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三足鼎立
    第483章 三足鼎立

    荊州,襄陽城巍峨高聳,數裏之外,東吳將士陳兵數萬,旌旗飛揚。

    陸遜身着半甲,英武清雅,隱然高坐一匹駿馬之上,目送最後一波魏軍自襄陽北門出城,自南向北,快速撤離。

    魏軍中負責殿後的,乃是一員身騎大馬、全副武裝的將領,不時後顧,滿是戒備。

    陸遜悠然自若,指着那名敵將,對着身前一名身着普通鎧甲,卻氣度凝重的將軍說道:

    “大王,斷後那人乃是魏國大將曹真,休看他眼下倉皇北顧,但一個月之前,此人兵鋒極盛,一舉奪取江陵中州,江陵城被團團圍住,一度有落城之危。”

    眼下在東吳全境,能被稱爲“大王”之人,自然只有孫權一人,陸遜口稱此人爲大王,那麼這人的身份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孫權摘下兜鍪,露出紫髯碧眼真容,輕笑道:

    “江陵危急,孤遣楊粲、孫盛、諸葛謹數番相久,皆不能成,江陵能堅守數月,都靠朱然死守,說起來,朱然上任,乃是伯言力薦,江陵得以保全,有你陸伯言舉薦之功。”

    陸遜謙遜道:“此皆靠大王運籌帷幄,將士死戰,臣不敢居功。”

    頓了一頓,神色稍展,抱拳道:

    “半個時辰後,這襄陽城就要成爲我大吳治下,臣在此先行恭賀大王。”

    孫權聞言開懷大笑,笑了好一陣,倏忽收斂了笑容,面上現出一抹譏色:

    “劉玄德趁着曹子桓南下,趁機北伐,他在關中打得有聲有色,反倒逼得曹子桓主動議和,許諾割讓襄陽,真說起來,也不知道是他劉玄德該謝孤,還是孤該謝他劉玄德!”

    陸遜聞言不語,孫權這番話雖是調侃,卻也道盡了這幾個月來三國間形勢之紛繁變化。

    期初,魏國三路伐吳,聲勢浩大,吳將雖然奮力抵抗,將戰事拖入對峙階段,但優勢終歸在魏。當時的情況是,魏軍兵精糧足,深入吳境,端的是想打就打,想撤便撤。

    但在開戰不久後,曹丕收到劉備北伐、席捲關中的緊急軍情。關中乃是曹魏半壁江山,豈容劉備輕易佔據?

    倉皇失色的曹丕立即派人至吳境,試圖與孫權講和罷兵休戰,好專心回去對付突如其來的蜀軍。

    卻說劉備北伐乃隱祕之事,不曾對外透露,但孫權爲人聰慧,自劉備派來的使者鄧芝處猜到北伐的意圖,一直等到細作自蜀中傳來消息,孫權將消息與曹丕急切的求和之情兩相印證,終於證實猜想。

    種種跡象皆已表明,蜀軍業已攻入關中,雍涼之地危如累卵!

    那麼,在割下足夠肥肉之前,眼下曹丕挑起的東吳的戰事,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停就能停了!

    孫權派人與曹丕積極斡旋的同時,不住向三路交戰之地派遣增援,戰事越發焦灼,甚至化守爲攻,死死纏住魏軍,魏軍想要偷偷跑路也是不能。

    脫身不得、苦不堪言的曹丕放下帝王至尊的身段,在和談中作了一次又一次退步——

    他不僅承認孫權吳王之名,免除了押送人質到魏境的要求,把戰時侵佔的南郡、廬江諸郡全數歸還,甚至對東吳離譜的糧草軍馬賠償要價,也捏着鼻子接受。

    但孫權之志並不滿足於此,他的胃口越來越大,要求的籌碼一次高過一次,魏國但有不從,那麼和談中的不順利就要轉化爲戰爭的加劇。。

    雙方邊談邊打,纏綿到三月——此時蜀軍已然攻下潼關,關中消息斷絕多日,曹丕心急如焚,終於一口氣許下割讓襄陽、合肥二城,以換取三路大軍的安然撤退。

    孫權收信後,突然便痛快答應了講和之情。

    今日放任最後一路魏軍離去,並行交割襄陽之舉,便是和談部分內容之兌現。

    陸遜自昔日夷陵之戰救了孫權一命後,便被視爲肱骨之臣,孫權凡有決策,皆先徵求陸遜意見,有不對的地方,就讓陸遜自行修改,君臣二人蜜裏調油,相得益彰。

    故而,此番迎戰與議和之事,陸遜全程參與,對於此中細節,皆是知之甚詳。

    不得不承認,吳王這一手以打促和的外交權術,陰狠老辣,圓滑至極,東吳優勢佔盡,賺得可謂盆滿鉢滿,對於這等手腕,他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其中也有不美之出,這常令他如鯁在喉,悶悶不樂。

    孫權看出了陸遜的不快,問道:“伯言可還在怪孤寫信打發鄧芝回蜀之舉,有誤導劉玄德之嫌?”

    陸遜沉吟片刻,終於抵不住良心煎熬,迎着孫權注視,直言道:

    “恕臣斗膽直言,鄧芝攜禮而來,表達罷兵修好之意,大王多日款待於他,原也只是表達善意,雙方並無實質盟約,至此,大王與魏國是戰是和,臣不會多嘴一句。但在日前,大王白紙黑字,許了鄧芝兩家同進共退、平分魏國之約,轉眼卻與魏國締結合約,放任魏國大軍離去,這在天下人看來,豈非是違背信義之舉?”

    孫權聞言大笑,指着陸遜笑罵道:“不想鬼謀多智的陸伯言,卻是個梗於信義之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王!”

    陸遜眉頭微蹙,出言抗議。

    孫權輕咳兩聲,收了笑容。

    “他劉玄德派了鄧芝前來,只說兩家握手言和,對於出兵北伐之事,卻是半字也不願透露,你倒說說,莫非這是同盟應有之義?這倒也罷了,那年赤壁大戰之後,他劉玄德借荊南諸郡暫以棲身,可佔據蜀中之後,可曾有半分歸還的意願?伯言啊,是他劉玄德不仁在先,我孫仲謀算不得不義!他怪孤背盟害死關雲長,在孤看來,關雲長之死,他也難辭其咎!”

    孫權越說越是激動,面上怒容陡現,鬚髮皆張,猶如一頭憤怒的獅子。

    “噠噠……”

    輕快的馬蹄聲響起,一員年輕驅馬將領靠近,孫權見到來人,倏忽停住抱怨,重又露出親切的笑容。

    “哦,是義封來也,可是時辰已到?”

    來人正是主持江陵防禦戰而立下大功、嶄露頭角的朱然,只見他躬身抱拳,恭敬道:

    “魏軍已自襄陽城盡數撤離,末將已經派人看住府衙、武庫、糧倉諸緊要之所,現恭請大王、都督入城巡視!”

    “好,好,前方帶路。”

    重大的喜事驅散了孫權心中的怒意,激發了他俾睨天下之志,轉身對着一言不發的陸遜,朗聲說道:

    “國與國之間,當有利可圖,自然講究道義,若無利可逐,那便無需客氣。孤要的是一個半死不活的蜀國,和一個無力南侵的魏國……聽聞劉備已然取了潼關,孤此時放曹丕回去,兩家必全力相爭,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對我大吳而言,這豈非天大的好事嗎?”

    說到這裏,孫權目視一言不發的陸遜,聲音忽變得輕柔。

    “伯言,你是孤最信任的都督,須得知道信義之舉,存於自己人之間便足夠了。這番話孤發自肺腑,望伱好自爲之。”

    陸遜嘆了口氣,抱拳行了一禮,以示受教。

    孫權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走吧,闔城軍民正在等着我倆,可不要讓他們久等。”

    兩人一前一後,驅馬靠近東吳君臣夢寐以求的雄城襄陽。

    有了這座城池,吳軍可以重築沔水營寨,以水戰抗拒北面之敵,不習水戰的魏軍想要再次南下,怕是得仔細掂量掂量了。

    “吳王萬勝!”

    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中,孫權身披華麗的袍服,緩步登上高臺,開始迎接來自萬衆的朝拜。

    合肥已在幾日之前由呂範接收,今日襄陽也歸於東吳。

    荊州四戰之地,劉表,曹操,劉備,關羽,曹丕,各路豪傑如潮水般涌來,又如潮水般褪去,時至今日,他吳王孫權,終於從羣雄中脫穎而出,真真正正成爲這名副其實的荊州之王!

    孫氏父子三人秣馬厲兵、勵精圖治,東吳版圖,終於在他孫權手上,擴至最大!

    春風盪漾,滿面紅光的孫權俯視着匍匐了一地的軍民,只覺心馳神移,激動莫名。

    陸遜混跡於人羣之間,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卻無多少歡喜之意。

    吳王的肺腑之言,有理,但也不盡有理,世道混亂至此,大抵還是關心自家利害之人多,而秉持天下公義之人少吧。

    然則,世道崩亂,仁義不施,王道不存,世家大族,除了依附強權自保,藉機謀取家族穩固,還能有其他選擇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天下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的君主?吳王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正是當世明主,能驥附於他,也算幸事。

    陸遜想通此節,驀然將胸中濁氣吐出大半,重又變得神清氣爽。

    他本是個思慮長遠之人,神思微動,已然飄到數百里之外的北方,那裏即將發生的劇變,將直接關係東吳下一步攻略的方向,他身爲謀主,理應運籌千里,助主上鞭先一着。

    “距離曹丕率領大軍北返已有半月,算算日子,最快的一路應該已經到了潼關附近……魏軍挾恨而去,可憐那劉玄德卻還矇在鼓裏,一旦應變不及,便有亡國滅祀之禍!這應是他平生所遇之最大危機,比之夷陵大戰後,曹操斷其歸路時更顯兇險……當時尚有關羽捨身阻曹、保全退路,而這一次,劉備身邊,可還會有另一位關雲長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