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美娛之花瓶影帝 >第629章 舉一反三
    最初,拍攝“公主日記”的時候,安森就是在有限空間裏依靠細節的鋪墊讓角色變得飽滿立體起來;現在也是一樣。

    在“蝴蝶效應”這個劇本里,情節一個接着一個,密集掃射;而且全部都是戲劇化的情節,沒有留下喘息空間。

    一般來說,這是典型的類型電影劇本敘事模式,不給觀衆思考空間,避免暴露劇情漏洞保證關注力;但同時,留給演員的表演空間也跟着壓縮下來。

    然而,事實並不然。

    在這樣一個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本里,每一個情節都飽含戲劇張力,自然而然地,戲劇張力背後的脈絡就是演員的表演空間——

    如何展現這些張力的來由,又如何把觀衆帶入其中,讓一切變得流暢起來,這就是考驗演員的時刻。

    如果演員功力不夠,沒有呈現足夠的脈絡和細節,觀衆在這樣信息量轟炸的電影面前也就沒有思考空間,持續不斷接受戲劇情節的狂轟亂炸之後往往會陷入疲勞,對第三幕高潮的感知力下降——

    所以,在觀看商業類型電影的時候,觀衆常常會在第三幕感受到疲倦,又或者是認爲第三幕高潮遠遠低於預期,除非結局能夠出現一個高能時刻,否則電影就將在持續下降的觀影體驗裏落下帷幕。

    顯然,這不應該是商業類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是因爲如此,後來不少商業電影都在追求結局的“反轉”,而且還有電影打着“多重反轉”的名號吸引觀衆,利用反轉的衝擊力掩蓋第三幕的高潮無力。

    但事實上,這是卷錯了方向。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在電影第一幕第二幕的劇情轟炸空間裏,通過演員的表演和細節的鋪墊把情感醞釀到位,在第三幕張力碰撞的時刻自然而然釋放出能量,讓“高潮”正正經經扮演高潮的角色。

    一般來說,結局反轉越多的電影,往往越是露怯,以至於“反轉”成爲喧賓奪主的存在,電影本身的力量幾乎被擊潰。

    當然,事無絕對。

    那些經受時間考驗的經典電影裏也不乏結局反轉的作品,但重點在於,它們並不依靠結局取勝,前兩幕的情感鋪墊也必然到位,結局的反轉則是一種能量的引爆。

    比如,“靈異第六感”。

    前世,“蝴蝶效應”院線票房低於預期,沒有能夠贏得太多掌聲,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就在於阿什頓-庫徹的表演沒有能夠完成角色的串聯,電影完全被戲劇性的情節扯着往前跑,第三幕到來之前的鋪墊不夠到位,而院線版的結局並不炸裂——

    一直到DVD上市,光碟裏面收錄導演剪輯版的不同結局,驚天反轉帶來的衝擊完全掩蓋了前兩幕的缺憾,這下全方位引爆口碑,上演了逆襲奇蹟。

    現在,安森就正在試圖爲電影前兩幕注入更多能量——

    其實,表演空間一直都在,重點就在於演員如何解讀又如何詮釋。

    安森三言兩語的簡單解讀,一下就讓希斯明白過來,希斯眼睛裏流露出一抹欣賞,“你完成了一份出色的工作。”

    此時,再細細回想安森和瑞秋這一場戲的表演,又品味出更多細節,越發顯得美妙起來。

    並且,舉一反三。

    希斯,“也正是因爲如此,稍稍改變一個過去就能夠擁有幸福,這讓埃文失去了理智。”

    “一方面,他試圖牢牢抓住幸福拒絕放手。”

    “另一方面,他希望不僅是自己,所有人都能夠幸福。”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回到過去,試圖守護所有人的幸福。”

    果然,天才就是天才,不需要深入思考和剖析,隻言片語就能夠讓他自然而然地切入正確的軌道。

    安森眼睛一亮。

“正確。”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把過錯推卸給別人總是容易一些。”

    “就好像埃文的第一次行動。”

    “他自己也不確定猜想是否正確,略顯盲目地回到過去阻止凱勒的父親,一個動作、一件事而已,然後整個世界翻天覆地,一切都變得順利起來。”

    “這讓埃文產生一種錯覺,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能夠迎來幸福;同時,面臨其他困難和不幸的時候,繼續譴責別人似乎也變得更加容易。”

    “就好像程序裏的錯誤一樣。”

    一旁。

    瑞秋看看安森又看看希斯,她試圖跟上對話節奏,卻發現信息量太大,就連處理消化這些內容也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進行思考再給予反饋呢?

    畢竟,瑞秋現在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演員而已,就連表演也纔剛剛入門,一上來就要求她針對表演展開深入思考,着實是有些強人所難。

    儘管如此,瑞秋也沒有灰心,始終保持專注保持投入,哪怕自己不理解也沒有關係,先側耳傾聽銘記下來再說。

    這,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希斯微微一愣,從安森的話語裏自然而然展開聯想。

    “湯米也是一樣。”

    從安森到自己,希斯腦海裏的靈感悄悄打開了閘門。

    腦海裏,思緒洶涌。

    其實,“蝴蝶效應”裏,嚴格來說只有埃文一個角色擁有表演空間,其他角色包括凱勒和湯米在內全部都是工具人的一種,被安排在正確的位置輸出正確的情緒並且推動劇情完成敘事,這就是全部——

    這不是兩位編劇的能力不足,而是故事自身概念所註定的結果。

    因爲整個故事裏只有埃文一個人在穿越時空在修改歷史,其他人出現在平行時空裏的形象都是割裂且碎片的,他們只能展現角色一種狀態的剖面。

    換而言之,希斯也好、瑞秋也罷,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像安森一樣對故事脈絡以及角色弧光進行全盤思考。

    然而,他們依舊保持專注,並且加入討論。

    特別是希斯。

    希斯張開嘴巴,倒吸一口涼氣,含糊不清地嘟囔了幾句,根本聽不清楚,令人懷疑是外星語的程度。

    “……所以,這纔是這個時空裏一切悲劇誕生的原因。”

    話語,終於清晰起來,希斯猛地擡起頭從自己的思緒裏擺脫出來,眼睛裏寫滿激動和雀躍地看向安森。

    “當湯米得知埃文和凱勒在一起之後,他拿着棒球棍前來找埃文算賬,就是因爲他認爲一切都是埃文的錯,只要清除埃文,他就不會陷入不幸。”

    “卻沒有想到,埃文在反擊之中也被激起怒火,他意識到湯米也是毀掉自己以及小夥伴人生的罪魁禍首,最後防衛過當失手殺死湯米,鋃鐺入獄。”

    “一切,都是有根源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