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擎宋 >第九百零五章 戰爭方式的思考
    演習。 .

    樂天在嵊泗島看了一場由火槍、火炮、弓箭與長矛結合,古代與後世近代戰爭戰術相結合的演習,從戰法來看更像是十二世紀戰法與十九世紀初期戰法相結合的演習。

    代表冷兵器時代的長矛、弓箭,代表熱兵器時代的火槍、火槍,糅合在一起,很難讓人說法,這是一場什麼年代什麼性質的學習。

    燧發槍、火炮的技術水平雖然較後世十九世紀初期落後,燧發槍槍支略少了一些,但而以東方人略高於西方人的智商,再加華夏人用兵堪稱兵家之祖 ,只要組織好指揮戰法得當,打一場後世具有後世十九世紀初期戰法的戰爭,是不令人意外的。

    由於火炮的生產時間相對燧發槍較長數量較大,百且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火炮兵在弓兵、長矛槍軍也佔有了三成的例,顯然只用利用好火器優勢,足以壓倒對方。

    令樂天欣慰的是,自己在信曾提及三段式射擊法,這一戰法完全被呂師囊所採用,士兵列隊三排,前排射擊、排在等待射擊,後排在裝填彈藥,完全是一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西方經典陸戰的場景。

    而與西方陸戰不同的是,此時宋人用的燧發槍是雙槍管結構,論火力後世西方人要猛一倍;呂師囊不愧是具有將才之人,受樂天三段式燧發槍的啓發,火炮也實行三段式射擊,如此來,炮兵可以按照對方步兵進攻的速度調整射程。

    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強,打得過打,打不過跑;樂天心清楚,無論是遼人還是金人,皆是以騎兵做爲主要進攻力量,數千年來原漢人與遊牧民族交手都喫虧在機動性;能與遊牧部落正面硬磕的也只有騎兵,譬如漢朝是以騎兵在大破匈奴騎兵的。

    火槍與火炮的結合,可以說是具備後世近代化戰爭的雛形,但莫要以爲擁有燧發槍與火炮便可以天下無敵了,燧發槍與火炮雖然擁有着領先這個時代的技術,便離後世的完美還是有着相當大的距離,並且不能保證以其的技術優勢,在這個時代對敵能取得足夠優勢,並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爲此 ,樂天陷入深深的思慮與焦慮之,更是要尋思着如何應對遊牧民族的騎兵辦法與策略。

    火器的出現,只意味着戰爭形勢的轉變,並不意味着騎兵會消失。事實也證明從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後期,甚至到二十紀世初期,騎兵在世戰史仍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寫下其濃重而輝煌的一筆。

    火器出現之後,騎兵沒有沒落,反而迎來騎兵在歷史最後一次也是最澎湃的輝煌。

    在燧發槍與滑膛槍時代,騎兵依靠整齊的隊列和強大的衝擊力,在戰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和燧發與否、三段與否都沒關係。畢境燧發槍的裝填速度、精度、和最主要的射程都是很成問題的,騎兵利用火力的稀疏與空檔,有足夠的時間衝到你面前用大刀長槍和燧發槍的刺刀拼一把。

    依靠着速度和衝擊力,作爲戰場最活躍的棋子,當然不會有哪個指揮官將之捨棄。

    後世公認騎兵真正衰落的先聲,是十九世紀期沙俄與歐州人爲爭取巴爾幹半島的克里米亞戰爭,在戰爭土、英、法和撒丁王國組成的同盟國使用了一種線膛的前裝速射槍,相對於舊式以燧發槍爲代表的滑膛槍,這種步槍在射速、精度和射程都有了很大提升,將步兵火力提升到了騎兵衝鋒時難以逾越的程度。

    正是憑藉着快速射擊與火力的優勢,將對方的騎兵擊潰在衝鋒的過程,說的明白一點,此時的騎兵面對對面陸軍火力的衝鋒,無異於去排隊槍斃送死,也從此揭開了戰場騎兵無法正面硬磕步兵的序幕,更預示着騎兵沒落的開始。

    但在之後的戰爭裏,騎兵雖然無法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在正面衝擊敵方陣地,但在追敵、襲擾等方面仍有作用。真正將騎兵扔進歷史垃圾堆的,是一戰後坦克大規模投入到戰爭之。機械化部隊的不止在戰術機動這一點都追了騎兵,在火力、防護和戰略機動能力則更是完虐。

    但很可惜的是,後世二戰莫說是落後的華夏,便是工業能力不足的倭人,都沒有能力打出機械化戰爭,爲此華夏與倭人還在努力運用着騎兵。

    說的明白一點,真正想要使遊牧部落止步,不敢再入侵華夏腹地,樂天總結了出來,惟一可使用的撒手鐗,是實現機械化,以裝甲軍隊來對面硬剛遊牧民族的騎兵。

    樂天心清楚的很,以現下的工業水平,大宋距離這個目標相當的遠,蒸汽機可以做出裝甲機車,但速度太慢,而且用來做輪胎的美洲的橡膠剛剛傳入到大宋種植,待到大規模引種到收穫,距離實用至少需要近二十個年頭。

    至於汽油機車,使用的技術相對於蒸汽機來說更爲複雜一些,雖說在北宋這個時代陝西陝西等地產有被俗稱爲“火油”的石油,但產量極少,由於受採油技術的限制產量也十分的有限,甚至經常出現油井時出油時不出油的狀態,特別是自石油提取汽油、柴油的蒸餾技術,更是這個時代一時半會難以做到的。

    要想全面將北宋推向近乎於後世十九世紀的工業化時代,樂天要鋪的攤子也越鋪越大,爲此樂天考慮的越發的多了起來。

    不過樂天也不悲觀,依靠火炮與火槍的火力優勢,再借助在陣地前鋪下鐵蒺藜、拒馬樁、絆馬索之類的東西,除此外再開挖壕溝與編織些鐵絲,打贏進攻的金人騎兵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難題也隨之而來,從戰術層次來講,開挖壕溝與編織鐵絲等物拒止騎兵,這種戰術後世謂之爲塹壕戰,可以阻止敵方騎兵快速突破到我方防線,但由於己方進入到火器時代,維持補給,成了必要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打贏火器時代的戰爭,補給是重之重。

    後世曾有人言,打仗打的是後勤,打的是補給。補給與後勤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

    在這個沒有汽車,只能依靠肩找背扛、騾馬運輸的落後封建時代,很難想像出後勤補給的困難;甚至神宗朝的永樂城之敗,與之前的劉法的統安城之敗,除了戰死的士卒外,絕大一部分死難的都是運送補給與後勤的勞伇民工。

    在封建時代,打一場戰爭,前方有一位士卒在沙場作戰,後方至少有兩到三個民夫來運送糧草兵器補給做後勤。由於受到工業水平的限制,在古代打一場戰爭,動用的軍數是一個數字,而動用民夫徵發的勞伇的數字往往是這個數字的數倍。

    但好在在之前的這些年,樂天弄出了蒸汽機與輪船,利用北方的河,可以大大的減輕補給的壓力,在以東南兩浙一帶做爲兵糧的來源地,待金兵南侵之時維持對北方作戰的消耗還是維持的住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