    剩下的時間他好像都想放在教導弟子身上。

    而也就看着普通教導弟子的這個過程,伏海再一次地看見了紫氣。

    不多,只有一縷。

    但這一縷是孔子身上的紫氣給那些弟子的。

    孔子的道走到盡頭,那是真的。

    就好像花開了結果,結了果就要長大,果子長大了就要成熟和掉落。

    孔子的道沒有老子這麼大,不是一方天地。

    他的道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人。

    伏海在此時,想起來以前聽過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是前世儒家所追求的,但不是孔子說的這麼一句話。

    但經過這麼些天的觀察,他知道孔子就在踐行一句話。

    《詩》、《書》、《禮》、《易》、《樂》、《春秋》,他在這段時間也看了看。

    以他的角度看來,註定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書基本上是和個人息息相關。

    不說後世,就春秋這個時代來說,這幾部書真正學會了,對社會都有個大概瞭解,自己也算是文武雙全,能夠融入比較上層的社會。

    可以說,孔子就如同普通人一樣,告訴普通人如何生活。

    孔子的這一條道,從來就是立足於人的身上。

    伏海不知道以前的人是如何利用神魂的力量的,也許用圖騰之類的信仰,也許是通過大禹之類的精神偶像。

    但在人族產生王朝後,出現貴族後,矛盾越來越凸顯,凝聚所有人神魂力量的方法幾乎不太可行。

    孔子的目的也許不是教會人們怎麼使用神魂的力量,但伏海卻從孔子的所作所爲當中,看出了這麼一種可能性。

    只有立足於人身上的道理,才能把所有人凝聚起來。

    通過前世的記憶,他已經知道之後還有諸子百家的興起。

    儒家能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看似偶爾,現在伏海卻看見了一點點必然的影子。

    聖人可能是老子那種道法自然,和天地融入的人。

    也可能是如同孔子一般,普普通通的人。

    伏海在想通這個點的一剎那,頭腦中好像有個開關要打開了。

    伏海知道自己是時候和孔子聊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