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304章 樓桑少年
    時劉備入主蜀中後,鼓勵發展蜀錦行業,由是家家戶戶皆種有桑樹。便是莊重的漢中王府內,亦遍地可見亭亭如蓋的諸多桑植。

    諸葛亮進得寢宮院落,正見劉備一身孝服,負手立於一株參天大樹之下沉思不語,瞧他一動不動的模樣,也不知站了有多久。

    他深吸一口氣,大禮參拜道:“臣諸葛亮見過主公。”

    “喔,是孔明來了。”劉備轉過身子,衝着他輕輕一笑,“辛苦你了。這幾日朝堂裏可熱鬧壞了吧。”

    諸葛亮擡眼望去,但見劉備雖然鬚髮灰白,神情疏朗,但好在嗓音宏亮,氣度依舊,轉瞬便知身體不豫只是主公的推辭,曹丕篡漢一事其實並未擊垮這位馬上君主的意志。

    想到這兒,他悄然放下心事,回稟道:

    “正要稟報主公知道,今漢天子已被曹丕所弒,國不可一日無主,漢室不可一日無君,朝中雖然有些不同的輿情,譬如劉巴、費詩、雍茂三人帶頭上書,希望暫緩稱帝一事,但諸重臣皆希望主公能早日克成大統,綱定乾坤!”

    劉備聽到這兒,倏忽收斂了笑容,眯眼道:

    “你們說天子已被曹丕所弒……但漢室歷世凡四百餘年,氣數雖減,餘德猶在!借曹丕小兒一百個膽子,諒也不敢做出如此背德之事……你說,他明明可以選擇逼迫禪讓,卻爲何要做出弒君之舉,自污名聲?”

    說話間,他已經逼近到諸葛亮跟前,目光灼灼,緊緊盯住諸葛亮的眼睛,語氣忽然變得嚴厲:

    “孔明,爾等是否欺孤年邁,故意以天子被弒來誑孤,欲唆使孤做此不忠不孝之人?”

    這一番已是誅心之言!

    諸葛亮聞罷,頓時汗如雨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他深知劉備的爲人,重情義,好顏面,劉協在世一日,他就永遠不可能即帝位,思來想去,只能藉口劉協死於曹丕之手,才能讓登基之舉顯得名正言順。

    反正曹丕連改朝換代都做了,也不怕他多背上一個弒君的罪名!

    不料劉備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自己和同僚們的小心思。

    但此事已然如箭在弦上,豈能不發?

    而且,除了說曹丕弒君,他還有別的選擇嗎?難道公告天下,說漢帝禪讓?那豈非說明魏代漢是名正言順之舉?那麼,主公和諸位同僚在益州的堅持又成了什麼?亂臣賊子嗎?

    不管事實如何,結果只能是曹丕弒君篡漢!

    諸葛亮拜服於地,語氣依舊決絕:

    “漢室傾塌在即,主公若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爲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爲君,主公若不從臣等所議挺身而出,則失民望矣,不出三五載,只怕天下人只知有魏而不知有漢,到時候人心散盡,便再難收拾了!萬望主公三思啊!”

    說罷,以頭觸地,再不言語。

    劉備緊盯他的背影,也是不發一言。

    一君一臣保持一立一跪的姿勢一動不動,氣氛一時有些凝滯。

    好半晌,劉備終於長長嘆了口氣,緩步重又轉到大桑樹前。

    “孤是河北涿縣人,家鄉舊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也如眼前這棵大樹一般,高五丈餘,遙望童童如車蓋。”

    諸葛亮一愣,不知主公爲何不提正事,反而說起陳年舊事來。但他輔佐劉備多年,知其必有所指,當下打起精神,洗耳恭聽。

    劉備伸出手輕撫樹幹,繼續道:

    “往來行人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孤年少時,常與族中諸兒戲於樹下,嘗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後來孤還因此狂語,遭了族中叔父的斥責……說來此事辛密,孤成年後,從不曾對外人言,孔明,你是知道此事的第一個人。”

    諸葛亮聞罷,心頭大震。

    羽葆蓋車是皇帝的專屬車駕,當年秦始皇巡遊天下時,乘坐的就是羽葆蓋車。

    彼時,赤手空拳的項羽見之曰:可取而代之;發跡前的高祖劉邦見之亦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原來主公在少年時曾說出如此豪言,莫非他在那時就心懷大志了麼……”

    他好奇之下,顧不得失態,舉目去望樹下之人。

    哪知劉備也正好轉過身來與之對視,面上滿是自嘲之色。

    “孔明,你心中必定在想,孤自小就有大志……抑或野心了吧?”

    諸葛亮正要解釋,劉備卻搶道:

    “其實不然。孤本中山靖王之後,奈何推恩令之後,劉氏宗親之地位越來越低,幾與平民百姓無異……孤年少時,父親早喪,生活貧苦,與母販履織蓆爲業……說來慚愧,那一句‘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只是憤懣於朝廷不公,這纔有感而發而已。”

    說到這兒,他舉目望天,面上現出追憶神色。

    “後來在孤十五歲時,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就學於同郡盧植。盧師文武全才,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孤在他身上看到諸多優點,譬如剛勇正直,譬如踐行仁義,譬如一心爲公、譬如不畏強權,譬如喜怒不形於色……也多虧他多年教導,孤這才得化憤懣爲力量,立下掃清亂世、匡扶漢室的大志向!”

    諸葛聞罷,緩緩頷首。

    主公雖然少年失怙,他身上卻透露出正直仁義、不畏強權,這一點的確像極了盧植,看來盧植在其長大成人的階段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與此同時,他還看到劉備身上蘊含一種即便是盧植也不曾用的獨有特質——屢敗屢戰,永不言棄——這是高祖劉邦傳下的血脈。

    桑樹下,劉備搖了搖頭,繼續言道:

    “說來慚愧,孤這半生,戎馬倥傯,操勞奔波,卻沒做出半點功績,直到遇見孔明你,這才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今來到蜀中,日子也好了,也創出一些局面,可惜雲長和孝直他們卻中道離孤而去……”

    劉備說着說着,忽然嘆了口氣:

    “算算年歲,孤也已經快六十了,還能有幾年壽數?”

    諸葛亮大驚,心道,莫非主公人至暮年,英雄氣短了麼?於是忙正色勸道: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輔佐武王滅商紂,可謂大器晚成。主公身負天下名望,重整漢室,此其時也!”

    劉備笑了笑,上前將諸葛亮扶起,望着那張儒雅清朗的臉龐,感慨道:

    “孤本一事無成,屢戰屢敗,幸得一路走來,有你們幾位手足兄弟誓死追隨,不離不棄。所以這掃清亂世、匡扶漢室並非孤一人之志,而是我等諸人之志。”

    頓了頓,他的面色漸漸變得堅毅:

    “孤這一生不好女色,不貪錢財,卻恪守人臣本分,愛惜名聲……但我等諸人因一個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奮鬥至今,豈能因孤一人而中道輟棄?但若使孤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爲帝,也是實現我等志向必踐之事的話,孤準你放手去做!事已至此,孤不怕晚節不保,更不在乎天下人的看法!”

    這一番推心置腹,一股酸楚難擋的感動之情頓時滿溢諸葛亮的胸腔,動容喊道:“主公……”

    劉備輕拍他的肩膀,又嘆了口氣,道:

    “孤的顏面易舍,但漢室列祖列宗的體面難棄……孔明啊,你們既然上報孤曹丕弒君篡漢,孤只當事實如此,須爲孝愍皇帝服孝半年,其餘諸事半年之後再行商議吧。”

    “臣領命!”

    頓了頓,劉備捻鬚道:

    “不過,羣臣未經分辨,便傳回曹丕弒君的消息,此事瞞得了一時,又豈能瞞得了一世?終爲後世譏笑……也罷,孤暫代尊位後,將不設史官,直到掃滅中原,迎回孝愍皇帝,重將帝位奉還,如此,孤之功過得失,再有後世史官評說便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