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短期內,劉一峯與邱麒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更別說他還要靠邱麒麟的幫助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船隊呢。

    除了邱麒麟,自己在金山城第二大人際關係就是非敵非友的張亦知了。

    說實話,劉一峯一點都不想和這個人打交道。死了那麼多兄弟,自己都差點喪命,說沒情緒那劉一峯也太可怕了。理智冷靜到這種程度的人,某種程度上他也不會有追隨者了,因爲所有的追隨者都可能成爲他隨時捨棄的籌碼。

    但張亦知展現了誠意,並直接表明了願意和自己做交易,對方厚實的背景的確讓劉一峯很是心動。

    最後他決定一碼歸一碼。

    和張亦知的賬日後時機合適了再算,現在還是先和對方合作,借他的資源早日在洛杉磯地區建城殖民。

    除了張亦知外,金山城剩下的就是衆多商行的掌櫃了。這其中很多是短期內有用的,有些是未來可以接觸的,劉一峯很仔細的把他們給分類了。

    其中被他列爲短期內必須要接觸下的,是東山州最大的糧食供應商,在藟山城外開墾了無數良田和牧場的,代表孫家的孫掌櫃,因爲劉一峯下一步準備開連鎖店賺錢了。

    穿越過來也有一年了,雖然不清楚中原本土的情況,但到了東山州的餐飲業是一度讓劉一峯感到震驚的發達。比如樕山城的那個自助餐,雖然自助的內容和後世的自助餐廳相比少的可憐,但那種經營方式的的確確是自助餐。

    藟山城更不用說了,雖然種類不如後世,但劉一峯始終記得3個城區邊緣地帶那無數個賣早餐的攤位。還有他自己開店的時候,無數過來試探收買,挖牆腳,碰瓷搗亂,談合作的人,全部都是藟城區餐飲業的人。

    彷彿大明百姓對於民間餐飲業如此發達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這可不是工業化後的後世,除了鰲拜金承佑這類沒見過世面的人,其他漢人全部都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要知道藟城區的餐飲行業的密度,在劉一峯看來已經比後世一些6線城市還要多了。

    包括食府,食鋪和飯店的概念,也是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約定俗成的當做了常識。

    按照劉一峯的理解,食府相當於後世的高檔會所和高檔餐廳,食鋪相當於中低檔飯店,飯店自然就是路邊店的水平了。

    如此約定俗成的常識,至少需要10年以上纔可能形成。而劉一峯對他身邊人的觀察,最西邊的關中人,最北邊的晉地人,最南邊的嶺南人,最東邊的金州人,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居然都有這常識,那麼形成常識的時間10年絕對不夠,至少30年。

    很多後世年輕人並不知道,所謂刻在DNA中的喝熱水,其實也是50年代開始的,而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個觀念才真正的傳遍全國各個階層。

    你可以選擇不喝熱水,但在大夏天父輩叫你喝熱水,你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的。而在其他國家,夏天你讓別人喝熱水試試,別人絕對會用關懷智障的眼神看你。

    30年左右的時間,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才變成常識,繼而纔有所謂的刻進DNA。

    這邊的大明百姓對於大明餐飲業如此發達,一點都不奇怪,也就說明大家喫飽飯很久了,喫飽後肯定要追求喫好了,纔會有如此多的飯店。

    當然還有個原因是東山州地廣人稀,然後早期發展的都是農業,糧食產出有些過剩。

    藟山城周圍的那片平原,基本已經是一個接近華北平原的規模了,早期開墾的良田如今都荒廢了三成了,因爲實在不需要那麼多糧食。這個時代的人又沒有通貨緊縮的概念,不會學後世資本家寧願倒掉也不出售,直接導致了東山州的糧食價格遠低於本土。

    這也是件好事,至少在本土很難喫起肉的民夫,在東山州兩三天就能開次葷。如果是在商行工作的平民,或者收穫頗豐的探險者,頓頓大魚大肉都是可能的。

    所以劉一峯經過思考後,決定先靠餐飲業賺自己的第二桶金。

    這個提議在開會的時候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李鴻基他們見識過藟山城那個炸物小店的輝煌,後來加入的宋獻策,馬晨和趙老五等人則是已經品嚐過劉一峯的手藝了,他們都對劉一峯開店必然賺大錢充滿了信心。

    不過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未來有一天,他們也會像馮碩一樣,成爲某家著名食鋪的店掌櫃。

    因爲劉一峯要開的是連鎖店。

    他的佈局已經想好了,高端的食府,就以張鈞這邊爲主,他的名號已經初步在金山城權貴圈打響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做一些後世的大菜震撼這邊的人了。

    中端的食鋪纔是他競爭的主力,但他不準備和金山城已經逐漸成熟的食鋪掌櫃們拼刺刀,他要劍走偏鋒,不開傳統意義上的食鋪,而是開類似藟山城的炸物小店和金山甜莊這類非堂食的店。

    說白了就是後世的小喫店,而且還是連鎖爲主的。當然也不是完全不支持堂食,也會安排堂食空間的。只是不像傳統的食鋪那樣完全以堂食爲主,劉一峯的安排是類似後世的美食城那種,公共堂食空間。

    他也不知道到時候是降維打擊呢,還是水土不服,但他還是有信心的,就因爲他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然後也做了市場調查。

    金山城和藟山城樕山城有一點不一樣,那就是娛樂太少。

    本來古代的娛樂就少的可憐,金山城更少。

    樕山城和藟山城有中高低3擋喫喝的地方,有聽戲唱曲的地方,有聽評書的地方,有高檔的青樓,有低檔的私閭,只要肯花錢,還是有娛樂可言的。

    而金山城目前最缺的就是女人,別說青樓了,女閭私娼都沒有。要想女人,要麼花錢來張鈞食府這樣的地方,要麼去東邊深山老林中找棕皮女野人。這兩點對金山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娛樂項目除了偶爾去聽聽評書,大多數就只剩吃了。

    這也是爲什麼劉一峯的金山甜莊在廟會後,生意依然這麼好的原因。本來賣的就不算貴,按照李鴻基和鄭芝龍這兩個在本土喫過甜品的人的話來說,價格只有本土的三分之二。所以哪怕廟會結束後,優惠力度小了很多,最多就是8折,他的金山甜莊生意依然興隆。

    走過路過的人,沒錢的,比如民夫,都喜歡買一串糖葫蘆或者剛出鍋的糖油果子,幾個人分着喫。有錢的會除了糖葫蘆和糖油果子,也會買幾磚米花糖喫。至於嵌字豆糖,暫時還沒到公開銷售的程度,因爲他搞的飢餓營銷,基本處於預訂貨狀態,生產出來就直接送到客戶手中的。

    劉一峯相信,他的連鎖小喫店和美食城開起來後,這些沒啥娛樂的金山城百姓,絕對會慢慢的被他從後世抄來的營銷手段給忽悠到乖乖買單的。未來金山城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淘到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消費水平只會越來越高的。

    在他的暢想中,元宵節就這麼結束了。這對大明百姓而言,意味着萬曆五十三年正式開始了。對劉一峯來說,則是他穿越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626年正式開始了。

    (第二卷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