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197章 父愛的演繹
    第197章  父愛的演繹

    楊一清的事還是給了朱厚照一些困擾,在他的記憶裏,史書都是記載楊一清是既有能力又忠心的大臣,在後來的嘉靖年間他也當到了首輔的位置。

    但兵部侍郎許進這個時候前往陝西,不就是明擺着說楊一清是他劉大夏的人嗎?

    現實和記憶的割裂讓朱厚照有些不自在。

    但輕易要動楊一清是不會的,從王越到秦紘再到楊一清,西北少不了一個強力的人。

    於是他在東宮的殿裏思來想去還是以局勢暫時穩住爲好,不管怎麼樣,明中期這個時候,臣子是動搖不了朝廷的根基的。

    但這個信他要好好回。

    “這封信本宮親自寫吧。”

    豐熙微微一怔,皇太子對於地方的這些要員都非常重視,甚至不亞於在京的一些大佬,這其中其實也見太子的執政思路。尋常人或是簡單應了了事,但若要當個有心人,其實太子的行爲都可以咂摸出味道來的。

    “是,微臣遵旨。”

    朱厚照颳了刮鼻子,“你們覺得楊一清此刻是什麼心情?豐熙,你先說。”

    “微臣覺得……他應該是有些迷糊。殿下是勵精圖治的一時明主,本來處理邊鎮各軍空餉之害也是利軍之策,但這其中又摻雜着大司馬,所以他怕是會摸不準殿下的用意。因而纔有這封信。”

    “劉瑾,你說呢?”

    劉瑾沒有豐熙的稚嫩,也說得更大膽,“楊一清是何等樣人…殿下也是清楚的。他做官一向個性極強,利國利民的事他自己就會做,不是利國利民的事他不敢明面抗旨、暗地裏也會想個辦法拖延。因而這封信,不是爲了來摸殿下的用意,而是爲了減少殿下的猜疑。”

    這話豐熙不敢說。因爲如果劉瑾說的是真的,其實有些誅楊一清的心的,因爲他在和太子玩心眼。

    楊一清的確很有個性,到目前爲止,朱厚照還沒碰到一個類似的官員。

    “那這封信,伱們覺得,要如何回?”

    劉瑾稍作凝思,“微臣以爲,當回覆他實心用事,以朝廷和大局爲重。”

    朱厚照忍不住瞄了他一眼,這個老太監,也是夠滑。

    “你這個話,是要把朝廷的三邊總督給難死了。以朝廷和大局爲重,什麼大局?哪個大局?”

    嘉靖皇帝就喜歡這樣,讓臣子猜,搞得朝堂之上蛇蛇蠍蠍的。

    太子自己坐下來提筆,“本宮給了劉大夏這份差事,何嘗又不希望他成事兒?哪怕只是將邊軍各鎮領空餉的積弊稍作清理,於朝廷、國家也有莫大的益處。如果劉大夏始終能爲朝廷做出這樣的貢獻,這兵部尚書之職給他又如何?所以第一點,就是告訴楊一清,不要有其他心思,配合兵部做好這項差事。”

    “另外,你們覺得許進這個時候去固原府能有什麼事?”

    豐熙和劉瑾都蹙眉沉默。

    “我們瞭解楊一清,劉大夏、許進難道不了解楊一清?清理空餉之事,只要朝廷支持,沒有劉大夏的話楊一清自己也會做。所以許進一定是因爲旁的緣由才親自去的固原,他想拉攏楊一清。”

    “所以殿下是想直接和他挑明?”豐熙大約能猜到,因爲太子往日就喜歡直來直往,不喜歡和臣子互相猜來猜去,降低效率。

    朱厚照讚賞的點了點頭,“楊一清這樣的人,心志堅定、極有主見,心思玲瓏剔透,想忽悠這類人,即便能做到,也會很累,而且風險極高。倒不如直接告訴他東宮的用意,本宮想要這樣,你楊一清做得到有做得到的下場,做不到有做不到的下場,然後看他的選擇。”

    在這個時間節點,旁的朱厚照都可以不在意,唯有一條,西北掌握甘、寧、榆三處幾十萬兵馬,而且直面河套地區的蒙古諸部,他絕對不能夠和劉大夏那樣秉持着以和爲主、儘量避戰的態度。

    這也算是在複雜的政治局勢中抓住主要,忽略次要。只要這一點可以,其他的日後再說。

    所以這封信朱厚照就準備這麼寫,臨了還囑咐劉瑾,“這封信宮裏送,你去派人。見到楊一清的時候告訴他,明白回奏,不得拖延!”

    “是!”

    此事後,朱厚照伸了伸懶腰,“豐熙,後面還有什麼要事麼?”

    “殿下宣了《明報》的張成田進宮的。”

    朱厚照想起來了。

    “喔,對的。把之前準備好的那些奏疏都拿出來吧,一會兒叫他給帶回去。”

    這些奏疏是豐熙、靳貴等人從軍報上摘錄的,有些敏感信息不能讓張成田帶到《明報》上去。剩下的,大致就是這幾年的邊患情況:

    弘治十三年四月,賊入寇大同,京師戒嚴,人心訩戄。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在大同左衛大肆殺掠;五月中旬,西自威遠、平虜、井坪等衛所,東自陽和、天城、順聖川,南至應、朔、山陰、馬邑、渾源、蔚州、廣昌等州縣中間環屯列寨,綿亙千里,煙火聚落百萬餘家,旬日之間生產蕩然,人畜殆盡。

    弘治十四年八月,虜酋小王子聯合火篩等蒙古諸部約七八萬騎從寧夏花馬池深入固原迄南,分路搶掠,火光營盤數十餘里,勢甚猖獗。

    弘治十七年,蒙古右翼火篩部率數百人攻至焦山……

    每一次這些軍報來的時候,朝中的反應都是慷慨激昂,等到弘治皇帝真說要開幹,又是謹慎爲要。次數多了,搞得大家都慢慢習慣了,反正他們也就是在邊境擄掠一番,過後就回去了。一日一日晃下去,邊關的局勢真叫一個糜爛。

    張成田手裏捧着的這些奏疏也是沉甸甸,

    朱厚照交代他說:“這些奏疏中詳細記錄了這幾年蒙古諸部對我大明的進犯,幾乎是年年都有,裏頭也記錄了不少細節,你回去不忙立馬報道,先整理出來排個計劃,過段時間報上一個。不要每日不停,否則會給人一種疲憊之感。”

    張成田奇怪,但是他不敢問。

    結果朱厚照也看出他的疑惑,解釋說:“先前給那108將排名,目的是讓他們的臉紅一紅,不是真的叫百姓看朝廷的笑話。這次的這些事,則是要入心入腦。你手底下可有文筆絕妙的人?最好是寫過故事的。”

    張成田眼珠子一轉,“倒有一人。”

    “那你就看着安排,總之一個效果,要體現敵人的兇惡,我方的忍耐,另外,不可描述朝廷一味避戰,我們是要引導民意對韃靼人不滿,不是對朝廷不滿。況且,弘治十四年都指揮使王泰師戰死,弘治十七年,都指揮使鄭禹戰死,這些都說明大明的軍人是與敵人在殊死搏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