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九十四章 軍需
    這些鐵匠都是民間集鎮上出身,打剪刀,菜刀,鋤頭,一個個是行家裏手,打一些民間用的刀劍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們一般都不會點鋼,因爲民間刀槍很少用蘇鋼點刃,這樣的奢侈行爲只有軍中替家丁精銳打造兵器時才用的上,一般的營兵用的刀槍也不會點上蘇鋼。

    也只有沈永這樣的出身軍衛,又在登州鎮替營兵打造鎧甲兵器火器的鐵匠,纔有資格主持眼前的這個軍用的鐵器作坊,並且領着與旗隊長相同級別的俸祿薪餉。

    這當然也是沈永沒遇到過的事,他現在不僅俸祿與兄弟持平,並且帶着不少徒弟,閔副千戶已經有言在先,這些工匠和學徒,任何一人可以成功打造出兵器或鐵盔,或是能獨立制甲,均有不同的賞賜給沈永,帶成一個,便賞一次。而能夠打造火銃的,賞格猶其的豐厚。

    另外沈永若能改良鳥銃或自生銃,賞格豐厚到沈永一想起來就睡不着的地步。

    就以眼前手中這支鳥銃來說,閔元啓提的幾條沈永都在日夜琢磨,只是他每天都太過忙碌,現在鐵匠們已經在鍛打鐵盔的粗胚,過一會兒沈永就得站在爐前,開始揮捶鍛打,他一天最少要打二十頂鐵盔,還有十幾領扎甲已經完成了一半,制甲的鐵葉是鐵匠們打,穿甲這種活只能沈永自己來,好在已經有幾個巧手匠人可以幫手。

    至於鑽銃管這活,只能交給那些學徒來做,他們比鼓風的孩子要大一些,但還不是成年人,特點都是心靈手巧,領悟力相當不錯。這些都是好苗子,甚至其中好幾個都是好軍人的苗子,因爲好學和聰慧,被閔元啓忍痛放在了沈永這裏當學徒,就是希望這些好苗子能儘快掌握沈永的技藝,閔元啓深知,幾個上陣廝殺的好漢子容易得,沈永這樣全能的軍中工匠其實比廝殺漢更難得多了。

    沈家兄弟,沈亮在外更有名氣,更加亮眼,但在閔元啓心裏,很明顯沈永要更重要一些。

    這種認識,怕是說出來會有很多人不以爲然,就算是沈永本人怕也不是太過明白。

    在閔元啓的認知中,揭竿而起,斬木爲兵,在特殊的時勢下也可以擊敗強敵,戰場上的意外其實是政治和經濟的延伸。比如秦末之時,秦軍從橫掃六國到節節敗退,豈非無因?始皇帝的好大喜功和濫用國力已經使秦國疲憊不堪,六國怨恨,加上舊有的貴族士族居中挑動和挑起大梁,與秦軍爭鬥的看似是陳勝吳廣,其實很快就換成了六國的殘餘勢力,這些舊貴族和士人擁有豐厚的財力和聲望,通曉天下大勢,熟知地理,能動員大量人力,擁有極高的聲望,這纔是秦末一反,秦在很短時間內不僅保不住六國疆土,連自己的關中舊地也守不住的原因所在。

    而從漢末到明末,農民起義罕有成功的例子,西漢末得天下的是士族認可的劉氏後人劉秀,東漢末黃巾令得天下大亂,得天下的是士族擁立的司馬氏,唐末瓦崗軍奪得先聲,但得天下的是李二和背後的關攏貴族,五代十國的開創者是造反的朱溫,但得天下的是世代高等將門出身的趙大。

    古往今來,漢高祖劉邦說是一亭長得天下,但擊敗秦國的是六國貴族,劉邦本身亦是出名很久的豪俠,且支持他的蕭何張良等人,要麼是地方官吏豪紳,要麼是六國舊貴族,真正以赤貧身份,帶着一羣泥腿子得天下的,唯有大明太祖高皇帝一人。

    農民軍的戰鬥力確實相當的弱,李自成從崇禎二年至今十幾年時間的戰事裏,打出來的精兵不到十萬人,還是有女真人和他們一直彼此配合,農民軍被明軍打擊損失慘重時,女真人便入關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明軍想集結大軍主力與女真人決戰時,農民軍便趁機復起,擾亂大明內部,消耗大明的財力和軍力。

    就這樣裏應外合,纔有十七年如今的現狀,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擁有財力,後勤,軍需,軍械優勢的軍隊,哪怕是到了十七年時,若是唐通,白廣恩,高傑,還有吳三桂等軍閥能夠效忠大明,彼此合力,闖軍仍然未必是這些官兵的對手。

    這便是閔元啓重視後勤軍需和軍械的原因所在!


章節報錯(免登陸)