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逆天玄墨 >三十一 無忌大帝
    河源村地處楚河之濱,東面是楚川鎮,西面是綿延上百里的大草原。草原的盡頭是子金國東方的屏障,聞名遐邇的寧武城。

    寧武城聞名於世絕非偶然,它城高牆厚,曾不止一次地阻擋了太古國大規模的入侵。這座城承載着太多人的記憶,流傳着各式各樣的傳說,走出過各式各樣的英雄。當然最出名的還要數趙無忌死守寧武,斬妖魔、借天兵,十八騎復國的故事。

    相傳六百多年前,武略超羣、能征善戰的太古國國君慕容陽成親率大軍渡過烏河,開啓了他短暫卻罪惡的侵略之旅。彼時太古國的軍事實力空前強大,在慕容陽成的帶領下,僅僅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將子金國打得奄奄一息。

    偌大的子金國七十餘城、二百多個鄉鎮,不計其數的村落,都淪陷在太古國的鐵蹄下。只有東方的寧武、寧遠、濱川三城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得以暫時性的倖免。可在強大的太古國面前,這三座城到底能支撐多久,大家的心中其實早已有了定論。而此時太古國的大軍正馬不停蹄地向寧武城奔來。

    彼時寧武城的守將劉向見太古國已經攻陷了十分之九的子金國,自知無法阻擋大軍前進,便欲棄城投降。守將要投降的消息在寧武城中不脛而走,巷間坊中,交頭接耳談論的都是這話題,寧武城內一時間人心惶惶。

    彼時趙無忌只是劉向手下的一個士兵長,既無權又無勢,手下僅有十餘名親兵追隨。當消息傳到他耳朵裏時,他不禁大爲惱火。趙無忌率領手下的十餘名親兵直闖劉府,彼時劉府內衆人均欲自尋生計,已亂做一團,趙無忌帶人毫不費力地就從劉府中將劉向擒獲出來。他威逼着劉向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動員大家積極抵禦慕容陽成的大軍。

    會議是成功召開了,可寧武城內的衆將領此時已毫無鬥志,心中所念與劉向大同小異,只想着如何才能保得一家老小的性命,至於抵禦慕容陽成的大軍,他們連想都不敢想。趙無忌見衆人觀念不同,心中惱怒異常,他一面將劉向囚禁起來,一面動員衆兵士抵禦慕容陽成的大軍。可此時人心離散,一時間兵、民去者十之六七。

    趙無忌手下親兵見大勢已去,多有勸趙無忌潛逃者。趙無忌力排衆議,堅決要留下來抵抗慕容陽成,他一面加固城牆安排守禦之事,一面鼓舞士氣教演軍士。這時寧武城中願意跟趙無忌守城者僅有兵士三千餘人。

    就在趙無忌將劉向囚禁起來的幾天後,慕容陽成率領大軍抵達了寧武城下,他們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

    三個多月,一百餘天,三千多名兵士,在趙無忌的率領下,硬是抵擋住了太古國大軍十餘次的猛攻。然而最後一戰,寧武城損失慘重,兵士、百姓幾乎傷亡殆盡。趙無忌站在城頭看了看身後僅剩的十八名疲憊不堪的兵士,又望着城外鋪天蓋地的太古國兵士,感嘆命運的同時,心中卻沒有一絲悔意。

    接下來的幾天,太古國的兵士消停了許多,他們在休養生息,準備發動最後的猛攻,一舉踏平整個寧武城。趙無忌這邊也沒有閒着,他與那十八名九死一生的兄弟搭起高臺,焚表祭天,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緊接着他們吃盡了城中最後的一粒糧食,喝乾了城中最後一滴美酒,準備在太古國發動最後總攻的時候,殺出城去,與他們殊死一戰。

    就在趙無忌祭完天的第二日清晨,太古國進攻的號角吹響了,那一天烏雲密佈,天邊轟隆隆不時地響着雷鳴。鋪天蓋地的太古國士兵向寧武城衝鋒,他們的喊聲好似要與那雷聲抗衡般震耳欲聾。

    趙無忌在城中與十八名弟兄灑淚分別,他們騎着駿馬,身披重鎧,相互怒喊着,相互激勵着,相互說着平日裏最說不出口的話語

    隨着趙無忌佩劍的高高舉起,寧武城的吊橋緩緩下降,十九騎發聲喊,一起殺出城去。

    他們何嘗不知道力量的懸殊,他們何嘗不知道無論他們殺死多少敵軍,迎接他們的都是死亡。可這又能怎麼樣呢在他們最初決定堅守寧武城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就與寧武城牢牢地綁在一起,他們早就做好了心裏準備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十九人殺入重圍,無不以一當百,與太古國的士兵進行着殊死搏鬥。太古國的兵士絲毫沒有被他們悲壯的行徑所感動,那些兵士將他們圍在中間,手中的兵器不住地向他們身上戳去

    鬥不一時,只見紅霞滿天,金光四耀,也不知多少兵士從天而降,他們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揮舞手中的金槍,幫着趙無忌殺散敵軍。所有人看到這一場景都驚呆了,趙無忌等十九人精神抖擻,縱騎猛追,藉着天兵天將的兵勢,一路上殺兵斬將,將太古士直趕過烏河去,盡收所陷失地。可說也奇怪,十九人所斬將領俱都青面獠牙,面目猙獰,身上留出的血液也與常人不同,多呈藍青色,後來衆人仔細一查才知,那是妖魔所化。

    這一戰太古國死傷無數,元氣大傷,慕容陽成回宮後怒火攻心,一病不起,沒用幾日便撒手人寰。新繼位的慕容卓年紀尚小,不敢再起侵略之意。從此兩國隔河而治,相安無事。

    彼時原子金國皇室被慕容陽成屠戮殆盡,趙無忌由於有復國之功,深受子金國人民愛戴,人民推舉趙無忌爲子金國新的主人,便就是響徹幾百年的無忌大帝。

    趙無忌登上皇位後考慮到太古國常有吞併之心,他將國都由崇飛城遷移到更靠近烏河的蜀峯城。那十八名跟無忌大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也身登重位,被無忌大帝分封到各險要之地,以防後患。子金國經此一役,無論是經濟還是制度一下子都退後了好幾十年。可在無忌大帝的帶領下,全國開始大規模地開墾荒地,修繕城池,沒用幾年,子金國就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由於寧武城是無忌大帝起兵之所,人們爲了紀念他,在城中心塑起了一尊三丈多高持劍縱馬的無忌大帝像。這尊石像刻畫的無忌大帝栩栩如生,深受人民喜愛。後人總是不遠萬里地來到石像面前叩拜、祈禱。爲了凸顯大帝形象以及防止石像被破壞,漸漸地石像周圍又修建起了一圈小花壇,築造了幾個小水壇。再漸漸地各式的商人也聚集在這裏進行買賣交易,他們建起一幢幢的茶樓、酒樓、商鋪,一時間這裏熱鬧非凡。再後來這裏就變成了子金國幾千裏內最著名的所在大帝廣場。

    若說大帝廣場是幾千裏內最著名的所在,漢安樓無疑是大帝廣場上最耀眼的建築。只因其龐大得無論是誰只要瞧過一眼,便永生難忘。

    據匠者介紹:漢安樓是由九九八十一根圓木支撐而起,高二十一丈,寬十四丈而見方。共分九層,每層外都鋪以灰瓦,灰瓦上面多垂着一根紅繩。傳說那是爲了紀念與無忌大帝共同守衛寧武城而死的衆兵民而系。

    其實漢安樓最初的模型並不如現在看到的這般高大,也並沒有現在看到的這般富麗堂皇。最初的漢安樓僅有三層,是由十八王之一的寧王斥資所建,爲的是可以站在漢安樓上鳥瞰整個大帝廣場。

    那寧王本是底層軍士出身,非常能體察到百姓的疾苦,他建了這漢安樓並不想獨自享樂,而是要讓所有來到大帝廣場的人們都能享受到這一美好景象。

    最初,老寧王活着時還經常派人加意地打理漢安樓。可老寧王死後,後世的寧王對這漢安樓便也不那麼在乎了,漸漸地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樓。再後來雖也經常有財主出資修繕,卻也再不復老寧王時輝煌的模樣。

    如今看到的漢安樓,是一巨賈花巨資從這一代的寧王手裏買過來再加以改造的。買過來後,他先是請大量的工匠將原來的三層樓加高成如今的九層,並且一改此樓往日觀光、遊覽的風貌,而打造成一座集茶樓、酒樓、客棧爲一體的消費型場所。

    如今的漢安樓一層被設爲茶樓,供販夫走卒喝茶、聽書、歇腳之用。二三四三層是酒樓,常有文人雅士閒來無事約一二好友,挑靠窗的位子喝喝酒、談談詩,依窗而歌。再往上的五六七五層被老闆圈成了各種大小的房間,以供往來遊客休息、住宿之用。

    但是九層是不輕易對外開放的,老闆要留着這些房間招待往來的王公貴族及更有身份的客人。住在九層不僅可以鳥瞰整個大帝廣場,連寧武城四周的城牆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甚至你可以往東看到茫茫的草原,往北看到巍峨的楚辰山,往西看到一個個錯落的山村,往南看到滾滾的楚河。

    每日裏太陽東昇西落,漢安樓就像一個巨大的時鐘,將影子投映到城市中的各個角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