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合理中的合理
    朱暉報捷的奏疏,在三天後便已傳到了京師。

    朝野上下本來知曉朱暉獲得“大捷”,還以爲大明出了第二位戰神,但等知曉原來這次首功只有四藉時,朝野上下的大臣也都驚呆了。

    派五萬兵拿四個首級……這功勞果然是“曠古絕今”,而戰事還在進行中,好像朱暉已經忍不住要把功勞上報完畢之後就打道回府,這更讓朝野上下覺得這老小子沒什麼志氣。

    早朝之前,朱祐樘整裝完畢,在李榮和陳寬的陪同下去往奉天殿。

    李榮還在交待着什麼:“……捷報是昨日午後傳到京師的,朝中如今已經傳開了,以東廠所查知,目前朝野上下對於保國公……頗有微辭,認爲其在戰事尚未結束時,先行報功,有懈怠和瀆職的嫌疑。”

    “鼠目寸光!”

    朱祐樘惡狠狠評價了一句。

    李榮沒聽明白,皇帝這是在批評朝中大臣?還是在批評朱暉?

    朱祐樘又想起什麼,望着一旁的陳寬道:“閣部的票擬是什麼?”

    陳寬一怔,先瞅了眼李榮,大概意識到自己所代表的是陳寬,也就是司禮監的意見,他才小心翼翼道:“內閣酌定以軍功犒賞獲功績之人,但以保國公上報之功勞,減二等後頒賞。”

    “減二等?”朱祐樘皺眉。

    他看過朱暉上奏請功的奏疏,光是羅列有功之人就有上千人,如果是減二等的話,那絕大多數都屬於“不升賞”的範圍,畢竟朱暉也還要點臉,不是每個人都能“擢升三等”或者以上。

    “秉寬怎麼說?”朱祐樘這次看着李榮。

    李榮道:“從昨日,未曾見過蔡國公,據說蔡國公最近在忙着永平府鐵礦場的事,那邊又開出了一個大的鐵礦場。”

    朱祐樘皺眉道:“秉寬應該沒去永平府吧?”

    李榮急忙回道:“未去,不過要跟那邊的人接洽,最近蔡國公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今日早朝……或許也不會親臨。”

    “嗯。”

    朱祐樘繼續往前走着,稍微沉默之後,臉上纔多了幾分暖意之色道,“不來也好,今日的事也微不足道了。”

    李榮和陳寬對視一眼,他們都覺察出來,皇帝也覺得四個首級的功勞有點丟人,都不好意思讓張周這個大明戰場上的大拿出來品評一下了。

    想來,反正這也不是張周所主導的戰事。

    尤其李榮這邊很清楚,張周那邊已經開始佈下一個大口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回頭因爲張周的籌劃而取得對韃靼人伏擊的成功……估計朱暉也無地自容了吧?

    ……

    ……

    奉天殿,早朝。

    因爲是大朝,在場文臣武勳來得也很齊,也是知曉當天有西北的捷報,但凡是還能下地的,基本上都來了。

    可就是衆人沒在朝班上看到張周的身影,這還是着實讓人意外的。

    尤其是謝遷,回頭看了幾次張周的位置,不時還往別人身上看看,每個人跟他交錯過眼神的,好像都理解他的意思……張周沒來,我們看到了,明白了,至於怎麼借題發揮,謝老闆您看着辦。

    上來就是西北軍功奏報。

    由陳寬將朱暉的上奏,於當衆宣讀,在場的人都屏氣凝神聽着。

    有關犒賞那份,陳寬沒有讀,隨後退回去,等着朱祐樘對此進行點評。

    朱祐樘道:“保國公出徵日短,已有功勳取得,且河套之地已無韃靼大規模調動的跡象,是爲大明軍威的體現。”

    在場大臣一聽,嘿,這話也有道理。

    正因爲大明的軍威在那擺着,韃靼人不敢跟大明正面迎敵,才導致朱暉取得的戰功很少,但就這樣還是讓他刮到了四個韃子人頭的大獎,這充分體現了朱暉的“能力”。

    而一旁的李榮聽着不對味。

    李榮心裏覺察不妙,他心想,花馬池可是跟河套之地接壤的,只是花馬池在東河套之地的西邊,而朱暉五路人馬出兵是在東河套之地的東走廊,中間夾着荒漠之地,但這能說河套之地不會有韃靼人活動的跡象?

    如果沒有的話,那豈不是說……那位蔡國公的預言不能成真?

    裝!

    陛下,您可真會裝。

    李榮臉色不動,卻是靜靜觀察下面大臣的反應。

    此時劉健走出來道:“陛下,既然河套出兵的目的已達,當以將士撤回關隘之地。”

    連劉健都主張撤兵了。

    首輔的意見,在朝野上下是很重的,很多大臣覺察出,這應該就是傳統文臣應該所秉承的態度。

    你朱暉也就那樣了,再讓你往北走,真讓你遇到韃靼人,還不定鬧出什麼幺蛾子,就當你是帶兵巡查河套之地,現在也該撤回來,至少讓你的兵馬有關隘作爲屏障,難道你還想殺進韃靼人的老巢不成?

    朱祐樘聽到退兵的建議,臉色不冷不淡,幽幽一嘆道:“此番出征可謂是大張旗鼓,若只是以目前的結果來結束戰事,是否太過於勞師動衆?”

    意思是,不撤。

    劉健道:“我朝出兵人馬分散於各處,各路人馬協應不夠,以至於幾路人馬之間不能呼應和調集,若遇韃靼集合兵馬一一分襲,或會陷入孤立難援,此時撤兵也是爲對各處最好的交代了。”

    言外之意,陛下,咱還是見好就收吧。

    看看那個保國公,分要分兵五路,就算火炮和火銃再厲害,韃靼人集合個幾萬人馬襲擊一路,指望保國公那幾路人馬能互相增援?

    別到時來個全軍覆沒。

    現在殺了四個人頭,已經算是有成果,也不至於說是毫無寸功,獎賞幾個人就撤回來,皆大歡喜。

    朱祐樘面色不悅,卻沒反駁,看了看一旁的李榮。

    李榮知道皇帝這會是要拿自己當槍使,他走出來笑道:“劉閣老,以目前所得的戰況來看,韃靼各處都無調動的跡象,這會便退兵,只怕會影響了三軍將士的士氣吧?”

    說到這裏,李榮看了看皇帝,神色似還無寬解,他又增加了一句,“況且大同鎮還有新建伯坐鎮,韃靼人要是敢傾巢而出,只怕他們還是要掂量掂量後果的。”

    劉健看老成持重的李榮都出來幫皇帝圓場,他很識趣退回到臣班。

    大概是在說,我的意見就這樣,管伱聽不聽呢。

    以後出了事,可別說我沒提醒過。

    朱祐樘道:“退兵之事,朕再酌情思量,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證各路人馬的糧草增援,互相協應很重要。朕在想,若是韃靼人不跟保國公在河套正面迎戰,會不會從旁處來襲擾邊關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