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街上邊逛邊打聽,又找了另一家牙行。

    這家牙行的掌櫃,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聽說他們要買鋪面,忙拿出一本冊子,熱情的介紹起來。

    聽了掌櫃的介紹,父女兩人比較了一下,決定先去看看東街上的一間,還有南街上的兩間鋪面。

    讓牙行掌櫃的帶路,幾人先來到了東街上。

    這間鋪面以前是一間酒樓,兩層建築,磚木結構,裏面佈局也挺好的,就是有些老舊,不過價格也便宜。

    聽說之前的掌櫃辛辛苦苦經營了十幾年,不想兒子是個有出息的,考上了舉人,又花錢捐了個小官,帶着家小赴任去了,這間鋪面就委託給了牙行售賣。

    這處鋪面位置很好,離縣衙也近,治安不錯。

    陸寶珠心裏暗自琢磨,鋪面老舊些也不要緊,賣鋪面的一般都是連地契一起買,只要位置好,先暫時租出去,過幾年還可以拆了重建。

    父女兩人又隨牙行掌櫃,來到南街上。

    這間鋪面是賣酒的,鋪面倒是不大,看着有一百多個平米,是兩開的門臉,帶着一個小院子。

    房主就是縣城人,因爲老人過世了,兄弟三人分產不均,最後決定賣了鋪面,錢財平分。

    不過這間鋪面修建好才幾年時間,價格有些偏高。

    不過人家畢竟是花了大價錢修建的,用料做工都實在,價格貴一些,也還能接受。

    位置好,鋪面新,租金也不會太便宜。

    二人感覺這兩間鋪面都不錯,就定了下來。

    東街上的酒樓雖然老舊,但位置好,面積大,售價是三百八十兩銀子,南街上的鋪面面積雖然小一點,但是新建的,售價二百兩。

    陸寶珠讓她爹砍了半天價,掌櫃只低了五兩銀子,說這是主家的底線,最後以一百九十兩銀子成交。

    三人簽了契書,到衙門蓋了章,又畫了押,兩間鋪面算是成了陸家的產業。

    辦完了手續,天色漸暗,兩人隨意找了一家賣餛飩的小飯館,吃了飯。

    喫飽後,父女二人又牽着牛車,向縣庫倉場的方向慢慢走去。

    天黑後,街上行人匆匆,都是趕着回家的。

    縣城外還有不少流民,雖然很多壯年都去挖溝修渠了,可畢竟還有不少遊蕩的流民,縣城裏的宵禁時間也提起了。

    過了子時初,要是還有人在外面晃盪,就會被巡街的衙差抓起來。

    夜風輕輕的吹拂,帶着燥熱的氣息。

    時間還早,父女兩人來到白天觀察好的地方,看見四周無人,人和牛車都先進了空間。

    把大黃牛拴在草地上喫草,陸寶珠讓她爹在採摘園先歇着,她自己就去巡視空間裏面的田地。

    空間裏的時間是靜止的,在這裏可以幹好多事,看着有成熟的莊稼,就收割了,再種下去。

    陸寶珠還把採摘園裏的果子也摘下來,就堆在田野間。

    放着也能保鮮,摘下來後還能重置,只是不方便往外拿,有些可惜。

    夜深人靜時,到處都不見人影,只有草地上的蛐蛐聲嘶力竭的鳴叫着,可它們小小的身體,就是發出再大的聲音,也只是細微的噪音,根本引不起人們的注意。

    藉着夜色的,在暗影的遮掩下,父女兩人出了空間,來到了東倉的高牆陰影下。

    陸寶珠用意念把空間裏的糧食,分批挪出來,先放進倉場裏一些,支棱着耳朵聽聽動靜。

    側耳細聽,靜悄悄地沒啥聲音,看樣子值守的人都睡着了,陸寶珠放下心來。

    又分批把預計好的糧食,全部挪了出來。

    高牆裏面就是倉場,是專門用來曬糧食的曬場,面積都非常大。

    陸寶珠她們現在在東倉,把大米挪了一萬石,又把小麥挪了二萬石,玉米挪了三萬石,感覺差不多了,又來到了西倉。

    在西倉這邊,把土豆和紅薯,各挪出來了五萬石,想到空間裏的各種豆類和高粱小米這些雜糧,又各挪出來一千石,陸寶珠覺得,這下子縣庫的倉場可能已經堆滿了吧!

    這些糧食應該能幫助棗縣的百姓度過今年的難關了吧!

    幹完這一切,父女兩人悄悄離開了縣庫,在夜色的遮掩下穿街走巷。

    在黑暗的巷子裏,又給流浪的乞丐放下了一些糧食。

    來到縣城中心,隨意找了個角落,兩人又進了空間休息,等待天亮之後,往下一個縣城出發。

    *

    通往燕羽關的官道上,一輛牛車緩慢的前行着,車上坐着的兩人,正是陸老大和陸寶珠。

    兩人已經出來二十幾天了,他們一路打聽着,先往旱災嚴重的地方走。

    白馬關十二個縣有一半的地方受災嚴重,有的地方都已是顆粒無收,官道上都是逃荒的災民,目標就是各縣的縣城。

    災民們都聽說縣城有官府救濟,有喫的,有水喝。

    遇到災民,父女二人就收起牛車,把自己搞的和災民一樣狼狽,跟着災民一起走。

    其他縣城的情況大致都差不多,縣庫無糧,全靠富商捐糧施粥。

    有些山多地少的縣城,情況更嚴重,眼看着就要斷糧了。

    父女兩人對這些縣城的官員也不瞭解,怕官員貪墨下糧食不救災,都是在縣衙糧倉放下糧食之後,再裝神弄鬼的,警告一番縣令老爺。

    然後又在縣城各處,張貼了縣庫有糧的標語,纔不放心的離開。

    當然,這世上也不是哪裏都有大善人的,更多的是爲富不仁的有錢人,如棗縣遇到的盧富有那樣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

    不放心官府,又沒有那麼多有良心的商家,直接送糧又怕引起搶奪,反而會害人性命,災荒年月,弱肉強食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不能大量送,也可以在官道上撒一些糧食,餓急了的人就是想搶也沒辦法,發現的人多了,能撿多少就多少吧,至少能救命。

    在一些小路邊的山林裏,山石後面,有水源的地方,陸寶珠都放下了一些糧食。

    這就要看災民的運氣了。

    要是有災民路過發現,自然能悄悄帶回家,度過一時的危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