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溝通漏斗理論

    “溝通漏斗”呈現的是一種由上至下逐漸減少的趨勢,漏斗的特性就在於“漏”。溝通涉及兩方面,說的人要有心,聽的人要有意,否則就像漏斗一樣。一個人心裏想的是100的東西,當你在衆人面前、在開會的場合用語言表達心裏100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已經漏掉了30,你說出來的只剩下了70。當這70的東西進入別人的耳朵時,由於文化水平、知識背景等關係,只存活了60。實際上,真正被別人理解、消化了的東西大概只有40。等到這些人遵照領悟的40採取行動時,已經變成20了。整個過程中信息不斷在損耗,最終傳到聽者耳朵裏的,就剩下隻言片語了。

    一對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妻,剛開始生活中總是有些小摩擦。一天,夫妻倆又吵架了,妻子一氣之下回了孃家。母親詢問女兒怎麼回事,女兒說:“我其實不想吵架,他有錯,我也有不好的地方,我想好好地過日子。可是他總是不理解我,再這樣下去,我看只有離婚能解決問題了,可是誰想這樣呢”

    母親聽完女兒的哭訴後很生氣,女兒嫁出去不久就受委屈,於是打電話給女婿:“我女兒說她想好好過日子,如果你還要吵架,她就要跟你離婚。”女婿本來以爲岳母會勸解開導自己女兒,沒想到會來責備自己,剛剛變好的心情又變糟了。

    正好這時候妻子回來了,他第一句話就是:“這點小事,你竟然跟你媽媽說我們要離婚,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也不想想我們建一個家庭有多麼不容易。”妻子這時候本來已經心平氣和,主動回家決定繼續過日子,沒想到開門就聽到這麼一句話,無名火一下子躥了出來:“是你想離婚吧好,誰怕誰,離婚就離婚”

    這個案例正好說明了“溝通漏斗”原理。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夫妻兩個人原本誰也不想離婚。妻子回到孃家,面對母親,主要是爲了訴說委屈,只是順口說了一句氣話。結果自己的母親別的話沒有聽進去,似乎就聽進了這句氣話,於是將這句話加工了一下,轉達了給女婿。女婿接到岳母的電話,前半句沒有聽進去,只接收到了後半句,於是加上自己的情緒,一併甩給了妻子。妻子似乎也沒有聽完整句話,只對那個敏感的關鍵詞特別關注,於是不假思索就說了一句更加加深矛盾的話。整個事件的開頭是妻子,她的意思是“想好好過日子”,事件的結尾也是妻子,她的意思卻變成了“要離婚”,這個信息倒了幾手後怎麼就變味了呢這就是溝通中的“漏斗”在作怪。

    2不在一個水平面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挑柴的人過來”賣柴的人沒有聽懂“荷薪者”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就把柴挑到秀才面前。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懂這句話,但聽得懂“價”這一個字,於是就告訴了秀才價錢。秀才接着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木材外表是乾的,裏頭卻是溼的,燃燒起來,濃煙多火焰少,請便宜一些。賣柴的人這次一個字都沒聽懂,於是挑着柴走了。

    秀才沒有買到木柴,樵夫也沒能賣出木柴,到底是誰的責任雙方都沒錯,秀才說話的習慣是這樣,樵夫沒讀過什麼書,也不能怪樵夫聽不懂。但是雙方又都有錯,首先是秀才不說“人話”,其次是樵夫沒有多問就轉身離開。若溝通的雙方不在一個水平上,溝通就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怎麼能溝通成功

    生活中的信息不對稱,打個比方就像兩夫妻倆在看電視,丈夫喜歡看足球,妻子不高興了,心想:一堆人圍着一個球踢了半天卻一球不進,有什麼好看的。妻子喜歡看言情劇,丈夫鬱悶了:都是老套的白癡劇情,竟然也能看得一會哭一會笑,實在搞不懂。

    企業中信息的不對稱,主要表現爲在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隔閡。技術部門研發出來的產品,如何讓營銷部門瞭解產品的性能領導提出的企業戰略,如何讓員工理解和貫徹如果這些信息不對稱,溝通不在一個水平面,那麼就是常說的“驢脣不對馬嘴”,就會耗損溝通成本,影響企業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泛舟長江。忽然,蘇東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岸邊有一隻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便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心領神會,不禁相視而笑。原來,他們無形中做了一副啞聯。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詩東坡屍。”這兩人之所以能成爲朋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離不開兩人心靈相通的默契。要達到這種默契,就必然在溝通中處於一個水平面上。

    3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公交車上擠滿了人。有一個戴着眼鏡的年輕人,身上挎着一個書包,一眼就看出是個學生。他拿着一張地圖在認真研究着,不時露出迷茫的神情。由於車上人太多,他收起了地圖,從人羣中好不容易擠到售票員旁邊,不好意思地問:“請問還有幾站到人才市場啊”售票員是個四十歲左右的大姐,她擡頭看了一眼年輕人,說:“你坐錯方向了,應該到對面往回坐。”售票員說這些話也沒什麼,可是她還沒說完,又說了一句多餘的話:“你一個大學生,拿着地圖都看不明白,還找工作啊”

    年輕人尷尬地笑了笑,準備下一站就下車。這時候旁邊有個大爺看不下去了,他對年輕人說:“你也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兩站換一趟車也能到人才市場,距離差不多。”要是大爺說到這也就完了,可他還沒說完,他也說了一句多餘的話:“人家是從外地來這兒找工作的,不認識路也正常,你一個售票員憑什麼欺負人”

    後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售票員和老大爺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論起來,從爭論到爭吵,最後雙方罵出了粗口。最後這個年輕人忍不住了,站出來勸架:“你們二位都別吵了,我知道你們都爲了我好,謝謝你們的幫助。”要是年輕人說到這就完了,可他還沒說完,他也說了一句多餘的話:“都說是文明城市,可爲了這麼點小事都能吵起來,這都是什麼素質啊”

    一些看似無心的話,有時候會像一根刺一樣深深扎入別人的心裏。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人請客喫飯。客人張三、李四、王五都到齊了,唯獨趙六還沒有到。主人急了,順口就是一句:“該來的沒來。”張三聽了,覺得主人認爲自己不該來,於是走了。主人一看張三走了,順口又是一句:“不該走的卻走了。”李四聽了,覺得主人認爲該走的是自己,於是也走了。主人一看李四也走了,順口還是一句:“我又不是說他們。”王五覺得說的不就是自己嗎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於是也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