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末之無雙瑾王爺 >第106章 學院建成
    直到馬車的影子徹底消失在視線中後,劉瑾這才同趙奕相視一眼,隨後轉身向着城中走去。

    “賢侄啊,昨日叔父並不是喝了幾口酒,就胡亂說出口的!荀爽家的丫頭,無論是才學還是容貌,在整個大漢都找不出幾個來,配得上賢侄!而且,千萬不要小看潁川荀家!”

    說到此處,趙奕飽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劉瑾,又開口說道。

    “潁川荀家,別說在潁川,就算在整個大漢,都是排在前列的!而且,荀家人才輩出,每一輩,都會出現幾個大才!是士族中,學術的執牛耳者!就連我趙家,都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劉瑾聞言,面色平淡的點了點頭,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熱切之色。

    荀家,他自然知曉,甚至比趙奕知道的還要多!

    荀家,是潁川望族,祖上爲戰國思想家荀卿,也就是荀子,而荀爽之父荀淑,也是大漢名士。

    荀爽兄弟八人,也俱有才名,被人稱爲荀氏八龍!

    而其後,還有荀諶、荀彧、荀攸等等,都是名傳後世的大才。

    雖然荀家是大漢望族,不過,劉瑾也不屑於用結親的方式,來抱荀家大腿!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

    當然,如果荀爽的女兒,真的對劉瑾胃口,二人也談得來,劉瑾會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迎娶。

    據劉瑾瞭解,那荀爽的女兒,應該是東漢有名的貞潔烈女,也是有名的才女,荀採。

    那大名鼎鼎的屍還陰,說的就是荀採,對於這個忠貞不二的女子,劉瑾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欽佩。

    一旁的趙奕,見劉瑾臉上平淡的表情,不由得搖頭苦笑。

    他這個侄兒,雖然年齡不大,爲人也很是謙和,卻一身傲骨。

    如果是仗着荀家的影響力,來同荀家結親,估計劉瑾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的。

    如果自己再說下去,反而會讓劉瑾反感。

    “行了,你們年輕人的事,叔父也不管了,不過,潁川你還是要去的!畢竟潁川,可是大才聚集之地!而錦繡山莊,其規模也越來越大,不能無人管理!”

    劉瑾聞言,笑着對着趙奕點了點頭,秋收之前,並不會有戰事,那去一趟潁川也好。

    雖然如今那些名動後世的大才,多數都只是孩童,不過,也有一些已經步入仕途!

    如果能成功招攬哪怕是一名人才,幫助自己管理,那自己也可以輕鬆不少。

    而如今的自己,也有資格前去招募能人大才了。

    雖說這次封賞還沒有下達,不過,劉瑾有信心,依靠這次戰功,升任校尉!

    校尉,那可是等同太守的軍職!再往上,就是中郎將了。

    大漢如今纔有幾個中郎將?還沒有三指之數!

    而校尉,也不過雙手之數而已,畢竟這時候,可沒有所謂的西園八校尉。

    ……

    幾日之後,朝廷的封賞成功送達幽州,劉瑾並沒有料錯。

    自己果然成爲了大漢爲數不多的校尉,還是直屬天子的北騎校尉。

    而隨着聖旨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個消息,那便是朝廷派人前往烏桓,商議賦稅之事。

    而據說朝廷派遣的,是當朝大司農李孚,只不過,這李孚返回府中之後,便臥病在牀,最後,朝廷只能另派人手。

    得知這個消息後,劉瑾不由得嗤笑了一聲。用腳趾頭想,劉瑾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而這次朝廷派人前往烏桓商議賦稅,定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自己身爲漢臣,不論收成如何,每年都要上交十萬石糧食,這是沒辦法的事。

    可烏桓會給你朝廷面子?每年拿出十萬石糧食孝敬大漢朝廷?

    估計那些前去商議賦稅的人,能活着走出烏桓部落都不錯了!

    果不其然,據暗衛送來的消息稱,那些漢使,在進入烏桓境內之後,當天夜裏,就被烏桓人趕出了邊境。

    此事是劉瑾一手促成,而且烏桓人如此對待漢使,確實有損天子的臉面。

    劉瑾可以不顧那些士族,卻不能不顧他那個皇兄,以及大漢的臉面。

    無奈,劉瑾只能書信一封,派人送去了烏桓,讓其每年上交十萬石糧食。

    這十萬石糧食,聽起來很多,不過相比收成來說,卻顯得微不足道了。

    或者明年再多開墾一些荒地,也遠遠不止十萬石糧食。

    這件事情平息之後,劉瑾便一頭扎進軍營之中,開始同士兵們一同訓練。

    而錦繡山莊之內的學院,也正緊張有序的建造着。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建造之後,兩座相鄰的學院,也終於建好。

    學院匾額上的字,也是劉瑾親手寫的,劉瑾的字,雖然談不上如何優美,但字體也算蒼勁有力。

    學院一建成,劉瑾便在錦繡山莊內外開始張貼告示,招收適齡學員。

    根據後世的學校模式,劉瑾也將兩個書院,分成了小中大,三個級別。

    分別對應了新入學,剛開始識字的學子,以及進一步的研讀經典,和最後的學成階段。

    而最後的階段,也是最主要的,其中學習的,不再是儒家經典,而是德行,以及爲官之道。

    如果不能通過考驗,或者德行不過關,那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不但不會允許畢業,德行差的,還會將其開除學院。

    而武學院也是如此,分三個階段,從打磨身體,到接觸武藝。

    到最後學習排兵佈陣,統兵對戰,戰場縱橫的戰術,以及保家衛國的思想學習。

    而武學院,也需要學子們識得簡單的字體。最起碼,也要能看懂來回傳遞的消息。

    從入學到學成,需要六年的時間,當然,這是對沒有任何功底,天賦相對普通的孩童而言。

    如果是天賦異稟,或者有功底在身的學子,那學成的時間,自然會快上許多。

    而學院對外招收的學子,也是有條件在的,武學院,自然要看孩童的身體素質。

    文學院也要看孩童的習文天賦如何,並不是想進就進的。

    而一旦進入了學院,那麼喫住都由學院來管,並且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當告示發佈出去的第二天,就有不少百姓,放下了手中的活計。

    他們領着自家孩兒,興沖沖的來到了書院報名,並且參加考覈。

    文武學院的考覈也十分的簡單,武學院,只要孩童的身體素質過關,機靈好動一些,就可以入學。

    而文學院,則是在紙張上寫出十個字來,給孩童十個呼吸的時間觀看。

    隨後,只要能模仿着寫出八個字,就算通過考覈。

    只一天下來,武學院就有百名孩童被錄取,而文學院,相對少了許多,只有四十多名孩童,通過了考覈。

    待招收日期過去之後,文學院最終招收到了一百八十名孩童,而武學院,卻招收到了三百多名孩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