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需求論 >第79章 1價值體系改變
    "需求論價值體系改變

    先賢有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賢有云“生產關係隨生產力改變”。那麼又是什麼促使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進而導致了生產力的進步

    生產力的進步導致了社會結構的改變。目前我們比較公認的社會結構有,原始,奴隸,封建,資本,社會,幾大形態,這是先賢基於西方的歷史進行的高度總結。基於當時科技,西方的先賢沒有深入瞭解東方悠久的歷史。東方的歷史和西方差異非常大。不敢說截然不同,但是足以顛覆原奴封資社的斷代。

    首先中國沒有奴隸社會,或者說典型的奴隸社會。也沒有經過典型資本主義社會。中國有典型而漫長的封建官僚帝國社會。而且中國的封建官僚帝國社會是非常穩固的結構。這種結構從目前來看是整個歷史最穩定的社會結構。

    沒有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有漫長而穩固的封建官僚帝國社會,這個可能大家容易認可,畢竟史書在。沒有奴隸社會這個就有點那麼令人信服,當然沒有奴隸社會是我的一家之言。純屬個人觀點,正繆難料請君自量。

    歷史的模糊總是讓人疑惑,我們只能通過出土的東西和你杜我撰的歷史記錄來窺視一隅,然後在通過一般邏輯法法去推測,一般邏輯法的核心就是合理。沒有大的不合理。

    我們看看我們可考的奴隸社會的存在基礎。離我們最近的典型奴隸社會,大家比較熟的估計是美國。我們可以從美國的奴隸制推測奴隸制存在的基礎。

    第一:強大的武力鎮壓。這個世界不要自由甘願無償奉獻的應該極少,少到令人髮指。所以逃奴永遠都是一個大問題,非常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強大而有效的鎮壓武力,奴隸會慢慢的蒸發,最後一個也沒有,美國奴隸主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在原始社會後的商周時代,科技不夠發達,兵和強人之間的戰鬥力不會相差很大。如果出現逃奴,追逃是個大麻煩。

    第二:有效的禁錮手段。如果不能把人禁錮在一個地方,人就可以流動,人性趨利避害。一邊自由一邊被奴隸,人民肯定如驚雀一樣四處逃離。商周時代的狩獵技術應該還是絕大多數百姓必會的,廣袤的原始森林絕對不能禁錮人民,反而是人民通向自由的天堂。人一旦進入森林基本代表已經脫離了組織。

    第三:有利可圖。把人當奴隸是最挫傷人類勞動積極性的組織形式,如果沒有高額的利潤,奴隸產生的利潤太小可能無法平抑奴隸他們的成本。在商周時代人類的勞動力極端低下,每個人勞動的產物可以養活自己略有剩餘,一直到戰國時期人民的主要社會活動,包括戰爭都要避開農事。在這之前奴隸他人利潤太低可能適得其反。不僅不能產生利潤反而浪費糧食。

    第四:上下階層完全分離,從意思形態到生活形式。上有奴隸他人是應該合法的必須的思想,下有被奴隸是應該的思想。也就是奴性思想,問題是在春秋之時人的流動頻繁,而且有君視人如草芥,民視君如仇寇的思想。而且在商周上下層都生活在一起,不能建立神祕感。沒有神祕感就不能使民產生認命之心。人無認命之心則不能被奴隸。我們的禮其實就是讓各個階層有其道可循,禮是正大光明從之可正名立身的道。我們可以從周禮上看到上下之別,但是並沒有說下不爲人,上不爲民。

    基於一般的邏輯推測來看古代不可能有典型的奴隸社會,反而大工業社會有點類似奴隸社會。商周時期是什麼社會呢從春秋我們可以看到周是完善的封建社會。而最早的是原始社會。如果沒有奴隸社會,商前最有可能是原始的氏族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建立的時期。也就是半原始半封建社會。

    如何考釋商是半原始半封建社會呢當然我們不可能回去看看,辛好我們出土了十萬爲單位的甲骨文,這些文例足夠我們窺視當時社會情況,如果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時期的那些制度的建立,我們可以勉強推測商爲半原始半封建社會。當然就現在的甲骨文釋讀只能釋讀出箴言,也就是鬼話。這個不符合邏輯,正常情況沒有人會記錄占卜結果,因爲占卜本來就是神祕學的東西,記錄了就會不神祕容易打臉。所以我用了十幾年時間研究甲骨文,草創一新學,用新學釋讀甲骨文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時期華夏大地文化,其源起在商。商就是一個基於原始部落爲基礎的半封建社會。商建立了一套文化,並用他來弱弱統治整個大地,周朝完善並使用的這種文化來穩固統治。爲什麼商周是用文化來統治而非武力呢答案就是當時沒辦法對遠方的強族進行武力統治,也就是你只能打服他們沒辦法長期鎮壓他們。到了戰國以武力爲基礎的國家或帝國纔開始建立。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正繆無考,請君自量。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樣我們一般來說比較容易從生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生產加人性本惡,就可以推導出典型的原奴封資社。原始社會科技不昌,而後科技進步後爲了得到最大利潤就只能奴隸他們,而後被奴隸者有了力量就可以反抗,這樣就進入封建社會。而後人可以自由流動選擇工作這樣就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這個邏輯結構是合理的。問題是左右社會關係的力量不止一方,生產只是這些力量之一。當生產成爲創造價值的主題的時候,社會的形態就由生產決定。早期的人類其主提不在於創造社會財富,什麼是社會財富所謂社會財富就是可以社會化的財富。社會化就是可以流轉和公認。未來某天科技昌明人類不需要爲生存擔憂,按需分配之時也就沒有屬於個人社會財富,在過去科技太差,只能勞動不能生產。在未來科技臺牛,個人社會財富沒有意義。

    也就是說基於生產的理論僅限於生產占主導地位的時期。而要在更廣域的探討人類歷史和未來,我們需要建立適應性更廣的座標。從無數的角度可以有無數的座標。需求就是我採用的一個座標。選擇這個座標的原因在於只要人還是人,就有需求,我們肉身和我們的精神都有這個需求。

    需求是我的座標。那麼驅動人類進步的是什麼呢我們知道的顯現是科技的進步。人類是複雜,驅動進步的不可能是一個因數,如果是一個因數,那麼人類進步是線性的。個人認爲人類進步的基礎之一就是人類永無節制的慾望,爲了滿足慾望人類智用其極。慾望就是一個永動機,驅使無數人嘗試前進,在無數的嘗試中就產生了變數,當變數可以滿足慾望的時候,這種變數就得到肯定。慾望驅動,變數使其成爲可能。慾望是一種有方向的力量,而變數是一種關卡式的力量,所以當方向正確的時候社會加速上升,慾望釋放人類智慧,智慧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慾望滿足。當變數不能持續產生的時候,智慧和慾望的力量會最大的擴展,因爲人的條件各一,這樣就會進入一個由智慧和慾望等構成的穩態社會,這種穩態社會讓整個社會的慾望得到了適合的最大滿足。這個時期就形成穩態的社會結構。而新的變數產生的時候必然從新構建這個結構。這就是社會不斷震盪的原因。

    我們可以用智慧和慾望構建一個面,中心原點是最新可以滿足的慾望,外圍是以前可以滿足的慾望。人總是希望進入中心,問題中心的容量有限而且會波動。當變數改變科技的時候,中心變成更新的可以滿足的慾望,而原來的慾望被排到外面。這就是價值核心的改變。

    變數剛剛開始萌發到被認識價值,比如冶煉技術。這是一個初始時期,這個時期新技術的利益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但是已經開始形成潰穴之勢。由變數積累到極限而沒有突破爲止,這就形成一箇中部時期,這個時期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追逐這個變化各個階層的人不到翻覆。積累到極限到突破之前,這一個時期的建制時期,這個時期社會結構越來越穩定,而且形成巨大的按照智慧和慾望滿足中心的社會機構。建制就是建立了穩固的社會制度。當然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不變的只有變數。也許哪天連變數也一成不變,這就到極限,月盈而虧到極者自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