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春秋我爲王 >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
    ps:期末很忙,理解下了,明天有2更,同時結束第三卷!

    ……

    夕陽西下時,戰鬥已然結束,在一處高高的山崗上,千餘名趙卒簇擁着趙氏的白底炎日玄鳥大纛,纛下的趙鞅坐在戎車上,目不轉睛地盯着戰場,心中有重回沙場的暢快,也有讓敵軍逃走的不甘。

    狹路相逢勇者勝,說起來簡單,卻需要大量死士去實踐這個道理。

    放眼望去,數不清的屍體密佈在起伏無垠的太行山地間。年輕士卒的軀幹彼此糾纏在一起,死士們哪怕死,手掌仍緊握着劍戟。他們尚未冷透的鮮血浸潤了乾燥的土壤,形成無數道細小的溪流匯聚到縱橫四野的溝壑處,慢慢地沒入土黃色的大地。

    趙鞅不愧爲老驥伏櫪,只是他猜測到知軍會撤離,卻沒想到會撤得這麼果斷。他讓人連夜悄悄挖開堵住軹關大門的石塊泥土,天色放亮後,兩千趙兵和一千韓兵奉命追擊,殺進炊煙依舊的知營後卻發現裏面空空如也,知瑤已經走了。

    但卻走不了多遠,聯軍繼續追擊,終於咬住了敵軍殿後的尾巴。戰鬥從當日清晨一直持續到傍晚,路就那麼窄,若被趙軍一直銜着尾巴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回不去,豫讓帶着知瑤麾下的死士斷後,和士氣正銳的趙卒打了個平手,山路上丟下了各自的百餘具屍體。

    最後,他們在一個小盆地徹底展開貼身肉搏,一個又一個建制打殘打潰,依然沒分出究竟誰纔是更勇的一方,這纔有了眼前的景象。

    於是知氏的前軍和中軍順利撤離了,只剩下近千人被趙鞅帶的後續部隊追上,一舉殲滅!

    日落之後,是否還要追擊?這是個兩難的抉擇,若是就此放手,知氏主力會全須全尾地退走,若是冒險前進,他們也可能遭到伏擊。

    趙鞅的大旗指向前方,這位卿士已經殺出了血性和怒火,但他也吸取了當年齊國人大軍深入腹地結果被斷了糧道的教訓,偏激中帶有一絲謹慎。

    “大軍在此紮營過夜,前鋒繼續追!”

    被點到名的將吏領命而去,趙鞅則要佈置戰局,和家臣商量進一步的戰略,今夜他的大帳估計又得燈火通明。

    “軍將,你這是在透支性命……”隨軍而行的醫扁鵲憂心忡忡,行軍途中的勞頓他深有體會,伙食也不太按時穩定,雖然趙鞅聽他吩咐按時服藥,可這些日子下來,好容易容光煥發的卿士又瘦了一圈,在扁鵲眼裏,他就是一根即將燃盡,卻猶不斷擴大焰火,想釋放更多光明照亮黑屋的蠟燭。

    “若能像祝融一樣,昭顯天地之光明,爲趙氏造福,我就算只剩下一團灰燼,又何妨呢?”趙鞅不以爲然,大笑一番後,將手指重重向了地圖上的位置。

    “我要去這裏!”那是伍井犧牲的臺谷,也是趙鞅的目的地,他需要一場大戰,控制太行險隘的同時,爲在平陽、在銅鞮、在上黨,在臺谷犧牲的招數家臣和兵卒們復仇!

    他也要昭告晉國,趙氏的西線反攻已經開始了,讓虒祁宮裏的晉侯和新絳的知伯知道,叫他們爲自己將步衛侯齊侯後塵的命運顫抖恐懼!

    ……

    趙鞅的謹慎不是沒有道理,二十多裏外知氏前軍,一個埋伏正在被設置。

    “設弓手于山隘之上,見趙兵通過便舉火直呼,矢石齊發!”

    知瑤在趙軍發動追擊後,沒有讓大軍回頭交戰,他很明白,在狹窄的山道上,根本無法鋪開戰陣,這就好比巷戰裏,只有亂拳打死老師傅,知軍的人數優勢已蕩然無存。所以他選擇先退卻,讓趙軍追不上卻又不會跟丟,然後再設下伏兵,不指望這能將追擊的敵軍全部覆滅,只求讓趙鞅損失慘重在,知難而退。

    至此,他這一路已經沒希望進入太行以東了,另一邊的士鮒想攻下長子縣也不太容易,晉陽的圍攻更是綿綿無期,知氏好容易順暢起來的攻勢眼看又要戛然而止,不過他們還有一個希望。

    “如同祖父計劃的一樣,河內趙兵已經抽調一空,趙無恤還在齊國,不知勝負如何,邯鄲的郵無正也在陳氏和中行的騷擾下無法抽身,此時此刻溫縣定然空虛,若能有一支奇兵襲擊,必能得手!”

    無論如何,消息已經讓傳車飛速送出去了,知瑤望着漸漸黑下去的夜色,暗想道:“也不知我兄長宵的那支奇兵,是否準備好出發了?”

    這個計劃很大膽,但惟獨有一個隱患。

    縱然有世子魏駒在新絳做人質,但知瑤,壓根就信不過首鼠兩端的魏氏!

    ……

    砥柱,是橫亙在大河中央的巨大山峯,矇昧洪荒的上古時代,因這座山堵塞了黃河的河道,使得河水不能暢通。直到夏禹治水時,鑿寬山兩側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過,但也對砥柱無可奈何。

    &

    nbsp; 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大河的急流之中,將原本寬敞的大河變成了狹窄的三股急流,俗稱北邊一股爲“人門”,中爲“神門”,南爲“鬼門”,而以“鬼門”尤險,後世亦稱之爲“三門峽”。

    大河水流在該地最急最險,船隻在經過時,觸礁遇難的事故常有發生,所以船主和商賈們談砥柱而色變,上下游的航運也很難開展。

    所以範氏、魏氏運送陶器、湖鹽的船隻集中在砥柱以東的地區,比如這處名叫“瓠丘”的小漁村,在魏氏投機,獲得範氏河東領地並加以整合後,儼然成了大河中游的重要港口。

    就在趙鞅抵達軹關三天後,這裏也聚集了衆多兵卒,知瑤的兄長知宵爲帥,帶着族兵登上了由魏氏提供的大船。

    鼓聲響起,到起航的時候了,沒有帆的魏氏鹽船蒙着麻布,裏面卻是全副武裝的知氏兵卒。“只希望他們吐出的穢物不要將船弄沉。”令狐博如此想着,卻帶着笑容去奉承知宵,祝這位知氏長孫旗開得勝,贏得不亞於他弟弟知瑤的功績。

    知宵貌醜,所以並不受父親寵愛,若非祖父堅持他的長孫身份,恐怕早就被人遺忘了,所以他這次需要一場勝利,證明一下自己。

    當然,除此之外,他也另有所求。

    “聽說趙卿的女兒也在溫縣,雖然有傳聞說她並非趙氏之女,可其容貌早已越過太行,傳到所有人耳中,此去河內,或許能一睹真容,要知道,我與她還有一份被廢棄的聯姻。”知宵看着奔騰東去的河水,眼中露出了一絲期待。

    只聽見緩慢沉穩的鼓點,以及木槳柔和的划動,載滿兵卒而非鹽巴的船隻們呻吟着,粗重的牽引繩緊緊繃起,緩緩離開港口,向東駛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