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放逐臣 >第16章 嗣君
    晉陽城宣臺宮。

    “父王。”

    裴雲霽立於長階之下,對臺上之人拱手作揖。他低垂着眼,聲音中恭敬蓋過了親暱,說不上是規矩還是疏離。

    而臺上黑袍男人頭也不擡,一直處理着手中的奏疏。

    這人金絲冠之下,是梳得平整的髮髻,黑髮中夾雜着幾縷銀色,兩鬢斑白。面上有幾道皺紋,昭示着歲月的痕跡,卻難掩眉目間的凌厲。仔細看來,與裴雲霽有些神似,但更多了一份威嚴,以及叫人不敢冒犯的氣勢。

    他正是當今虞王——裴弓昌。

    二人所處的宮殿不算華麗,但卻大氣古樸。

    牆壁之上的浮雕精緻,地面的磚石花紋清晰,被擦得不染一塵,在室內燈火的照耀下泛着光亮。室內的擺件,每一個都做工精美,無不出自良匠之手。漆塗多爲深色,卻毫不昏暗,只叫人生出恭敬的心思,甚至不敢高聲言語。

    此刻的裴氏父子二人,一個恭敬地立在臺下,一個若無其事地批閱奏疏。他們之間的氣氛不像普通父子一般輕鬆,更像是主僕之間的公事公辦。

    隨侍左右的寺人婢女都規矩的站在兩側,沒人敢發出聲音,就這麼靜靜地佇立着,像是擬真的彩漆雕像一般,等待着上位者的吩咐。

    整個大殿除了裴弓昌不時翻閱竹簡的聲音,便再沒有旁的聲響,有種說不出的壓抑。

    直到一炷香後,右手邊的幾卷奏疏處理完,裴弓昌才放下筆看向臺下的裴雲霽。

    “你回來的時候去了懷川?”

    聲音疏離,彷彿臺下的站着的,不是分離了五年的兒子,而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下屬。

    “回稟父王,爲迅速回國,兒臣選擇從北郡入境,的確途經了北郡懷川城。”裴雲霽答道。

    “裴謙的事情,你知道多少?”裴弓昌不繞彎子,直接問道。

    見此,裴雲霽上前一步,將一卷竹簡遞給臺下的一個寺人。寺人再彎腰快步走上臺,遞給裴弓昌身邊的人,最後轉交到裴弓昌手中。

    “兒臣在北郡郡守府休整之時,恰巧聽聞了有刺客要截殺北恭君,而郡守鄭大人也擔心時局危險,特意挽留兒臣,待捉住劫匪後再行啓程。”

    不僅隱藏了在城外林中被追殺的事情,裴雲霽還將留在懷川城的契機說成是郡守的挽留。如此一來,將留在懷川城的原因合理化,表明了自己乃是無辜捲入事件之中的。

    至於林中追殺的事情,裴雲霽並不打算讓裴弓昌知道。

    這件事說與不說,對於裴弓昌而言,都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罷了。至於對裴謙被刺殺之事如此關心,也不過是因爲這案子賊人已經捉住了,裴弓昌想由此瞭解公子之間的勢力黨爭罷了。

    對於裴雲霽的說辭,裴弓昌沒什麼反應,反而是對他呈上的竹簡很感興趣。

    “這刺客的供詞倒是有趣,從未見過幕後之人竟還敢冒險行兇。”裴弓昌點評道。

    似是想到了什麼,裴雲霽突然說道:“賊人狡猾,此案的破獲過程複雜,兒臣全程跟隨郡守一同查案,箇中細節再瞭解不過。若父王覺得何處可疑,兒臣或可爲您排憂解難。”

    卻不想裴弓昌好似未聽見一般,半晌沒有回答。

    過了一會,待他看完了裴雲霽遞上來的竹簡,才重新開口:“事情本王已經知道了,至於刺客,就交給鄭舉恩處理,具體的就按照律法來辦。”

    “諾。”站在裴弓昌身邊的寺人答道。

    “對了,別忘了留他們一條命。”裴弓昌又補充道。

    寺人按照大王的命令重新通傳,又答道:“諾。”

    一般人若遭到如此對待早就惶恐不已,擔心是否說錯了什麼話,惹得大王不高興。然而站在臺下的裴雲霽卻不覺得難堪,這種待遇他早已經習慣。

    他的父王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尊貴,也是難得的冷血無情。

    裴雲霽不想去回憶當年,那些經歷就像是割在身上的鈍刀,每一下都不致命,卻又將人傷得血肉模糊。

    “你在想什麼?”

    坐在高臺上的裴弓昌俯視着他,冰冷的聲音沒有一絲溫度。

    裴雲霽答道:“兒臣在想,昨日是兄長生辰,然而兒臣卻並未拜訪,不知兄長是否會怪罪於我。”

    “裴歷?你不必看望他,醉鬼一個,何須過什麼生辰。”裴弓昌說道這裏面色有些不悅。

    “兒臣會勸誡兄長少飲酒,多爲父王分憂。”裴雲霽見勢答道。

    隨意應了一聲,裴弓昌接着說道:“正好,眼下有個事,你來看看該如何處理。”

    說罷,就見他將一卷竹簡交給寺人,寺人又快步彎腰走下來,把這卷奏疏遞給裴雲霽。

    飛快地瀏覽了一遍奏疏內容,裴雲霽不動聲色,面上仍是一副思考的樣子。

    上將軍康茂在燕國的邱源之役中活捉了燕國國君,這本是大功一件,然而他卻不經裴弓昌同意,故意將人放還。

    如今朝野上下對此事議論紛紛,有人覺得此乃叛國,要嚴加懲處,也有人覺得燕國已亡,放不放無所謂的。

    康氏在虞國根基龐大,世代爲官,黨羽不盡其數。自古功高震主便是自取滅亡,然而康氏卻能屹立不倒,樹大根深,連裴弓昌也不能輕易動他們。

    這當中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康氏懂得進退之道。

    自裴弓昌往上五代虞王,皆少不了康氏輔佐。他們總是懂得站在君王的一邊,從不忤逆,君王說東,他們必不往西。再加上康氏人才輩出,確爲治國理政的好手,因而被代代重用。久而久之,康氏的勢力發展,就逐漸超出了君主的控制範圍。

    所謂“君子之澤,三世而衰,五世而斬”,如今的康氏確實大不如前。他們的鋒芒愈盛,虞王對他們的忌憚就越多,而當君主忍無可忍,便是家族傾覆之時。

    然而裴雲霽覺得,康茂爲人忠正,又是一員猛將。況且虞國若要東出,短時間內不能妄動康氏。因此裴弓昌拿出這篇奏疏,大抵不是爲了聽自己如何貶損康茂的,必然有其深意。

    斟酌之後,裴雲霽說道:“兒臣以爲,康茂將軍不當罰。”

    “何出此言?”裴弓昌仍是無悲無喜,叫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燕伯如今乃亡國之君,然他畢竟曾經是大梁的諸侯國君。父王若要給他封爵位,恐怕會引來大梁與其他諸國不滿,有礙我們東出之志。而燕國雖爲手下敗將,我們卻並沒完全得到其百姓的認同。倘若誅殺其舊主,恐引起民憤。故而康茂將軍此舉,實爲父王解決進退兩難之困。”

    “那你的意思是本王當嘉獎於他?”

    “一則康茂將軍進退有度,換做旁人恐不能如此,若嘉獎於他引得旁人紛紛效仿,保不齊要出岔子。二則燕伯仍有影響力,雖不至放虎歸山,卻仍有風險。功過相抵,故不當獎。”

    待裴雲霽說完,大殿之中安靜了一瞬。

    少時,便聽得裴弓昌大笑。

    “如此,當爲我子。”

    方纔裴雲霽所說的賞罰之法,正合裴弓昌的心意。

    對於康茂這次事情,他的心中早有應對之法。虞國需要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需要的則是有能力卻聽話的嗣君。

    能站在他的角度考慮,揣測他的心意,這纔是裴弓昌所需要的。因此這件事怎樣處理還是其次的,他最想看的是裴雲霽的態度。

    “父王教導,兒臣莫不敢忘。”裴雲霽恭敬地回道。

    正當裴雲霽準備退下,卻被突然叫住。

    只見裴弓昌又恢復了那副淡漠的神情:“康茂的事說得不錯,但也不能證明什麼。”

    料到對方會這麼說,裴雲霽面上應聲,心中卻毫無情緒波動,直到裴弓昌說出下一句話。

    “懷川城的事情你就不要再插手了,有事我會找人問清。如今的青年才俊,當真不少。”

    大殿之上,裴雲霽仍是恭敬地應承,挑不出半點錯。

    而在大殿之外,他眉頭卻微不可察地一皺。

    在講康茂一事之前,裴雲霽曾說過願意爲裴弓昌解答懷川城的疑慮。

    這並非是他主動討好裴弓昌,他只是不想在自己沒探清真相之前,讓某個人過早被捲入裴弓昌的棋局之中。

    以裴弓昌的手段,定然已經摸清了懷川城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他忽略自己的示好,執意表明對“青年才俊”的執着,不見得是因爲對宋遙瑾如何欣賞,更多的應該是好奇以及對自己提醒。

    畢竟這麼多年來,裴弓昌最擅長的就是控制別人。

    不過也不是全無好處,裴弓昌的入局也許會讓事情變得更加有趣。宋遙瑾身上的祕密,以及他這個人,還有那樣的性子。

    這一切,都讓裴雲霽極其感興趣。

    “懷卿,真期待下次見到你。”

    宮裏的鳥雀飛出高牆,向宮外廣闊的天地而去。

    不同於宣臺宮的父子算計,此時宋遙瑾正在公子歷府中與範徒佐一同賞花。

    “爲增兄,公子一向是如此嗎?”宋遙瑾問道。

    嘆了口氣,範徒佐說道:“自打公子母親辭世,他就像換了個人。”

    宋遙瑾回道:“親母離世,確爲人間難忍之痛。”

    而範徒佐卻仍是面帶憂愁,語氣中帶着難以忽視的無奈。

    “只是他哎不提也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