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唐朝最佳閒王 >第二四四章:空談誤國
    關於這場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的那一刻,再一次成功佔領了長安輿論的頭條。

    如此奇葩的題目,更是引起了不少大儒的狂噴。

    也有一些自覺沒有入圍可能的考生緊跟着開起了嘴炮。

    “殿下,孔博士在殿外求見”新來到身邊的小太監阿滿邁着一雙小短腿,滴滴答答的走到面前低聲通報着。

    正在閱讀試卷的房玄齡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私底下悄悄的打探了眼李元吉,想看他會有何反應

    孔博士,孔穎達,孔夫子的三十一世孫,根苗正紅的儒家後代,當朝大儒。

    一年半以前被擢授國子博士,成爲全國最高學府的高級教官。

    孔穎達手下的學生,以及宗上學生,可沒一個好惹的,不乏一些當朝重臣。

    而眼下的學生,也全是達官貴人之後,皇子們也同樣是他的學生。

    李元吉的這三張試卷,不僅引起了天下書生的不滿,同樣的也引起了孔穎達的不滿。

    試卷通篇與儒學毫無關係,反倒是一向無用的雜學佔據了大頭,這讓孔子後代孔穎達如何能夠接受這一現實

    事實證明,孔穎達的做法是對的。

    全部一萬多名考生,經過底下第一輪的閱卷,如今被呈上來的,僅有不足三百份試卷,而這三百份試卷,僅有五十餘份是前面兩張卷子得分較高的,餘下的則是在時務策方面比較突出一些,低下的考官們不足中選優,這才勉強湊出了不足三百份試卷。

    “宣”繼續看着手中的試卷,李元吉頭也不擡的回覆道。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既然出了這份試卷,就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壓力的準備。

    片刻的功夫,在阿滿的引領下,孔穎達腳下鏗鏘有力的進入了大殿。

    李元吉在上,臺下是房玄齡等二十餘個閱卷的高官。

    孔穎達滿臉的憤怒,倒也瞧見了那些閱卷高官的擔憂,其中幾個與自己關係較好的,也悄悄的使着眼色。

    “百忙之中打擾殿下,臣惶恐,然則近期精力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教書授人也有些喫緊,故臣懇請殿下准許,臣想告老還鄉”剛一見面,孔穎達直接提出了辭呈。

    放下手中的試卷,李元吉微微擡起了頭,一雙凌厲的眼神從其身上掃過。

    “孔博士可是大唐的一塊寶,即身體不適,那便暫時放下國子監那邊的事情吧。”李元吉轉而朝着阿滿吩咐道:“去傳御醫,要用最好的補品,不論花費什麼樣的代價,務必要將孔博士的身體調理好。”

    “殿下,臣自覺能力不足,以無法教授學生,懇請陛下准許”對於李元吉的示好,孔穎達避而不見,繼續嚷嚷着要告老還鄉。

    這種和稀泥的方式自己見的多了,你這種稚嫩的手段,老夫就是閉着眼都能猜透,糊弄誰呢你

    今兒個若是不給老夫一個明確的答覆,老夫還真就告老還鄉你信不

    低下閱卷的大臣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面帶震驚的看向孔穎達。

    身爲儒家的當代領袖,孔穎達有這個資本。

    而李元吉是無論如何也決不能得罪他的,得罪了孔穎達,便意味着得罪了整個儒家,得罪了整個儒家,也就意味着幾乎得罪了全部的官員。

    自漢以後,儒家在各個朝代的地位那是空前的。

    百家早已不知道被排擠到了什麼地方,而儒家也善於改變自身,知道改進自身的不足。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儒家才能保持數百年而不衰落,甚至出現越來越強的苗頭。

    真不知道李元吉這是哪根腦筋搭錯了線,一個好好的科舉,卻來了這麼一出。

    難道不知道儒家已經開始全面佈局了嗎按照套路,未來數十年之後,儒家的影響將深入到天下每一個讀書人那裏。

    “準”雙眼死死的盯着孔穎達,一個準字重重的被說出口來。

    什麼

    李元吉的一個準字,不僅讓孔穎達有些應對不及,就連臺下那二十餘位閱卷的高官也同樣震愕不已。

    趁着其他人沒有開口,房玄齡眼疾手快的放下手中的試卷,連忙起身走到正中央過道,朝着李元吉拱手施了一禮,道:“望殿下三思,孔博士才學搏鬥,且如今年紀也並不算大,尚還有些年頭可爲朝廷效力,孔博士身體不適,臣覺得殿下特允其休養三個月便可。”

    “臣等附議”見房玄齡站出來勸諫,餘下的二十餘人也連忙起身朝着李元吉拱手。

    媽媽呀,沒你這麼搞的,就算是想要開

    戰,難道就不能徐徐圖之嗎非要一上來就甩開膀子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

    現在是啥時候你後天就要登基,而且接下來可能還會出現大旱,這個時候得罪了儒家,那些嘴炮們可不會輕易的放過這個機會的。

    不管是真心得也好,假意的也罷,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站出來制止李元吉這一荒唐的決定。

    “孤從不強人所難,既是孔博士提出來的,孤又挽留無果,爲何不成人之美莫不是你等要孤做那小人之輩”李元吉不喜不怒的說着。

    “臣謝過殿下臣告辭”氣的雙肺都快要炸掉的孔穎達,連連拱手道謝,轉頭便走,連看都不帶多看一眼的,似是對這裏失望透頂。

    “孔博士”

    “殿下”

    眼前這一幕讓所有人沒有預料到,有想攔下孔穎達的,有想在勸一下李元吉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今天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明日便有可能爆發出一場暴風驟雨。

    而那時,李元吉也將成爲天下儒生共同討伐的對象。

    對於上位者而言,這一步棋走的很臭,臭的跟那茅房裏的石頭一樣。

    而李元吉這一衝動的決定,也更是讓不少人都隱隱擔憂,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明君

    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決定,偏偏有可能引起國家的動盪,還未登基,李元吉便將這天給通了個窟窿出來。

    不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李元吉都毫不在意。

    如果孔穎達好聲好氣的來找自己理論,自己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自己不喜歡儒家,但也不仇視儒家,儒家與其他百家在自己眼裏看來,都是一樣的,都屬於華夏的文化傳承,缺一不可,但也絕不能一家獨大。

    但孔穎達上來就是這幅逼宮的架勢,同樣心高氣傲的李元吉,又怎會低頭

    “孤在長安,在北地齊國這麼久的時間,看到了很多問題,也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開了孔穎達,李元吉並不急,但臺下這些人卻要安撫住,也要借他們的嘴把今天這個事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於這個事情,打一開始李元吉心中就已經有了對策,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說別的,只要後人能夠牢牢的記住這一句話,華夏便會永遠的站在世界之巔。

    “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漢家兒郎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李元吉趁機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給人反應的時間,繼續說着:“數百年來,大唐使用的冶鐵技術,依舊是傳承至漢,中間數百年的時間,罕有改進,百姓所耕種的方法,依舊是古老的方法,若不是僥倖之下,孤研究出了袁讓犁,大唐的百姓現在也還只能用那種笨重的方式去耕種。”

    “數百年的時間,各朝各代,獨尊儒術,可依舊有那麼多的朝代更迭,善於變換的儒家,卻沒能將這些王朝也一同改變”

    “孤時常會想一個問題,如果百家依舊存在,百姓現在的生活會怎樣袁讓犁,水車,水泥,火藥,這些民生軍事利器,會不會早在數百年之前就已經被研究出來並且投入實用”

    “孤又回過頭來看了看,儒家的改變,只是在不得已之下才做出的改變,他們的改變,只是自身的改變,而沒有爲王朝帶來什麼好處,反倒是鉗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當然,孤並不是全面的否定儒家,至少孤覺得,他們的中庸還是很不錯的,能夠給人的精神帶來一種昇華。”

    李元吉故意沉默了一段時間,也給底下衆人留足了思考的時間,這才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

    “齊國的發展諸位也有目共睹,孤在齊國這一年,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倘若大唐不作出改變,早晚是要步入前朝的後塵。所以,孤總結了一句話”

    聽着李元吉所說的,衆人不禁聯想起了以往的各朝各代,發現果真是這樣。

    朝代的滅亡或許可以歸罪於帝王們的亂來,但是除了這個,在其他的方面,漢人卻是數百年的時間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改變。

    數百年前的先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現如今的後人們也過着同樣的生活,或許是安逸,或許是其他的,沒有人想過要改變。

    直到李元吉搞出了科學院,徹底的撬開了他們的眼界,撬開了他們的腦洞。

    起初他們將其歸於雜學,歸於無用論。

    可隨着袁讓犁,水車,火藥等在民用軍用方面的光彩綻放,科學院也不得不引起了衆人的重視。

    相比較以前,李世民對孔穎達的態度也有所改變,或者說是冷淡了不少,反而更熱衷於科學院,可一頭霧水的李世民,沒了李元吉以後,根本玩不轉這個。

    心中的猜測與震撼,李元吉的聲音緩緩飄來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