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入學後選了一門叫禮記的選修課,代課老師名叫夏盛,帶着金邊眼鏡,長的白白淨淨的看起來很斯文。

    夏盛約摸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他用很有磁性的聲音背誦:“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

    一輕本來支着頭沒打算聽的認真,卻被老師的聲音擊中,頓時回想起很多事情。一輕擡起頭來看了夏老師一眼,真的與那個人有九分的相似。

    一輕剛準備用意念看他的過去,卻聽老師問道:“有沒有人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學生們有個惡習,就是不管知不知道問題答案,都不喜歡舉手,只喜歡在心裏算計。

    老師無奈低着頭對着花名冊叫了一個名字:“林紅。”

    一輕對此名字不太習慣,沒反應。

    老師又叫了一遍:“林紅。”

    一輕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新辦的身份證名叫林紅,這才站起。

    “你解釋下這句話的意思。”

    “在這個月裏,不可以舉兵,舉兵必定遭到天災。要解甲休兵,更不可由我方發動戰爭。發令行事,不可使陰陽相犯,不可使剛柔相犯,不可使仁義違時。”

    夏老師聽後溫和地笑道:“你回答的很好,那你知道爲什麼立春的時候不可舉兵嗎”

    一輕曾經也問過一個叫戴聖的男人同樣的問題,那時她以侍女的身份侍奉戴聖。

    那年戴聖奉命編禮記,戴聖把“是月也,不可稱兵”的話寫在紙上問一輕:“你覺得這麼寫好嗎”

    一輕笑道:“公子滿腹經綸,寫出的自然都是好的。”

    “那你認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是月也,就是在立春這個月的意思吧。不過一輕不大明白爲什麼立春不稱兵呢”

    戴聖笑道:“一年之計在於春,若是此時打仗便又要徵用一些農人當兵,那麼播種耕種的人都會變少,秋季就很難有好收成,會出現災荒。”

    “公子說的極有道理,只是如果是其他人在春季攻打我們怎麼辦也堅決不出兵嗎”

    “那自然也得出兵。說起來我的想法也太過理想,只是我希望這些可以成爲大部分人的準則,這樣國家和人民也可相對安寧些,不爲饑荒所苦。”

    於是一輕也照着兩千多年前戴聖告訴她的話說道:“一年之計在於春,若是此時打仗便又要徵用一些農人當兵,那麼播種耕種的人都會變少,秋季就很難有好收成,會出現災荒。”

    夏盛滿意地點點頭:“你說的很好,禮記裏的東西看似陳舊,但卻很多地方體現着古人的智慧,有些東西甚至放在今天也適用。你坐下吧。”

    下課後夏盛走出教室,一輕也走出教室跟了幾步。一輕想用意念窺測下夏盛是不是戴聖轉世。

    一輕剛準備施法,卻又停下。

    一輕心想:何必呢上世不欠,此生不見。

    一輕想通後轉身離開。夏盛感覺有人跟着他,轉過頭卻沒有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