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暗搓搓,其實也不大對。因爲信並未封口,只是簡單的折了一下——張梓若已經做好了信件進宮被檢查的準備。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梓若可謂明晃晃地鼓勵沈明珠在宮中“建女校”,正大光明的擺給皇帝看。

    她甚至在同一個信封裏還塞了一封給皇帝的信。

    在信中,她公事公辦的彙報了一番學院的情況;活靈活現的描述了百姓在指導下,使用魚塘養鴨,魚鴨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的進展,並提出,魚鴨結合,以及稻田魚鴨共同養殖的生態模式可以在南方推廣。

    皇帝看得暗暗點頭,這種有利於民生,一舉多得的模式,確實應該進行推廣。他繼續往下讀。

    張梓若寫信的內容陡然一變,說起百姓養的魚有多麼大,鴨子有多大多肥,說她親自烤了一隻鴨子,但因爲當時材料不全,烤出來的味道也不好喫。

    二皇子也親手烤了一隻鴨子,想孝敬皇帝,但是手生給烤焦了,沒好意思往宮裏帶。

    他們只好和百姓一起消滅了這兩隻烤鴨。張梓若懇求皇帝,讓二皇子出宮時,帶一點宮廷御膳坊的調料,以及適合搭配的食材。

    她保證,下次一定教二皇子烤一隻色香味俱全的烤鴨,獻給皇帝。讓皇帝在品鑑百姓致富成果的時候,享受天倫之樂。

    皇帝:“……”

    他沒好氣的哼了一聲,一目十行的把後面的內容看完,至於什麼處理公務和學習都要勞逸結合的事情,他也就看看。

    反正那些休閒的書籍是不可能給老四看的,他當爹的倒是可以先瞧一瞧,爲老四把把關。

    他讓宮人把書信、部分書籍和全部的銀兩——就是沈明珠的稿酬,一併拿給沈明珠。

    ……

    科舉開始,學院中陡然冷清了很多。低年級的學生們在學院中跑動嬉鬧,無憂無慮的玩耍。隨着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參考的學子們有回來發奮苦讀的,有心態越來越穩,繼續努力的。

    科舉考試從縣試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二月,各地舉子紛紛赴京參加會試。

    張梓若在河灣村教導的何樂、呂立等人,還有原河灣村的夫子,帶着大包小包的特產來到了京城,將他們和鄉親們的心意一併送給張梓若。

    張梓若見他們來高興不已,大家夥兒和食堂的大廚們聚在一起,好好的吃了一頓,熱火朝天的敘舊!

    張梓若問何樂,“方遠等人哪裏去了?可是這次沒考好?”

    何樂搖頭笑道:“不是沒考好,方遠他媳婦於嫣生了一對兒雙胞胎,方遠整天照顧於嫣,逗孩子,根本就沒心思學習。我們好不容易見面,他三句不離他懷裏的孩子。他還讓王承幫忙畫了一幅畫像,託我帶給您。我一併放在書箱裏,您回去後可以看看。”

    說起王承,其他學生、夫子們都笑言,“王承現在可不得了了!請他畫一幅畫要排許久的隊!”

    “他收了不少徒弟,一般的畫作請求都直接推給了徒弟。他現在可逍遙了!每日摸着智慧的腦門在外閒逛賞景,興致來了,就帶上畫具,在街邊,或者田野,或河邊畫畫。”

    “對啊!對啊!人人都以能入他的畫爲榮!”

    “您還記得顧有財嗎?以前和安安比試那個的孩子,現在畫畫也是一絕,備受推崇。李大娘一家爲了不給有財丟面子,現在也個個讀書識字呢!”

    “如今人人都學王老六,趁着學徒們還沒出師,爭着搶着購買學徒們的畫作!”

    張梓若笑盈盈地聽着,頗覺可樂。她時不時問其他學生們和村民們的狀況。

    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雲縣已經成了讀書人遊學必去的地方,還是大江南北許多商隊中轉的地方,他鄉人到了雲縣覺得開眼界,他們見到了那麼多外地人,聽說了許多各種各樣的風俗傳聞,也覺得開眼界。

    如今河灣村、大桑村等村子的百姓常常被新來的讀書人認作來桃花源隱居的高人,追着求教。

    百姓們既不好意思,又高興,回去後學習的勁頭甚至比學子們還高昂!

    學生們在這幾年裏,也成長許多。安安、石頭、猴娃、大寶等當年調皮搗蛋的孩子,如今輔導師弟師妹們,也都有模有樣。

    “對了!書箱裏還有一幅特別長的畫像,上面是王承和他的徒弟們一起畫的,有學院的夫子學生們的集體畫像,有村莊講學大賽的情景,村中街道的情景,田邊或河邊村民們的畫像。”

    “大家知道王承他們要做這麼一件大事,畫這麼了不起的畫像,個個都穿上了新衣服,就跟過年一樣喜慶!”

    張梓若聽得,都恨不得立刻回去看畫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