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諸天從長津湖開始 >第187章 活菩薩約翰
    附近的人都已經被日本鬼子殺死,這是事實。

    估計也只有安全區纔有難民。

    歷史上的每一場戰爭中,總會出現一些讓人值得尊敬的人物,對於慘遭迫害的人而言,他們如同光明的燈塔。

    在美國,貴格會教徒釋放自己的努力,並幫助他們建立了‘地下鐵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納粹黨人辛德勒散盡家財,從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毒氣室裏救出1200名猶太人。

    瑞典外交官拉烏爾瓦倫北里以發放假護照的方式解救了至少10萬猶太人。

    更沒有人會忘記奧地利夫婦米厄斯吉普,她曾與其他人,把小安妮弗蘭克一家藏在阿姆斯特丹一座房屋的閣樓上,以幫助他們躲避德國人的追捕。

    即便是有人死不足惜。

    在黑暗年代,大部分人變得麻木不仁,隨波逐流,但總有極少數人挺身而出,置所有警告於不顧,做出一些在正常年代他們自己都無法想象的壯舉。

    金陵大屠殺中,一些歐美人士,他們甘願冒着生命危險,反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建立安全區,拯救了數十萬中國難民,使其免遭日本殺戮。

    在滬上淪陷後的幾周時間裏,也就是1937年的11月,法國神父饒家駒在滬上建立一箇中立區,保護了45萬名在日本侵略中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的中國難民。

    幾乎與此同時,金陵的一批歐美人士決定在金陵建立一座安全區。

    長老會傳教士W·普盧默·米爾斯瞭解饒家駒的壯舉後,便向朋友們建議也在金陵建立類似的安全區。

    米爾斯和其他20名,其中大多數爲英國人,但也有德國人、丹麥人、蘇聯人和中國人,在金陵市中心偏西的一塊地區,建立了安全區。

    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美國大使館以及許多中國國府機構都聚集在這裏。

    而他們建立安全區的信念之初,只是爲在中日兩國交戰的中,爲受困於戰火的中國平民提供一個避難的場所。

    這些人計劃是打算,金陵平安渡到日本人手中之後,在幾天或者幾周時間裏關閉該安全區。

    這個想法最初並未得到支持,其中日本人更是斷然拒絕所謂的安全區。

    隨着日軍日益逼近金陵,不僅親友極力勸說,甚至許多中國人、日本人和西方官員也緊急呼籲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們放棄該計劃,逃命要緊。

    12月初,美國大使館的官員堅決要求安全區內負責人同他們一起登上帕奈號炮艇,該炮艇上已經擠滿了外交官、記者、西方人和難民,他們正準備溯江而上,逃離金陵。

    但安全區的籌建者謝絕這一邀請。

    到了9日,外交官們最後一次向他們發出警告,帕奈號離開金陵,留下來的外國人只能聽天由命。

    出乎預料的是,12日下午,日軍飛行員在沒有事先預警的情況下,襲擊了溯江而上的帕奈號,造成兩人死亡,多人受傷,之後日本飛機的還在炮艇殘骸上反覆盤旋,似乎打算消滅江邊蘆葦叢中的倖存者。

    至今沒有說明爲何突然會襲擊美國的帕奈號,倒是日本人辯稱,飛行員在激烈的戰鬥中喪失了冷靜和判斷力,加之江面迷霧瀰漫,飛行員沒有看清楚帕奈號上的美國國旗。

    但這一說法被證實,完全是日本的詭辯之詞。

    因爲帕奈號遭到日軍飛機轟炸的時候,不僅天氣晴朗,而且日軍飛行員還接到了轟炸帕奈號的明確指令,甚至這條命令遭到強烈的抗議和爭辯,才勉強執行該命令。

    究竟是何原因,也是在後來有人推斷是日本內部政治鬥爭,金陵大屠殺也是政治鬥爭的結果,那條僞造的消滅所有俘虜,隨後被銷燬的祕密電令就是最好的證明。

    也有人說,此舉是想要試探美國的反應。

    總之,金陵城反而比留在帕奈號上安全不少。

    第一批進入金陵安全區的難民,是那些在日軍空襲中喪失家園,或住在金陵市郊,家園陷入戰火,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不得不棄家而逃的人。

    隨着第一批難民的涌入,安全區很快人滿爲患。

    安全區負責人在創立安全區之初,預計難民人數在萬人左右,當前的區域是足夠使用,卻沒想到涌入安全區的人太多太多,多的無法估量。

    許多難民連續多日只能站着,無法入水,一直到新的難民營開放。

    金陵淪陷後,難民營收容人數遠超過預計的數千人,達到數十萬人之多。

    在接下來的6周時間裏,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不得不想方設法爲這些難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食物、住處以及醫療照顧。

    委員會還要保護他們免遭人身傷害,這通常需要他們當面干預,才能阻止日本士兵實施各種威脅性活動。此外,儘管無人要求,他們還全程記錄了整個事件。

    僅有20多個外國人,面對5萬日軍的蹂躪,全力保護安全區內人數超過數10萬之多的難民,這幾乎是一個奇蹟。

    這些外國人,在日軍佔領金陵之前,職業是傳教士、醫生、教授和企業主管,而非是身經百戰的軍官。

    他們曾經衣食無憂,生活平靜而安逸,甚至並不富有,卻爲了與之毫無相干的中國人,而付出巨大的努力。

    而在此之前,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士兵並不感冒,他們認爲中國人比日本人高呢更加難以對付,生活在1927年的金陵裏的老外都還清楚地記得。

    國民革命軍攻入金陵後,曾對外國人大開殺戒,並把一羣外國人圍在美孚公司住宅和英國領事館附近的一座房子裏,其中包括美國領事和他的妻子,一位婦女記錄了那段恐怖的時期:

    “他們會殺死我們嗎?他們會不會像義和團那樣虐待我們?他們會不會更殘忍?會不會在我們眼皮底下折磨我們的孩子?我不敢想象他媽嗯會對我們女人做出什麼事情來?”

    直到1937年,日軍攻入金陵以後,外國人才坦誠:“在日本人打進來之前,我們擔心撤退的中國士兵會做出什麼暴行......但做夢也沒有想到日軍會如此殘暴。相反,我們原本期望隨着日本人的到來,和平、安寧和繁榮將得以恢復。”

    事實卻恰恰相反。

    在金陵大屠殺期間,最具有吸引力的人物就屬於德國商人約翰·拉貝,對留在金陵的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他是一位英雄,是金陵的霍普啥,作爲國際安全區的傳奇領袖,他拯救了數十萬中國難民的性命。

    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拉貝不太可能成爲金陵人的救星,他不僅僅是德國商人,日本盟國的公民,更是na粹黨在金陵的領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