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852章 分層分區
    周尚文受天子一路提拔,儼然成了皇帝最爲偏愛的大將之一。

    不過朱厚照幾乎不讓他參與政事,像是先前的貨幣改革,就沒有他的戲碼。

    雖然他至今還沒有明文規定,但軍政相互之間的隔離其實還是很明顯的。

    在文人看來,這是皇帝握權,軍隊他們插不上手,那自然是皇帝想幹什麼幹什麼。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古代那麼多聰明人爲什麼到最後演化出個文人領兵這樣的怪胎出來。

    道理很簡單,

    皇帝這個位置,其實就是個獨夫,以一人而對天下人,對他來說,確保沒人可以動得了他這纔是最重要的。

    而武人在這方面實在是劣跡斑斑。

    文人有孔夫子、有儒家思想先套着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別說反皇帝了,你在鄉里頭反自家長輩你瞧瞧。

    但武人不讀書,脾氣又火爆,打打殺殺的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沒有那麼多的思想框框,高興起來伱是君父,委屈受得大了,什麼他媽的君父,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起兵幹吧!

    從這個方面來說,文臣領兵就是好的。

    當然了,對外那肯定是不太好了。

    總結起來就是,對內加強統治,穩固皇權,那就重文輕武,對外持續擴張,加強輸出,那就提高武將地位。

    還是那句話,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是永遠正確的。

    就像唐朝的府兵制,厲害的時候那簡直了,這羣變態就是專門爲了殺戮存在的,唐軍的戰鬥力根本不用懷疑。

    可因爲後勤保障是‘自備’,到最後就開始尾大不掉。

    所謂的募兵制,一開始那也好啊,因爲招募就有挑選,挑出來的那都是好兵苗子,能打。可募兵制下,將領和士兵長期接觸,這樣演變下去,最後那支部隊就只知將領,不知朝廷。

    接着到宋朝皇帝這,就把這倆分開。

    將、兵平時沒啥交情,打仗時候湊一起出徵就行了。

    後世教科書當然輕鬆,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批評人家說這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

    這純粹站着說話不腰疼,人爲的就是將不知兵,五代十國時候將倒是知兵,那把皇帝都弄成高危職業了。

    正確的制度肯定是契合時代的那個制度。

    根據你自己的條件、你要達成的目標建立制度,這就是好的。

    到朱厚照所面臨的當下,經濟貨幣、殖民意識、思想解放,方方面面大明都要開始膨脹了,那自然就要開始注重對外。

    對外,就不能老是戰敗。

    而既然要贏,就得讓軍人肆意的揮灑才能。

    所以他要慢慢轉變文人壓制武人的這一套邏輯。

    當然,並不是說從此以後讓武人騎在文人的頭上,那還得了,整個成軍政府了。

    轉過來的意思是減少文官對於武將的制約。

    至於越國公周尚文聽着皇帝所謂的讓明軍更好一點確實有些不明白,在他看來大明哪裏還有什麼對手?

    “陛下,微臣愚鈍,不知陛下能否說得再明白些?”

    朱厚照深深看了他一眼,“越國公,朕可以信任你吧?”

    周尚文聽到這話嚇的起身,“陛下何出此言,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

    “好。排兵佈陣、統兵帶兵這些事,你打了一輩子仗,朕肯定沒有你懂。不過哪怕朕是個外行,也明白武器的變化對於戰爭形態的影響。

    譬如,一個衛所之中,有幾個騎兵、幾個步兵、幾個投矛手,這都是有說法的。可現在火銃、火炮來了,明軍還保持以五千六百人的衛所爲基本作戰單元,這合適不合適呢?”

    周尚文認真起來了,“陛下所說乃是治軍之要,絕非是外行不懂之人所說的話。”

    “吹捧之話免了,朕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這個事,你帶回去仔細考慮。朕以爲,火器一定要繼續發展,而部隊要圍繞發揮火器的最大威力進行重新編練。但是目前的大明火器受到的約束明顯,長矛彎刀還是主流,騎兵衝鋒仍顯威力。

    所以在一些地方,譬如寬闊的西北,火器運輸受限,那麼騎兵、步卒就仍然是最大的倚仗,萬一打個敗仗,剩下的部隊沒有火器不會打仗了,那便是笑話。

而趁着這個改革,朕還有幾個想法想一併實施,今天你在這裏,那便與你講。你是越國公,是朕這二十年下來戰功最爲卓著的將軍,在軍中的威望也最高,不與你說,又與誰說?

    只不過這其中的改動涉及到一些很敏感的事情,在正式宣佈之前,你要守口如瓶,不可透露半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議論。”

    周尚文這才明白爲什麼天子剛剛問了一句能不能信他。

    他馬上鄭重表態,“臣雖然是個粗俗武人,但臣不密則失身的道理還是明白的。陛下今日之言,入得我耳,不出我口,臣敢以臣的項上人頭擔保。”

    “你也不必講得那麼嚴重,朕不想當宋高宗,殺了自己最能打的將軍。”

    周尚文心情稍寬,

    他有時覺得天子更像是當過兵的,每每講話都能戳到他的心中。

    “朕主要的想法呢,有這麼幾個,首先,軍戶最好能夠取消。理由有三,第一,京師諸多高院你是看到的,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這個世上人和人的纔是不一樣的,便如你,你的父親打仗便不如你。可軍戶制度下,老子是兵,兒子也是兵,這實在是太粗糙了。

    第二,因爲吏治不振,貪墨盛行,導致長期以來我明軍中軍戶出生的普通士卒生活困頓,唐人楊炯說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可我大明軍戶呢?怕更多是爲人所瞧不起!而我大明的讀書人,是寧爲一書生,不做百夫長!平日裏瞧不上,等到了戰場上卻叫人家拼命,憑什麼?

    第三,軍戶制度之下,兵員世襲而來,既僵化又冗餘,還充斥着老弱殘兵,越國公不覺得,我大明的軍隊太過臃腫了嗎?”

    因爲人家是軍戶,生下來就是當兵的,而且是朝廷規定當兵的,當兵的就得領餉,這就導致明朝的軍隊規模非常龐大。

    現在北方的邊軍、京師的京營和內地的衛所合計兵員規模超過兩百萬。

    可這兩百萬,真有那樣的戰鬥力嗎?

    現在明軍實際的情況,就是爛菜地裏挑幾顆好菜先養着。

    “除了軍戶制度,朕還有一個想法,便是要軍務和政務獨立開來,民事官員就署理民事,軍事官員則一心訓練備戰,兩者混淆,有時候就連朕都會覺得混亂。軍務獨立以後,簡化指揮體系和層級。如此一來,可以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銳明軍,如臂揮使,來去自如,到那個時候才叫橫行天下,無可匹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