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丁文東的飛揚人生 >第一百七十一章 劉家的貴人
    再說劉全勝一家,連隊給分配了一間房子,七口人擠在一起,還有個新婚兒媳,怎麼覺得都不合適這樣的集體生活。

    他們一家去得較晚,過了中秋國慶節,家裏收秋後處理幾天家務後才走,到團場時,拾花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連隊等於白養他們一個冬天,所以愛理不理的。

    看着第一場雪下來後,纔給安排在連部辦公室對面的舊房子裏。

    那時丁文東在連部很喫香,主要還是勤快耐喫苦,別的新移民不想拾掇菜園子,經常到老職工地裏偷菜喫。丁文東的菜地和新員工的菜地在一起,新開闢的菜園子位置當然離排水渠較遠,但你得自己開個新渠道啊!

    他和阿繡兩個沿着人家的排水渠延長了百十米的新渠,那荒地大着呢!只要有力氣隨便擴展,北疆就是地皮多。老職工見他們搞得有模有樣,又捨得撒施暫時不要錢的複合肥,就送給他們各種菜籽,菜秧苗。當地的氣候乾燥,種菜全靠澆水,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很少生病長蟲子,那菜地裏的西紅柿豆角辣椒黃瓜白菜蘿蔔之類,就喫不完。

    喫不完就曬乾菜,留着冬天喫。

    到了秋天,又用葵花杆在門外夾了個籬笆圍牆,請放羊的老曹師傅指導着,挖了地窖,常年都有新鮮菜喫。

    勤快嘴甜的人運氣都不會差,懂得把自己定位在比實際稍低的水平,更容易獲得多方的幫助。得知丁文東在老家是一名鄉村教師,連長王慶文,也就是前幾天見到的團裏的王慶武的哥哥,鼓勵他把戶口遷過來,還給他更多的工作機會,比如打掃連部內外院子,辦公室打掃整理一下,出個宣傳板報什麼的。

    這些雜活兒不給現錢,義務工票就比較多了。還有,各屋裏都有火爐子火牆,娛樂室裏有麻將象棋撲克各種玩具,大冬天裏整天聚集許多人,爐子火牆燒得熱烘烘的。

    公家燒煤都是奎屯那邊煤礦的大塊無煙明煤,每個屋子都有一大堆。到了晚上,丁文東兩個來打掃的時候,管後勤的老趙師傅就說:“那些碎煤沒法燒,都清理出去扔了吧!”

    密碼563743675

    他當然知道東子捨不得扔掉,都是揹回家,摻些泥土凝固成塊,燒爐子了,這也給了別人一些體面。丁文東在團場過了三個冬天,夏天都是下地回來撿點棉杆,冬天沒有買過煤,儘管那塊煤很便宜,百十塊錢一噸。

    劉全勝和老姨家承包了連隊的一塊地,只有二十畝,那時的棉花價格是不到五塊錢一公斤,就是再豐收,他們也不可能賺多少錢。這還是看在東子親戚的份上給的,別的地都被大戶包走了,要不就是很遠的新開墾棉地,第一年種棉花,不要承包費,產量當然沒有保證,也許只能把種子肥料成本賺回來,那就相當於賠了功夫錢了。

    劉全勝畢竟是做生意的頭腦,眼看把拾花掙來的千把塊錢花完了,再閒住下去,就要喫老本了,就叫兒子去了石河子,找一個叫劉培春的本家老鄉。

    劉培春也是轉業的退伍兵,這個本家哥哥分配在城裏當官,是個工商部門的小領導。

    錢箱錢櫃兄弟和東子去了石河子,他兄弟帶有劉培春寫給家人的信封,就找到了本人。

    關山萬里之外的老家能有人來,劉培春很高興,丁文東叫兩兄弟買了箱阿克蘇蘋果帶着,喊着表叔說了情況,受到熱情款待,那個劉培春也是愛面子的人,一聽東子說得悽慘,在異鄉要炫耀自己的能力,就給姨夫一家給安排得很妥當。

    得知劉全勝的特長是販運,還會磨豆腐,就找了個朋友幫忙。那個朋友的豆腐店正好要轉讓,存了上千包的優質黃豆,還有全套的電磨製豆腐設備,還有兩個腳踏三輛車,石膏粉就有幾十袋子,兩口在這兒做豆腐賣,再合適不過。

    而且,豆腐店老闆可能有更賺錢的生意,也可能是賣劉培春面子,所有物資都暫時不要錢,大豆房租都等以後賣了豆腐再結算。

    劉全勝遇到貴人了!

    老兩口和小兒子夫妻就來石河子做起豆腐生意。

    沒想到的是,冬天的北方,新鮮蔬菜較少還貴,豆腐是居民主要食材,這個生意就較好,大豆是兩塊六一公斤,水豆腐是兩塊五一公斤,而一斤大豆能磨兩斤六兩水豆腐,這個利潤就可觀了。

    按照一斤大豆出一斤千張,或者二斤半水豆腐計算,這個價格就比老家利潤高多了,本地特有的水質能增加出豆腐率,這可是意外之喜。錢櫃夫妻各騎一輛三輪車,在街口賣豆腐,姨夫專門磨豆腐點豆腐,老姨在家泡豆子擇大豆,洗包單,帶孩子做飯。

    這裏的大豆腐不比南方人做得精細,壓好的水豆腐有二十五釐米厚,一框水豆腐有百十斤,客戶一買就是幾公斤,能喫兩天。反正氣溫低,放不壞!

    一天磨一百斤黃豆,也能賣完,劉全勝就覺得人手不足了。不能叫錢箱兩口在團場包地了,過來賣豆腐吧!這個生意比種地賺錢啊!

    於是錢箱夫婦包下的那二十畝地不要了,跑到石河子賣豆腐去了。兩個兒媳在街口賣豆腐,他兄弟騎着三輪車去居民區吆喝叫賣。

    有劉培春這樣的人照顧,什麼稅收城管之類的,看見他們根本不過問,也就減少了又一項支出。

    丁文東管閒事落了一身騷,錢箱那二十畝地說不要就不要了,拔腿走了。半路找不到人接盤,只能由自己這個擔保人接下來,包租一年。自己原本就有三十畝地,又接下這二十畝,五十畝地在一起也好管理,分在兩處,這裏要中耕,那裏要澆水,忙得更厲害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棉地收入拿到平均單產四百公斤,扣除所有費用,年底結算了五萬二。

    棉花種植的行距三十五釐米左右,間距是十釐米,之間只能放一個拳頭,按照投資成本計算,每畝產量是收入一百七十公斤才能維持成本,四百公斤就是賺了二百三十公斤,一公斤五塊左右,每畝就賺一千多塊,五十畝就是五萬七。

    可家裏一冬天都有老鄉親戚落腳,還有岳母住在自己家,喫的麪粉也棉油都是借的。糧油之類的借貸和生產資料一樣,借一百塊,秋後結算時,加成百分之二十,還一百二十塊,還有生活費就扣了五千多。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勤快也是有補償的,連隊的義務工,不論新老職工,每人扣除二十六張義務工票,多出來的每張可以兌換二十五塊錢。不夠的,那就扣三十塊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