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427章 入京 爭銀
    第427章  入京  爭銀

    【應該是第427章,之前這章準備安排在425,忘記改了】

    正德二年二月初。

    山東巡撫劉健入京,他是第一個向皇帝述職的封疆大吏。

    作爲前任首揆,皇帝一直對他有些特別。

    而且,現在內閣的兩位閣員還與他關係甚密。

    劉健依然有這種略顯特殊的地位,實際上也反映出現在的內閣仍然在皇帝心中具有一定地位。

    而述職的主要內容,要包含土地、人口、夏稅、秋糧。

    前文已述,明朝的稅收分夏稅和秋糧,其中秋糧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基本能達到八九成。且解送京師的時間都差不多是來年2月。所以當初皇帝選擇將大朝會定在三月。

    就是空出一個月的時間回顧過去一年的成績與問題。

    大朝會之後,還會有人事變動。

    因爲變動的人不會少,吏部多多少少會有些動作,這種動作掩蓋不住,消息也不脛而走,再加上去年的前例在前,所以自然讓許多官員非常在意。

    自然的,正德二年的述職,便不是簡單的述職。而是要在皇帝面前分出個高下。

    朱厚照則十年如一日的以實務爲先,如同去年一樣,他不會強行要求各省上繳的稅賦有所增長。因爲這種政績觀一旦樹立,固然會讓國庫充盈,但地方官必定不擇手段的徵繳糧食,到時候,可就不一定是好政策了。

    述職的這個過程,其實聽還是次要,主要是皇帝會穿插大量的提問,一旦回答不上……因而這就要求每個封疆大吏都要對自己治下的情況很熟悉。

    對於山東來說,

    劉健主要稟報去年所領的三十萬河工銀究竟花在了什麼地方,修通了多少水渠,溝通了多少水系,糧食收成如何。

    朱厚照看了,山東省有耕地約72.4萬頃,稅賦上繳280萬石,與去年略有增加。

    明代,山東也是稅賦大省,基本上也就落後於富饒的南直隸,它與浙江、陝西、河南都是可以每年上繳200萬石以上稅賦的大省。

    “……山東的情形尚算穩定,與往年並無不同。不過山東於弘治十一年、十二年均有過大旱,臣計劃,未免不測,要在正德二年於各縣重新完善預備倉之制。”

    預備倉也就是儲糧,這裏最容易有窩案。

    朱厚照聽得懂他的意思,“知府以下的官員,朕允你當場決斷之權,知府及知府以上,你可一併處置,只需上疏告知朕一個理由即可。”

    “臣,謝過皇上。陛下,臣仍有不情之請。”

    “說。”

    “正德元年,陛下撥銀三十萬作爲修河工款,臣在濟南府、兗州府、青州府發動百姓疏通河道、加固河堤,但山東境內河流衆多,三十萬銀兩真的用起來卻是捉襟見肘,臣只得分輕重緩急,先通堵塞之河、先貫乾旱之地。

    臣知道,這筆款子今年按理輪不到山東,但山東的許多水利修在了半道上,若是此時不做,則前功盡棄。且,臣聽聞國庫充實,不知陛下能否再撥銀三十萬兩?”

    朱厚照先前已經派了謝丕去看了。

    劉健這個人呢,辦事還算用心,不是那種虐民、欺民之官。

    而錢,若能真的用在民生之上,朱厚照本身是沒有意見的。

    “按理說,朕不該開了這個口,不然只給你不給其他人,該說朕偏私了。不過憐憫天下百姓的不止伱一人,朕也是一樣的。這銀子,朕答應了。”

    劉健大喜,“皇上寬仁厚德,臣替山東百姓謝過皇上!”

    朱厚照沒再多說什麼,不過劉健一句‘臣聽聞國庫充實’,讓他有些在意。

    只是後來一想,他畢竟是過去的劉閣老,想打聽一些情況還是容易的。

    與此同時,山東以外的各地的主要官員也都已經啓程。

    杭州。

    梅可甲迎上了北上的浙閩總督王鏊。

    其實梅可甲的身份讓很多人都難以把握,要說出身,他只是一介商人,即便有官身,但在大明的政治氛圍中,不是科舉出身的官身,那還是次一些。可要說地位,他手握梅記,整個江南地區,想做出海生意的人沒有一個不賣他面子的。

    因爲只有他,纔有船。

    再加上兩位貴人都是他的女兒。

    現如今,梅記儼然成了皇商,而他梅可甲也似有了重臣之尊一般。

    這樣,王鏊纔來杭州見他。

    不過王鏊脾氣執拗,從來都不是攀附權貴的人,

    他來此處不是賣這個國丈的面子,他是爲了海貿盈餘一事而來。

    弘治十八年底,皇帝力排衆議堅決開海,一整年的時間,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大半和海貿扯上了關係,即便不出海,也有可能將手裏的商品賣與出海的商人。

    其中梅記實力最強,今年6月、9月分別派遣了三十艘四百料大船集中出海,可以說是聲勢浩大,蔚爲壯觀。

    而爲了裝滿這些船,梅記的‘下游供貨商’幾乎遍及整個浙江,寧波市舶司最大的一處商鋪就是梅記經營的。

    相比較而言,福建和泉州市舶司也有一些大的商賈,但規模顯然小於寧波。

    王鏊給皇帝放到東南這地方來,就是要穩住開海的局勢,所以於寧波舉足輕重的梅記他如何能不來呢?

    不要說梅記的銀子和他沒關係,梅記畢竟在他管的地界上做生意,述職之時,提到要起解多少銀兩入京,也是核心問題之一。

    此外,

    市舶司設立之後,朝廷陸續完善了稅賦、查驗、審批等機制。

    所以今年朝廷在東南的銀子,主要是三塊。

    第一,便是浙、閩兩省原本的田賦。

    這方面浙江多些,夏稅秋糧加起來要將近二百八十萬石,福建少些,大約在九十萬石。

    這一點他這個福建總督都是有數的,今年浙江和福建無遍及全省的大災,而且兩省官員,除了他還有王瓊、毛紀、豐熙、章黎、王守仁……

    在這麼多人合力下,浙江的田賦也算是有所增加,去年爲二百五十萬石,今年足足增加三十萬。

    這很不容易。

    大概也有浙江的貪官、宗族殺得更多的因素。

    福建則動靜不大,其往年也能上交85萬石。

    不過福建從來都是兵家不爭之地,大明歲入兩千八百萬石,天天折騰這田賦不到一百萬的地方也不容易有顯著的成效。

    第二,就是各地市舶司的所收的關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