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蚍蜉傳 >9潛流(一)
      “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趙當世微笑看着錢謙益手捧淡黃稿紙輕輕唸誦紙上的詩句。

      “桃花得氣美人中,桃花得氣美人中”讀到最後,錢謙益不斷重複着這最後一句,顯得極是意猶未盡。

      “這首詩嘆詠的是西湖之景,牧齋公文采過人,以爲如何?”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可惜見佳句而不見人,空留落寞。”錢謙益喟嘆一聲,轉目看到詩旁小字,“嘉興影憐?此名似曾相識。”

      “楊愛之名,牧齋公想必有所耳聞。”

      錢謙益放下稿紙,恍然道:“壺中凍玉飛成雪,閣外流雲看作禪。此楊愛者莫非便是得張西銘之讚譽者?”

      趙當世撫掌笑道:“不錯。即昔日吳江盛澤舫中楊姑娘,張西銘與之曾留情於垂虹亭。”

      錢謙益不住點頭道:“原來如此,能得張西銘垂愛,出手之間果然出類拔萃。”

      “張西銘”即張溥,字天如,號西銘,蘇州府太倉州人,與同裏張採共學齊名,號“婁東二張”。少有才名,詩文敏捷。四方有徵索作品者,從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及長,交遊甚廣,天下名士莫不以與其諧而榮。崇禎二年於蘇州尹山聯合十數會社及成立“復社”。復社雖號繼承東林遺志,但實際聲勢已經超過東林,張溥也由此達到了“天下鹹重”並“雖在籍,能遙執朝政”的地步,說他穩坐當世文壇頭把交椅半點不爲過。

      “楊姑娘近年離吳江而去了杭州,並改換姓名,爲柳如是,字蘼蕪。”趙當世烘着手爐道,“學生年前在杭州,偶經西湖畔草衣先生的隱廬,正遇楊姑娘,嘆其才情,才忍不住索了稿紙隨身攜帶。”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此乃稼軒先生的詩句,名從此詩來,柔中帶剛,婉約而又不失豪氣,極妙。”錢謙益說道,“鄙人與草衣先生伉儷亦有緣,本來也打算置辦了此半野堂後,抽空去訪的。”

      趙當世又道:“這楊柳姑娘確係頂頂有趣之人。學生曾與她談及婚嫁,牧齋公可知,她如何說的。”說罷,故意賣個關子。

      “哈哈,此等奇女子,要求定非常人可比。”

      “時室中尚有旁人,然柳姑娘昌言無忌,但道唯博學好古,曠代逸才,我乃從之。所謂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

      錢謙益點頭道:“正該如此,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譬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李易安與趙明誠,相濡以沫、琴瑟和諧,人生能得一知己白頭相偕,是至樂事也。”說話時,眼神中卻不自覺流出幾分失落。

      趙當世笑了笑,接着道:“柳姑娘隨後說吾非才學如錢學士虞山者不嫁。”更道,“雖是戲言,然轉念想,彼既爲張西銘所稱,凡夫俗子怎能再入她眼。可要說天下間還有誰能與張西銘比肩的,除了牧齋公,倒真別無他人了。”

      林吾璋也來湊趣道:“老師學富五車,但缺一人洗筆研墨、標籍查冊。若能有柳姑娘相伴守護,當真神仙眷侶,羨煞旁人

      。”

      饒是錢謙益見慣陣仗,這時也不禁臉紅,連連搖頭道:“說笑了,說笑了”

      趙當世點到即止,話題一轉扯起了別的事。然而與錢謙益相談時,已能感覺到其人多多少少有了些心不在焉,心中甚慰。

      主事告畢,趙當世過不多久便與錢謙益辭別。走出半野堂,林吾璋路上問道:“趙公,你要與牧齋公結交,怎麼這就走了?既然與柳姑娘相識,正可利用起來,牽線搭橋。”

      趙當世回道:“行事過猶不及,牧齋公是尊長,男女私情豈容我輩指手畫腳,鞭闢過深,反引起警覺反感。有緣千里自相會,牧齋公與柳姑娘都是風流人物,自有主張個性,靜觀可也。我只起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