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亂明風雲 >八十八、東林黨傳奇人物之楊漣
    東林黨第一猛將——楊漣

    牛人二:楊漣,一個看似文弱的名字,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勇士。 .一個讓魏忠賢在權力頂峯時,一提名字就心驚膽顫的人,你說這人猛不猛?

    楊漣,一個東林黨人最典型的代表。

    楊漣,一個使東林黨走上權力頂峯的人。

    楊漣,一個純粹爲了國運而捨生忘死的勇士。

    楊漣是以一種非常奇特的方式走上歷史舞臺。

    萬曆四十八年,皇帝病重,半個月不喫飯。此時的楊漣任常熟知縣,廉政考覈全國第一,體現了東林黨人廉政本色。

    一個區區的七品知縣知道皇帝病重後,連招呼也沒跟上級打,直接來到京城,找到首輔方從哲說:“皇上病重,你做爲首輔應該去問安。”

    此時的權力之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膽小的方從哲面對這個七品小人物絲毫不敢怠慢,恭敬地說:“皇上一向忌諱這個問題,我只能問宮裏的內侍,但沒消息。”

    國務院總理如此對一個縣長說話,可謂給足了面子。但楊漣大怒,教育道:“你應該多去幾次,自然會有成效!”

    臨走,還給首輔大人下了道命令:“這個時候,你應該在內閣值班,不要到處走動!”

    毫無懼色,直言不諱,全不按官道常理出牌!不知道誰是大小王了!

    是什麼讓楊漣全不顧同僚們驚詫、憤怒、譏諷、幸災樂禍等眼光,做出如此怪異舉動?他沒長腦子嗎?他不要命了嗎?

    其實不然,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楊漣的行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楊漣肯定沒聽過,因爲它是晚於楊漣的思想家顧炎武說的,放在這裏顯然是不恰當,但我實在找不到更能準確表達楊漣此時心理的詞語。關心國事,豈不是每個東林黨人的政治素養嗎?哪裏會想到自己位卑言輕?

    楊漣此時考慮的問題是:皇帝病重,誰能繼位將決定大明的命運,東林黨人一定要讓太子順利當上皇帝。爲了這個目的,他根本沒考慮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將生死都置之度外。

    心底無私天地寬。有如此偉大的抱負,官場的一切規則自然約束不了他,敢於斥責首輔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僅僅是個開始,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還在後面。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同志行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他這一輩子都在爲立三皇子朱常洵做皇帝而與大臣們做不懈的鬥爭。在這關鍵時刻,他竟沒召見太子朱常洛,而三皇子的親孃鄭貴妃卻在皇帝身邊寸步不離。太子是個老實的孩子,明知鄭貴妃在裏面大搞手腳,只會在宮外急的團團轉,卻毫無辦法。照此情形,萬一萬曆同志下個遺詔,或者鄭貴妃捏造一個遺詔,都不無可能。那時太子再想當皇帝,可就是白日做夢了。

    關鍵時刻,首輔方從哲等官員卻毫無辦法,只會傻等悲劇發生,又是楊漣挺身而出,派太監王安(魏忠賢的上級,宮內實力派人物)帶太子進宮,直到萬曆死也沒離開過。這是非常必要的,歷史關頭,要抓住關鍵時刻。

    第二天,萬曆駕崩,太子順利繼位,這就是短命的明光宗。

    至此,東林黨人一直力挺的朱常洛當上皇帝,好像在這場權利角逐中大獲全勝,其實不然,殘酷的鬥爭纔剛剛開始。

    明光宗很夠意思,繼位後就提拔了周嘉謨、劉一暻等一大批東林黨人,但這些人剛剛提升,地位沒有鞏固,再加上明光宗的懦弱,他們根本不是鄭貴妃的對手。若不是楊漣的機智果斷,這場鬥爭還不知結局如何。

    此時的鄭貴妃立自己兒子當皇帝的美夢已經破碎,但她卻爭得萬曆一個口諭:立她當皇太后。

    皇太后什麼概念?知道後來的慈禧皇太后吧!說廢皇帝就廢,如果鄭太妃當上皇太后,會不會也垂簾聽政?這不能妄加推測,歷史是真實的,不能假設。

    鄭貴妃在皇宮經營幾十年,實力非同小可,她最有力的幫手就是李選侍——光宗最喜愛的老婆。

    李選侍後來成爲皇帝最大的威脅,是因爲她掌控的皇長子,將是明光宗合法繼承人。

    此時的鄭貴妃還是很有頭腦的,她先是賴在乾清宮不走,想當上皇太后。

    乾清宮什麼地方?皇帝住的地方。她在這兒不走,監視光宗的一舉一動,豈不十分危險?

    事實上鄭貴妃此時已經開始對光宗動手了。只是她出的招工很溫柔,像是獻媚於明光宗。

    鄭貴妃絞盡腦汁想出個陰招兒,送給光宗同志一份厚禮,一份要了光宗命的厚禮。

    這份厚禮就是——八個嫵媚妖嬈的美女。

    光宗同志幾十年縮手縮腳,畏畏縮縮,如今當上皇帝,終於可以揚眉吐氣,自以爲可以爲所欲爲了。於是靠着特殊藥物,和這八名美女晝夜戰鬥,全無視自己的身體,終於積勞成疾,病倒在牀。

    面對如此危機局面,周嘉謨等人毫無辦法,或許有辦法卻顧忌太多而無所作爲。

    此時,再次顯示楊漣的機智果斷和心地無私。

    他仔細分析了鄭氏集團,這個龐然大物看似不可戰勝,卻有個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鄭貴妃的侄兒——鄭養性。

    鄭養性看似飛揚跋扈,卻是個外強中乾,性格軟弱的人。於是楊漣率周嘉謨等人打上門來。周嘉謨當時是吏部尚書,相當於中組部部長。

    我沒寫錯,官職高未必就有領導力,的確是楊縣令帶着一幫中央級部長氣勢洶洶地逼宮來了。痛斥了鄭養性的種種罪行,並進一步威嚇,如果不知悔改,全家性命難保。

    這鄭養性果然是個軟蛋,一開始還進行狡辯,很快就繳械投降,找到他姑媽哭訴:“爲了全家人的性命,姑媽您就讓步吧!”

    鄭大媽畢竟是女流之輩,竟選擇了退讓,這一退就永遠退出了政治舞臺。這個折騰明朝三十多年的鄭大媽能全身而退,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兒!

    一個微不足道的七品知縣憑着滿腔熱血搬倒了龐大的鄭氏集團,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楊漣並不滿足,把矛頭指向了病臥在牀的皇上,上疏雲:

    您做爲一國之君,身系國家安危卻不自重,日夜忙些不正經的事兒,致使身體受損。

    敢諷刺皇上?這小子真活膩了!

    上奏一遞到內閣,就在官員中盛傳這樣的議論:這下楊漣死定了。

    果不其然,三天後,光宗下令召見首輔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還有小人物——楊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