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392章 尋思
    第392章  尋思

    2023-07-26  作者:  西湖遇雨

    第392章  尋思

    就在高遜志還在思忖張宇初口中的“光明”是何意時。

    “汝方纔言道,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

    張宇初笑了笑,承認道:“說的確實不錯。”

    辯經哪有上來承認對手是對的?高遜志神色微微一凜,不知對方是何意圖。

    “但依我看來,說的還不夠透徹。”

    張宇初緩緩言道:“天下之理一也,豈容有二?要我說來,心即理也!萬事萬物只有此一理,也唯有此一理!以此天理解萬事萬物,迎刃而解。”

    前半句的“天下之理一也,豈容有二?”來自《朱子語類》,而這後半句,則是原封不動地把高遜志剛纔的嘲諷給還回去了。

    這裏就要大略提一句,原本兩人是在辯論王霸之辯,如今跑到了天理和私心上,是不是跑題了?答案是不跑題。

    因爲按照辯經的默認規則,關於“道”或者說“天理”,是壓過一切的最高命題,是所有命題的本源和根本,其餘的無論是工夫論、本體論、心性論、有命論、認知論都是下面的分支命題,而所有的這些分支命題都是可以追根溯源到“道”或者“天理”上面的,換言之,一切命題基本都是由“道”或者“天理”衍生出來的。

    如果天理有了新的說法,那麼高遜志根據天理衍生出的王霸之辯的“天理、人倫、綱常、私心”這些說法,自然會被從根子上推翻。

    但是,但是說吧,這事雖然不違規不跑題,可一般沒人去動“天理”這玩意啊!    高遜志按照自己快攻的風格,剛想張口反駁,然而話到嘴邊,卻突兀地嚥了回去。

    他琢磨着,這裏面是有陷阱。

    因爲按常理來說,《朱子語類》裏的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

    “天下之理一也,豈容有二?”的正確解法,是朱熹在說“理一分殊”這個大原則的事情,這裏的“理”只有一個,不是被張宇初這麼拿來用的,若是尋常人來說,那就是連基本含義都沒理解就拿來瞎套用,是會貽笑大方的。

    可張宇初顯然不是這麼簡單,因爲高遜志細細想來,就想到了陷阱何在。

    《朱子語類》開頭就說:“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總萬物之理而謂之太極”,朱熹在鵝湖之會上也明確提出:“太極者,萬物之理也”,但在《朱子語類》不起眼的一個地方里,還有一句話,叫做“人人心中有一太極”。

    這就是經典的綿裏藏針了,若是高遜志直接反駁,那麼張宇初恐怕會馬上拿朱熹的原話來回敬。

    可不反駁,又該怎麼辦呢?

    二樓,朱棣轉移了目光,落在朱高熾身上,淡淡說道:“你覺得如何?”

    本來有些惱怒的朱棣,此時見高遜志犯了難,反而不着急發怒了。

    畢竟,若是能讓張宇初正面辯駁贏他,那絕對是比派人把高遜志當場砍了,心頭要快意的多。

    朱高熾回答道:“兒臣覺得,若是國師統籌調度做了預案,那麼想來張真人贏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國師向來不乏驚人之論。”

    朱棣點了點頭,姜星火的能力他還是非常信任的,如此說來,只要看這高遜志被辯得下不來臺就好了。

    “哼,朕看你還能撐多久!”

    朱棣看着高遜志陷入沉思的模樣,嘴角泛起一抹弧度,說道:“好,那就先這樣,等高遜志輸了,再論如何處置吧。”

    兩人的交鋒從一開始就火藥味十足,眼見擂臺上的氛圍越來越激烈,觀衆席上也不禁響起一陣竊竊私語。

    在場每個大儒、士子的眼神中,都帶着幾分期待。

    在沙漏走完的前幾息,高遜志終於說出了他的反駁。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天理張之爲三綱,紀之爲五常,亙古亙今不可易,千萬年磨滅不得。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汝言‘心即理也’,私心如何成就天理?一派胡言爾。”

    高遜志還是死死地咬着三綱五常這個標準答案不放,這也是朱熹在鵝湖之會反駁陸九淵的思路,最起碼,在高遜志看來這個答案是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畢竟鵝湖之會陸九淵雖然稍占上風,但朱熹也沒輸。

    總不能張宇初拿出來的心學,比陸九淵還強吧?

    根據他對張宇初的瞭解,對方雖然號稱“道門碩儒”,但並沒有這個水平。

    張宇初見了高遜志的回答,心中卻愈發篤定。

    姜星火說的是對的。

    客觀唯心主義是無法對抗主觀唯心主義的。

    只要俺尋思這是對的,那這就是對的,你說別的都沒用,我不聽。

    張宇初微微一笑,說道:

    “朱子有言:人人心中有一太極,所謂太極者,萬物之理也。”

    “我覺得,朱子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萬物之理,是存在於人的心中,那麼什麼是‘心’呢?”

    “《孟子》雲: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我覺得,心已是本體,本體之外豈復有本體?心之體性,虛靈不昧,無有限量。理具而事應,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皆在心頭。”

    “所以,按照朱子的說法,心包萬理,萬理具於一心,故大凡理只在人心中,不在心外。”

    “人心,萬事之主也,心雖虛,都是實理,心雖是一物,卻虛,都能包含萬理。”

    朱熹說沒說過這些話?當然說過,這都是在《朱子語類》裏明擺着的。

    朱熹還明確地說過“人之所以位天地之中,而爲萬物之靈者,心而已矣!然心之爲體,不可以聞得見,不可以思慮求,謂之有物,則不得於言,謂之無物,則日用之間,無適而非是也萬物有心而其中必虛。只這些虛處便包藏許多道理,彌綸天地,賅括古今,推廣得來,蓋天蓋地,莫不由此,此所以爲人心之妙歟”。

    但是,這些是朱熹心性論裏,爲了讓三綱五常限制人心,所以才這麼提的,張宇初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斷章取義、移花接木。

    可憐朱熹拿着針線縫合了一輩子,自己縫出來的布反倒做了他人嫁衣。

    張宇初一口一句“我覺得”,給高遜志弄得有些氣悶,不過截止到目前,局面還沒有脫離高遜志的掌控,畢竟張宇初還沒拿出什麼超時代的東西,依舊是朱熹和陸九淵的舊版本武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