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狼王黑點 >二一 桃源精神(上)
    歷史的長河,奔流而下,來到了東晉的碼頭。

    陶然的後人陶淵明,在桃花源外居住,自小曠放自逸,不汲汲於功名,通過族人的私下介紹,對桃花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悄悄寫了一首關於桃花源的詩,他擔心桃花源的祕密被泄,一直都沒有寫序。

    陶淵明任pz縣令時,由於失去了寶貴的自由,心裏非常難受,但他嗜酒如命,怕離開官場後,又沒有酒喝,一取一舍之間,很是進退兩難。

    於是,陶淵明整天鬱鬱寡歡,身在官場,心卻在桃花源。

    一天,陶淵明在官衙裏,實在百無聊賴,於是拿出那首桃花源的詩,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才情在酒的激發下,一發不可收拾,他索性根據族人的描述,又作了一些處理,很快寫出了詩序,與詩一起整理成桃花源詩並序,序的文字簡練,意境優美,竟然超過了詩的本身: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乃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拿着詩稿,愛不釋手,完全陶醉在詩序的意境中,不由酩酊大醉,倒在公牘上睡着了。縣丞發現後,也被序中的桃花源所震動,便偷偷地抄錄了一份。

    縣丞本是溜鬚拍馬之人,見陶淵明整天不理公務,只知詩酒自娛,早有取而代之的意思。爲了拍馬屁,縣丞將抄錄的桃花源詩並序,呈給了太守。

    太守很欣賞陶淵明,看了詩和序,也被詩中的桃花源吸引了,立即拿着詩,讓陶淵明帶他去遊玩一次,陶淵明才知闖了大禍。

    陶淵明不想公開桃花源的祕密,只得一味地敷衍塞責,推口說詩中的桃花源,純屬自己杜撰出來的,世上壓根就沒有這樣的地方。

    太守對陶淵明的固執,非常生氣,開始百般的刁難他,經常在公事上找岔子,使陶淵明不勝其煩,陶淵明無奈之下,只得掛印而去。

    陶淵明卸任後,太守將詩和序公之於衆,世人譁然,好事者紛紛按圖索驥,開始尋找詩中講到的桃花源。桃源中人大爲緊張,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走出懸崖半步,陶淵明也因泄露了祕密,終生也被拒絕踏入桃花源半步。

    作爲中國田園詩的創始者,陶淵明徹底和桃花源失之交臂,真的令人惋惜。但他描寫的桃花源社會,沒有世俗紛爭,沒有高低貴賤,永遠紮根在文人士子心中。

    陶淵明絕望了,只得繼續在詩酒田園中尋找寄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想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文辭簡約,自然天成,沒有任何雕飾,讀之卻如飲醇醪,餘韻悠長,一品便醉。

    無論如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