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
    第212章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求月票!】

    之所以亞聖是孟子,而不是荀子。

    便是因爲孟子,同時豐富並開創性地將儒家學說發揚廣大。

    以“性善、王道、仁政”的基本理念的孟子,以其無與倫比的“浩然正氣”,不但在百家雄起時爲儒家贏得了尊嚴,同時也爲孔子之後儒家的整合和此後儒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

    正因爲孟子中興,儒學從孔子之後,再次成爲顯學並最後經董仲舒的改造而成爲獨尊的正統。

    朱高熾繼續給父皇介紹道。

    “在顏子、子思的東側從北往南,分別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

    “在曾子、孟子的西側從北往南,分別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

    除了朱熹,其他人基本都沒聽過吧?沒關係,這四配十二哲共十六人,除了子思、孟子和朱熹之外,另外十三人都是孔子的入室弟子,是因爲輩分在這擺着的,聽沒聽過不重要。

    而朱熹之所以能配享從祀孔廟,那便是因爲理學的緣故了。

    “等等。”

    朱棣蹙眉又回味了一遍。

    是不是少了點什麼?“荀子呢?”朱棣發出了靈魂疑問,“荀子不是聖人嗎?爲什麼沒有配享從祀孔廟?”

    “回父皇的話,荀子是聖人,被稱爲儒家後聖,現在也確實配享從祀孔廟了,只不過沒在這四配十二哲裏,而是在東西兩廡從祀的‘先賢先儒’裏(荀子從孔廟除名是明代之事,但是嘉靖年間,此時尚未發生)。”

    朱高熾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看好大兒這副模樣,朱棣便曉得,其中必有隱情。

    荀子作爲先秦時期的最後一位大儒、儒家思維集大成者,他不僅沒能和與他並稱的孟子一樣獲得儒家亞聖的稱號,而是來了個不倫不類的“後聖”,便是連配享從祀孔廟中位列“四配十二哲”的資格都沒有。

    荀子,爲何會有如此待遇?

    他到底是做了什麼以至於如此不受後世儒者待見呢?

    “哼,這裏面到底有什麼說法?爲何支支吾吾瞞着朕?”朱棣輕喝道,他確信這裏面一定是有問題的,畢竟配享從祀孔廟“四配十二哲”是多少大儒夢寐以求的位置,若是其他輩分不夠貢獻不足的人進不去也就罷了,以荀子的地位,怎麼會進不去呢?別說“十二哲”,就是“四配”的聖人,也足夠了吧!

    朱高熾不敢說,道衍卻早料到朱棣會問。

    事實上,在道衍與張宇初商議爲姜星火補上這個窟窿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

    道衍淡淡笑了一聲,然後擡起頭望向朱棣,道:“這裏面是有幾個緣故的,不過老衲說的直白,還請陛下恕罪。”

    “道衍大師且說來,朕絕不怪罪。”朱棣大方道。

    “其一,便是理學興起後,說荀子詆譭大賢至聖先師孔子。”

    “哦?”朱棣大惑不解:“荀子怎麼會詆譭孔子?”

    道衍慢條斯理地說道:“這件事,是因爲荀子在《宥坐篇》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在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叫卯的大夫官至少正,這人能說會道很有本事也很受歡迎。他與孔子一起在魯國講學,結果把孔子的學生都搶了去。後來孔子當了司寇,上任僅七天就把少正卯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並且暴屍三日關於孔子誅殺少正卯一事是真是假,上千年來衆說紛紜,爭論不休,可不管這事真假如何,就憑荀子把這事寫下來,在後世儒者的眼中,那就是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行徑。”

    “確實如此。”

    朱高熾也是苦笑一聲道:“這件事如果說是真的,那毫無疑問就要在大賢至聖先師的聖人像上塗抹污點;這件事如果說是假的,那荀子就是明目張膽地污衊大賢至聖先師無論怎麼樣,都是錯的。”

    朱棣聞言,也點了點頭。

    或許,這僅僅只是荀子的一則寓言故事,用的是託聖立言的手段,在以前可能也沒什麼。

    但隨着程朱理學的興起,社會風氣愈發森嚴,開始有了“理大於天”的思潮,荀子的這般詆譭大賢至聖先師,自然是罪大惡極,只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荀子翻不了身了。

    “其二,陛下之前說過,荀子有三個有點名氣的學生。”

    道衍笑了笑:“張蒼乃是西漢一代名相,所謂漢既初定文理未明,蒼爲主計而整齊度量、序律歷,不過此人做事一流,卻沒有留下太多的著述,因此歷史地位很高,思維層面上卻沒有太多可以議論之處荀子的地位之所以這般尷尬,主要是被剩下兩個學生拖累了。”

    “韓非,李斯。”

    “此二人乃是最爲知名的法家人物,而儒與法之間的對立向來是十分嚴重的,儒家瞧不起法家,法家也瞧不起儒家。韓非就曾直言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五蠹》中,韓非更是將儒者列爲蛀蟲一流.李斯就不單單是像韓非那樣抨擊法家了,李斯不僅是成爲秦國的丞相,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來更是將禁儒這件事實實在在辦了起來,正是在他的建議下,秦始皇才決定施行焚書坑儒了。”

    嗯,一個動嘴,一個動手,把儒家在秦朝差點搞得道統斷絕。

    儒家要是不恨韓非和李斯,那就怪了。

    而荀子作爲韓非和李斯的老師,在儒家這裏還能撈到什麼好評嗎?

    能有韓非與李斯這兩位好學生,荀子這位老師難道不負有責任?更何況在荀子的思維中也實實在在的處處彰顯着法家思維。

    朱棣一時唏噓道:“怪不得.怪不得荀子連四配十二哲都進不去,根子上竟然在這裏。”

    “還不止如此。”

    道衍微微頷首,繼續道。

    “其三,便是儒學也有流派,儒家推崇內聖外王,便有了內外之分.代表心性儒學的孟子更講究的是內聖層面,而荀子則加註重外王之道,甚至猶有過之。”

    大約曉得朱棣不太懂這些儒學內部的細微差異,道衍給朱棣解釋道。

    “孟子認爲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只要按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一步步來即可。而荀子覺得人之初性本惡,所以只講禮不行,還得用法來治惡,要禮法並用。”

    “孟子的思維有一條非常重要,便是性善論,也就是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卻是恰恰相反,荀子是性惡論,就是‘人之初,性本惡’,雖然在荀子的思維中提到了‘化性起僞’認爲只要經過後天的教育,人總會回到禮樂善良的狀態下,但這直接與孟子形成了對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